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国内接触网后锚固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比较后锚固设计依据、锚固区混凝土基材受力判断、锚栓类型选择和锚栓受力计算,提出了在接触网后锚固设计中,标准应用、开裂混凝土判定、锚栓选择的原则,以及接触网在桥隧不同锚固区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建议措施,供今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
接触网轨槽的预安装方式、锚固材质、锚固区混凝土受力性态影响高铁隧道运营安全。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布置形式为例,计算分析了隧道内接触网荷载,对接触网预埋滑道轨槽和锚钉受力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衬砌混凝土基材截面受力及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对各项强度指标的检算表明,高速铁路接触网安装对隧道二衬结构(素混凝土)安全性无重大影响;为保障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承担锚栓传递的接触网荷载,必须强制执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20,亦不宜大于 C40的规定;为提高主体结构整体安全性,基材内应配置必要构造钢筋。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下锚端的线索通过终端锚固线夹与绝缘子相连,终端锚固线夹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整个接触网的安全可靠。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4种冲压式终端锚固线夹框架模型,计算应力应变分布的情况,比选得到较合理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4.
介绍HVA化学锚栓的技术性能及其在成昆电气化铁道隧道内接触网县挂工程中的应用,并从技术、经济上与传统水泥砂浆锚固方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李纪英 《科技交流》2005,35(1):176-180
俄罗斯多年冻土地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及架空线路电杆基础设置方法的研究,通过基础的换填式、锚固式、热虹吸管降温式、遮阳棚及防冻胀箍圈等方式的比较和合并,为多年冻土地区接触网支柱及输电线路电杆基础稳定提出可靠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兰新铁路电气化工程三十里风区接触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强风地区恶劣气象条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键受力零部件的苛刻要求,对强风环境下大张力接触网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的施工安装工艺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场具体施工实践,从原材料、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李晋 《西铁科技》2007,(4):40-41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是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把承力索锚固到终端支柱或永久性建筑上的锚固元件,它是承受拉力的元件,要求其强度应大于被固定的承力索的抗拉强度,另外还要求它安装方便、便于调整、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并且可以直接观查监控其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8.
介绍力矩控制式胶粘型锚栓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隧道固定的应用情况,比较欧盟ETA认证要求和国内锚栓标准的要求,根据我国铁路接触网安装的要求,提出依据力矩控制式胶粘型锚栓工作原理对其倒锥型锚杆与锚固胶应进行匹配性检验,并总结提出适合我国铁路接触网用的力矩控制式胶粘型锚栓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锥套开裂是应力腐蚀开裂,提出了接触网零件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合理选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HUV化学锚固技术在隧道接触网施工中的优点,并对安装的化学锚栓进行各种受力计算,结论是在低标号混凝土中的HVU锚栓所承受荷载并不低于比其埋深长,锚栓直径大的传统自填法置入的锚栓。  相似文献   

11.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减振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小平  王平  陈嵘 《铁道学报》2007,29(5):69-72
为了揭示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减振机理,为轨道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模态分析法,分析扣件刚度、块下胶垫刚度及部件刚度匹配对轨道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扣件刚度对钢轨570 Hz以下的振动具有较好的减缓作用,对钢轨的高频振动基本没有减缓作用;降低块下胶垫刚度能提高块下胶垫的减振效果;扣件与块下胶垫刚度同取为20~40 kN/mm时,钢轨与支承块将产生共振作用,较高的扣件刚度与较低的块下胶垫刚度相匹配,能提高轨道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梁端扣件间距超限问题比较普遍,通过梁端无砟轨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分析,确定梁端扣件间距的最大限值,提出桥梁预延长、道床悬出梁端及减少轨道板端部扣件间距的设计措施,并通过哈大客运专线的典型工点,介绍梁端无砟轨道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措施简单实用,可解决大跨度桥梁梁端大扣件间距达1 000 mm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速铁路扣件间距的合理取值,从钢轨动弯应力、轨道刚度、钢轨位移及轨道动力学等方面对扣件间距的取值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扣件间距从600 mm扩大到1 200 mm时,对轨道状态及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影响较小。同时应用"二次弯沉"和"钢轨挠度增量"的概念对扣件间距取值进行探讨,提出高速铁路的扣件间距一般不宜超过687 mm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接触网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接触网可靠性研究的不全面,基于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建立接触网失效故障树,对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找出了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所有故障组合;定量分析找出了容易导致接触网失效的故障类型,根据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了有效提高接触网可靠性的相应建议,为接触网系统的设计、维修以及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接触网参数测量系统可以实现接触网日常施工计算机管理,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lisp语言,将现场的实际状况与接触网专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现有的测量方法,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6.
国内直线电机城轨交通系统轨道技术标准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直线电机技术却无相应设计规范及标准这一情况,对其轨道系统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采用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的方法,对钢轨动态下沉控制值、轨距加宽、轨底坡、曲线超高、扣件支承间距等轨道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任静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26--28,34
对南京地铁1号线轨道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处理和设计创新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重点介绍轨道弹性扣件系列、道岔系列等新产品开发及铜弹簧浮置板道床等新技术应用,并对如何进行优质设计服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勘察设计电气化接触网专业在设计过程中,涉及专业、人员、数据量众多。为提高不同专业间协同设计及具体区间辅助设计效率,确保项目流程的可追溯性,实现多专业数据共享,特开发了接触网设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对电气化接触网专业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短信提醒与中心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项目流程的管理、监控与数据共享。从接触网辅助设计的数据获取,中期数据处理、工程设计约束及工程数量统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简化,采用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对应辅助设计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用户-角色-权限"模式的访问控制机制保证了应用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对渝怀线隧道内锚段关节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锚段关节转换悬挂、补偿装置设计形式提出为达到设计要求,接触网锚段关节施工应采用的安装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国内外接触网防雷技术方案,对接触网雷害进行了分类,探讨了避雷线、避雷器、接地、绝缘子选型等防雷关键技术,从差异化防雷角度出发为不同地区的接触网防雷接地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