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珠江水运》2009,(12):6-6
张德江:一定要把内河航运搞上去 张德江在12月9日至12日湖北调研时多次强调:内河航运是几种运输方式中价格最低、占地最少、最环保、综合效益最好的,也是当前几种运输方式中最薄弱的环节。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中央提出的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要求。内河航运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一定要把内河航运搞上去。  相似文献   

2.
为使浙江省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符合智能化时代节拍,更好发展浙江省内河航运,分析浙江省内河航运概况和智能化发展现状,阐述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中船舶智能网、物联网、航运装备网和智能决策系统对浙江内河航运智能化进程的要求,指出浙江省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要做到:不仅要使船舶满足船舶智能网的基本要求,还要致力于开发运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高级智能船舶;要将货物标识标准化;制定航运装备标准化制度;重视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智能化运用,建立交互的、环状的航运智能系统。浙江省内河航运智能化发展只有在科学的顶层设计指导下才能把握先发优势,降低未来设施更新换代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发展观在内河航运中的运用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我国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战略上,提出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使得内河航运的发展能够辐射周边经济产业带,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总体的现代化。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协调发展为模式.即在内河航运系统中,协调好港口、航道、船舶和货物之间的关系.使得航运四要素协调发展;协调好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内河航运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注重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注重对流域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航道治理开发的合理性,注重内河航运发展对货运市场发展的适应性,注重流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孙晋明 《水运工程》2011,(8):111-114
从内河航运、现代物流、信息化三方面明确了信息化与内河航运物流发展的定位,以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应用程度、人才等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目前内河航运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内河航运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需求进行论述。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内河航运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可行的措施与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内信息     
《珠江水运》2009,(12):88-89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提出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总体要求 近日,在武汉召开的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上,张德江提出我国内河航运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6.
<正> 内河航运作为综合运输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其最终目的是推动沿江经济社会发展,而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内河航运发展。所以,实现内河航运与沿江经济互动发展,既是内河航运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沿江经济发展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千呼万唤千方百计发展内河航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航运是既古老而又生机无限的运输方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曾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传播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重大决策,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内河航运实现新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内河航运发展战略,事不宜迟.  相似文献   

8.
<正>张德江副总理去年底亲临长江调研内河航运发展情况,并在武汉召开了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下决心把内河航运搞上去,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努力实现我国内河航运事业的新跨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充分体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对长江航运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奋力推进长江航运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状调查和技术分析得出加快发展钱塘江中上游内河航运对浙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具大的社会效益,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出浙中西地区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0.
加快船型标准化建设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施,内河航运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内河航运提出了全新要求。要实现构建和谐交通、平安交通的总体目标,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