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9年6月19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于凯与零愿景基金会(TowardsZero Foundation)主席David Ward在英国伦敦Global NCAP总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2020世界NCAP大会将于2020年10月20—23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标志着在经过激烈申请角逐后,中汽中心代表C-NCAP获得Global NCAP及委员会成员的一致认可,携手Global-NCAP共同举办全球顶级汽车安全盛会。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NCAP的春风,Euro NCAP成了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很多消费者都将Euro NCAP的成绩作为买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2009年2月Euro NCAP 推出了新版的新车安全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新规),新规和老标准有很大不同,本文就为大家详细解读Euro NCAP新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是新车被动安全(碰撞)和主动安全(制动、操纵稳定性)的等级评价。NCAP将汽车的综合安全性能以星级方式表达,为消费者提供车型的安全性能信息。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除了汽车安全技术法规外,还制定了各自的NCAP体系。NCAP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市场准入认证,但是对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没有自己的NCAP评价体系,各汽车企业主要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来执行。2005年的陆风“碰撞门事件”给中国汽车业的出口敲了个警钟。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自主品牌出口步伐的加快,推广并执行NCAP迫在眉睫。日前,在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汽车产品安全性能评价技术(NCAP)研讨会”上,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以下简称“检验中心”)与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就NCAP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会后,本刊记者采访了该中心的冯鸣树主任。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7月10日,在Euro NCAP秘书长Michiel van Ratingen先生的见证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与西班牙IDIADA公司签属了合作协议,在IDIADA的支持下,中汽中心被动安全试验室将成为Euro NCAP认可的联合试验室,并获得进行2020年新版Euro NCAP被动安全试验的资  相似文献   

5.
《世界汽车》2014,(4):108-109
<正>按照Euro NCAP发展的路线图,Euro NCAP每年都将更新评价规程,提高得分难度。2014年2月26日,Euro NCAP正式公布了按照最新的2014年版评价规程测试的首批评价结果:日产新一代逍客(2014款)获得了5星级评价。该车型在正面40%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侧面柱碰试验中均表现出色,获得23.3分(满分24分)。在座椅鞭打试验中,前排乘员的颈部有一定失分,获得了1.4分(满分2分)。在2014年新增加的后排座椅鞭打试验项目中则获得了1分的满分。但该车型没有配备市区AEB系统,因此未能获得最高3分的加分。  相似文献   

6.
正受疫情影响,暂停了半年的Euro NCAP重启测试。9月16日,Euro NCAP发布了2020版规则下首批评价结果。丰田公司最新推出的小型家用轿车——Yaris,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最高的五星级评价,开了一个好头。根据2020版Euro NCAP的规则。在渐进式可变形移动壁障(MPDB)测试中,将测试车辆以50km/h的速度以及50%的重叠率驶向安装于迎面而来的1400kg台车上的可变形壁障,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30日,“2009年度第二批车型C—NCAP评价结果信息发布会”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行。本次发布会除公布车型评价结果外.C—NCAP管理中心还正式发布了《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  相似文献   

8.
正澳大利亚NCAP(ANCAP)于5月21日发布了一份安全评价报告,公布了在成人乘员保护中获得顶级表现的两款车型,分别是阿尔法·罗密欧的Giulia和Stelvio,这两款车型获得了ANCAP迄今为止在成人乘员保护项中的最高分。对于直接从欧洲市场引入澳洲市场的车型,ANCAP在很多测试项目上实际上是沿用了Euro NCAP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自美国1979年最早采用NCAP体系—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程以来,汽车安全性逐渐被广大的汽车消费者所了解。30多年来,世界各国家/地区都相继开展了NCAP评价。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其他国家NCAP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标准、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于2006年正式建立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14年来,C-NCAP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世界NCAP年会     
马胜  占强 《世界汽车》2006,(12):18-21
2006年10月31日,在日本东京国联大学举行了第四届世界NCAP大会,参会代表来自世界各地的NCAP相关机构组织。会上各国代表就各自NCAP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发言和探讨,并介绍了目前的活动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中国、韩国和印度均为首次参加NCAP年会。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安全》2014,(11):120-120
<正>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实施计划,经C—NCAP管理中心研究确定,由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东风标致牌DC6422LLBM型多用途乘用车(2008 1.6L手动卓越版)作为2014年C—NCAP第四批正式评价车型之一,用于评价试验的车辆已经购置完毕,所购车辆相关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8日,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宣布,将改进其实施的美国NCAP(为了与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协会IIHS的NCAP区分,以下简称NHTSA-NCAP)的汽车碰撞测试项目,以便更好地向购车者提供有关车辆安全信息,新的评价体系将于2010年正式实施。这是在欧洲NCAP不久前刚宣布将改进评价项目后,国外NCAP机构的又一重大变化,对我们深入了解NCAP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3月2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在北京召开了“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价规程信息交流会”,正式推出了我国的“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部分零部件企业、相关行业组织和媒体界的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C—NCAP相关方面负责人吴卫、刘玉光、张晓龙等分别就国内汽车安全情况现状与C—NCAP实施的重要意义、C—NCAP评价规程制定过程、评价规程评分办法、实施C—NCAP所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会代表还就C—NCAP实施的某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赫炎 《世界汽车》2023,(4):46-77
<正>2022年11月16日,Euro NCAP发布了2022年最大一组汽车测试结果。在测试的16辆汽车中,有1辆获得了Euro NCAP的最高5星评价。测试的各级别车辆结果表明,制造商们决心在2022年的Euro NCAP规则中取得好成绩。2023年,该规则将变得更加严格,以鼓励制造商根据Euro NCAP的2030年愿景考虑其他道路使用者。  相似文献   

15.
商榷C-NCAP     
世界各国NCAP碰撞速度都高于各国碰撞速度,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NCAP正面、正面40%偏置、侧面碰撞速度都与我国碰撞标准相同,这如何能算NCAP?建议将40%偏置正面碰撞的碰撞速度提高到64km/h.这样就与欧洲NCAP的碰撞速度完全相同,想要出口到欧洲的汽车不出国门便可进行NCAP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2011,(12):102-102
2011年11月1—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C—NCAP管理中心成功完成了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丰田牌/ToYOTATV7252V5型轿车(锐志)的C—NCAP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17.
说到汽车安全碰撞,就不得不提"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体系,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于1979年采用的,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碰撞标准,比如1997年创立的Euro NCAP;2006年开启"首撞"的C-NCAP;另外还有澳大利亚ANCAP、日本JNCAP、拉丁美洲LATIN NCAP等。和法规认证相比.  相似文献   

18.
最近,欧洲新车评估组织(NCAP)进行的中高档轿车碰撞测试证实,雷诺汽车公司在安全方面名列前茅.Laguna保持了"世界第一款取得最高分--5星汽车"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Zhanking 《世界汽车》2005,(10):70-70
2005年9月5日,欧洲NCAP公布了最新的汽车安全碰撞试验结果,测试车型为菲亚特Punto,这款意大利小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测试成绩。特别是在最为重要的成人乘客安全性方面,达到了5星级的最高评价。欧洲NCAP分类微型车NCAP新撞——菲亚特Punto@Zhanking  相似文献   

20.
6月21日,CCTV-2的《经济半小时》栏目播放了“C—NCAP真相”的新闻调查后,这个C—NCAP就被置于公众舆论的关注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