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安全参数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该模型主要在车辆确定性减速的过程中考虑驾驶员对前方车辆下一时间步速度的预估,安全参数代表驾驶员驾驶心理的冒险程度;基于不同安全参数,在双车道自由换道超车和禁止换道超车两种交通规则下,通过MATLAB数值模拟仿真得到车流量和车流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安全参数的增大可获得更大的交通量,道路上车辆较少时禁止换道超车也可增加交通流量,随着车辆的增加自由换道超车可提高道路利用率,随着车辆的进一步增加两种交通规则下的车流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这里说的强行超车是指那些不具备超车条件,或者不允许超车的情况下,驾驶员侁借胆子大和侥幸心理超车,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利用五轮仪实验数据建立车辆跟驰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车辆跟驰模型是微观交通流模拟的一个基本模型,用来分析和描述在无法超车的同一车道上一辆车(驾驶员)跟随另一辆车的方式。由于实际道路上驾驶员信息的获取困难,建立的车辆跟驰模型难以标定或验证。本文利用五轮仪试验系统获取的车辆跟驰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车辆跟驰神经网络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道路交通环境的逐步改善,一些驾驶员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场合下,驾驶员过分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或者在麻痹大意的心理状况下酒后驾驶、超速、超车等现象普遍存,从而放松了注意行车安全的神经。日前,有关人士针对酒后驾驶、超速、超车以及会车等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况对部分驾驶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以上的驾驶员存在违法心理。因此,对于驾驶员来说,了解在某些特定环境以及特定场合下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对于减少违法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超车过程中人-车闭路系统的构造方法及研究思路,探讨了人-车闭路系统中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功能,建立了驾驶员操纵特性的物理模型,为驾驶员的超车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勇 《驾驶园》2010,(8):60-61
并线和超车令不少新手"心发慌手脚忙"。并线往往要考验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而超车则更是高难度动作。因为并线和超车的过程中隐藏了很大的风险,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本期"驾车三人行",记者采访了多名经验老道的驾驶高手,他们的经验定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开祥 《驾驶园》2002,(6):23
驾驶员在避让时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举动: 1.让车不主动.引起让车不主动的原因是,大多数驾驶员认为自己车速快,快要转弯,快到目的地,道路灰尘大,前面有情况不便让车等.也有极少数驾驶员故意不让,开斗气车.不论是故意或无意不让车,均会引起超越车驾驶员的反感或急躁,如遇到性急的驾驶员会强行超车,有报复心理的驾驶员,超车后会做出报复行为.即使超车驾驶员有礼貌,不发火、不报复,但长时间不让车,后车紧跟前车也难免造成险情和事故.  相似文献   

8.
智能汽车驾驶作为一项代表性的高新技术集成载体,能够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并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并且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压力。由于我国道路环境复杂多变,驾驶员经常采取超车变道操作,使得机动车超车变道的安全问题尤为严峻。为此,辅助驾驶员安全地完成超车变道过程,提出了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以车辆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为参数,设计具有滑模控制特性的控制器。仿真结果与硬件在环台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纵侧向动力学控制的智能变道辅助系统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驾驶安全性,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  相似文献   

9.
6月14日,云南省玉溪市城区发生一起因驾驶员超车违章导致三车相撞,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的特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让车五忌     
忌让车不主动 许多驾驶员觉得自己车速很快,不情愿给后面的车让路:也有的驾驶员因自己车辆前方有情况不便让路……但不论哪种情况,长时间不让车会引起后车驾驶员的不满、反感和急躁,遇到性急的驾驶员,则会采取强行超车的行动.更有甚者,超车后还采取报复行动,猛然向右打转向盘,迫使被超车辆减速甚至紧急制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交通压力过大,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主要是由于驾驶者对于极端天气下的安全驾驶技巧过于生疏。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将主要围绕极端天气下的安全驾驶技巧进行研究,分别探讨有关冰雪天、雨天的安全驾驶技巧,以此为驾驶者提供参考,旨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不良天气会对城市交通的运行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事实上,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变化是造成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不良天气下的驾驶行为进行综述,对研究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拥堵及事故具有积极意义.面向国内外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研究的进展,从雨、雪、雾3种常见的不良天气出发,对不良天气条件下环境变化及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的雨、雪、雾天气下驾驶员选择的车速、车头时距等驾驶行为参数以及反应时间、车辆启动延迟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从多维度精准剖析影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选取了我国某城市2018—2020年交通事故数据库中的4 587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从人、车、路、环境这4个方面,分别针对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死亡事故建立了模型。深入分析了道路物理隔离位置、路侧防护设施类型等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并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一致性检验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道路物理隔离的空间位置对事故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仅布设中心隔离设施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同时布设中央和机非隔离的2.304倍。在有中心隔离设施的高等级道路中,增设机非隔离设施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②路侧防护设施类型为行道树、绿化带时,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分别是金属护栏的1.982倍、1.648倍。与金属护栏相比,行道树更容易引发严重事故。③夜间无路灯照明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夜间有路灯照明的1.808倍,夜间无路灯照明是导致死亡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④受过高等教育的驾驶人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和伤人事故的概率较高,受过中等教育的驾驶员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较高;受过中等教育驾驶员发生死亡事故的概率是高等教育驾驶员的2.049倍。研究深入分析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显著因素及其对事故的影响,为事故严重程度的精细化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交通规划与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re has been recent interest in intelligent vehicle technologies, such as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s) or in-vehicle information systems (IVISs), that offer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safety and convenience to drivers and passengers. However, the use of ADAS- and IVIS-based information devices may increase driver distraction and workload, which in turn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involving older drivers that are due to distraction, misjudgment, and delayed detection of danger, all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drivers’ declining physical and cognitive capabilities, has increased. Because the death rate in traffic accidents is higher when older drivers are involved, finding ways to reduce the distraction and workload of older drivers is important. This paper generalizes driver information device operations and assesses the workload while driving by means of experiments involving 40 drivers in real cars under actual road conditions. Five driving tasks (manual only, manual primarily, visual only, visual primarily, and visual-manual) and three age groups (younger (20–29 years of age), middle-aged (40–49 years of age), and older (60–69 years of age)) were considered in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age-related workload differenc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0 drivers who drove in a real car under actual road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ge influences driver workload while performing in-vehicle tasks.  相似文献   

15.
张继元 《时代汽车》2022,(1):191-192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拥有汽车的家庭数量也在激增.虽然购买私家汽车能给家人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同样带来了很大的交通压力.交通堵塞的情况在国内各个大小城市都非常常见,除此之外最让人担忧的还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但会给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麻烦,还会给驾驶人员带来生...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内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收集2 193起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资料,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隧道中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以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一天中的9:00~10:00、11:00~12:00、13:00~15:00是交通事故的频发时段,周末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约占总数的40%,1、2、4、5、7月易发生交通事故;追尾和碰撞隧道壁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违章超速和天气变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的车型主要为底盘较轻的轿车和重型货车。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的发生,受人、车、路、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用Matlab仿真,验证模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表明,造成“群死群伤”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是客车碰撞、翻滚和跌落,这与驾驶人员、车辆行驶环境以及车辆的安全性能密切相关。研究公路客车的安全性技术,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性法规,是减少公路客车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手段,同时可以推动公路客车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世界人民非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90%的交通事故与驾驶员自身因素关联,而其中又有超过50%与驾驶分心相关。为了对驾驶员分心进行识别以及为下一步的分心预警干预提供结果判断,文章介绍了常见的驾驶分心检测与识别方法,包括人脸识别方法,眼睛瞳孔位置识别以及基于驾驶员生理信号(EEG)的分心监测方法。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各有优劣,非接触式、无侵入性检测,对驾驶员行车体验影响小,但测试精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头戴仪等接触式设备,对驾驶员具有一定的侵入性,但是与其他检测方式相比,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从交通心理学角度优化道路线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如何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是道路设计者普遍关心的课题。从驾驶员心理、交通事故诱发原因以及道路线型设计等多个角度分析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并提出优化道路线型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