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排放80000km耐久试验前后对车用乙醇汽油和93#汽油的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对比测量,研究车用乙醇汽油对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一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车用乙醇汽油对目前汽车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李大维  贾雨  王青 《摩托车技术》2006,(10):112-115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摩托车燃油蒸发作为重要污染源已提到控制日程。国家环保总局已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标准起草计划,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我国机动车排放法规采用的是欧洲体系,在该标准起草时,欧洲尚无相应的摩托车燃油蒸发控制标准,因此我国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标  相似文献   

3.
信息广角     
《摩托车信息》2006,(1):58-60
据悉,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着手制定摩托车与轻便摩托车第三阶段排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标准,以及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标准与汽车车内污染标准。其中第三阶段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法规已公布了征求意见稿,预计2006年可正式出台。噪声排放标准现正在进行调研和相关的实验。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排放标准是新制定的标准,其目的是完善我国排放标准体系,解决燃油蒸发问题。由于没有控制要求,摩托车的燃油蒸发处于一种失控状态,既造成了环境污  相似文献   

4.
中国Ⅱ、Ⅲ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差异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华 《汽车技术》2006,(10):30-32
从试验设备、试验准备和试验过程3方面,比较了《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与《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两个标准在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方法方面的差异;从燃油供给、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等方面,对降低车辆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了达到第III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措施;论述了在用车的维护保养和加油排放控制与降低燃油蒸发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信息广角     
为降低油耗,节约能源,我国将对新生产摩托车的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由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订的相关标准已于近日通过专家组审定。摩托车的燃油蒸发污染物是指从燃油系统中排放的燃油蒸气,摩托车排放的污染物中约20%的碳氢化合物是通过燃油蒸发的形式排放的。以我国摩托车保有量7000万辆(截至去年底)、日行驶50公里计算,每年摩托车燃油蒸发量高达33.2万吨,其能源浪费不可小视。按照新标准,摩托车采取燃油蒸发控制措施,或加装燃油蒸发控制装置后,每年可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并于2020年7月1日实施。标准中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制加严,并新增了加油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因此,文章从这两方面对供油系统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燃油系统是整车上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系统之一,并且随着排放法规的要求升级和国六等的相继实施,其中涉及的燃油蒸发排放显得非常重要,相关技术手段不仅关系到对燃油系统的蒸发排放控制等级,而且关联是否满足法规的要求。本文从燃油蒸发排放污染物控制系统的原理分析出发,提出提高燃油系统整个蒸发排放控制等级的相关技术措施和手段,并尝试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说明,对提高燃油系统的安全性和后续针对污染物排放要求提升所能采取的有效技术手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摩托车污染物排放中,大约有25%的HC是以燃油蒸发的方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因此控制燃油蒸发是降低HC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正在制定,有望与我国摩托车第Ⅲ阶段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9.
排放新标准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五项新标准,涉及汽车的有:《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Ⅲ、Ⅳ号排放标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和《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轻型汽车Ⅲ号相当于所谓欧Ⅲ排放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0.
杨西 《长安科技》2005,11(1):8-11
本文简述了汽油机汽车(以下简称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的控制方法,对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的控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国卿 《汽车情报》2006,(31):10-11,29
环保是时代的主题,汽车排放与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汽车使用中的废气排放是污染环境最主要问题,所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排放新标准,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5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国Ⅱ、国Ⅳ阶段)》、《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汽车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尾气,其次是曲轴箱泄漏和燃料供给系统中燃油的蒸发。燃油蒸发排放的主要成分是HC,它占汽车总HC排放量的20%左右。为了改善大气质量,世界各国都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和汽车蒸发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13.
杨巍 《摩托车技术》2012,(10):35-36
2008年7月,国家开始实施GB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及测量方法(工况法)》和GB 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燃油蒸发技术方案同目前市场上采用的燃油蒸发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改进整车燃油系统材料及密封结构,并优化车载加油蒸气回收系统设计,降低了燃油系统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同时,通过优化发动机标定和燃油系统设计,使发动机在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行驶工况中的脱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从而降低了炭罐通大气口的溢出排放,并保证整车蒸发和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得以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5.
将一种热带植物中的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加入市场上正使用的几种辛烷值为93号的高清洁汽油和乙醇汽油中: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加剂前后的汽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污染品质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此种添加剂后可以较大改善所采用的各种汽油燃油经济性,对乙醇汽油的效果尤佳。加剂后的乙醇汽油其燃油经济性与普通无醇汽油几乎完全一样。对于加剂后的各种93号汽油排放,除了未燃碳氢(HC)略有上升外,其它排放物如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等有所减少,CO2排放有明显的改善。对于乙醇汽油,则HC和CO2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6.
正一、燃油蒸发排放尾气排放、曲轴箱排放和蒸发排放是汽车产生污染物的三大原因。目前,蒸发排放主要是燃油方面的蒸发排放,其余则是内饰材料和涂料等方面的排放。燃油蒸发排放不仅会在燃油箱内产生,而且在喷油器处也会产生。例如,每当发动机随机熄火时,喷油器没有来得及燃烧的油及整个熄火期间泄露出来的油最终都会以燃油蒸汽的形式排入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对燃油箱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及其故障诊断监测技术做详细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五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Ⅲ、Ⅳ号排放标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其中,轻型汽车Ⅲ号排放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理的燃油蒸发污染物系统控制策略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蒸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在保证发动机原机性能的条件下还可以达到节油的效果。针对燃油蒸发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形成机理,对燃油蒸发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及研究,设计出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控制使能条件判断模块和控制算法模块,并在硬件在环(Hardware in the Loop,HIL)系统上模拟运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设计原理能够合理有效地控制炭罐清洗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满足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为汽油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策略的总体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的排放污染物中,有20%的HC来自燃油系统中汽油的蒸发.为此,凌志ES300轿车设有EVAP装置,即燃油蒸发控制装置,利用活性碳罐吸收燃油箱中蒸发的汽油,防止HC逸入大气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摩托车的排放污染物中,有20%以上的HC来自燃油系统中汽油的蒸发。为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逐步推广应用炭罐系统,即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防止HC蒸发逸入大气,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