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新型平行钢丝智能拉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制备纤维增强塑料(FRP)筋的过程中,沿筋长度方向埋入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制成了光纤光栅-纤维增强塑料复合筋(FRP-OFBG筋)。拉索制作过程中,将FRP-OFBG筋布设到平行钢丝拉索中,并利用冷铸锚锚杯内的环氧砂浆固定FRP筋的两端,得到一种新型平行钢丝智能拉索。利用智能筋与平行钢丝的协调变形,实现拉索的应力应变测量,监测拉索的工作状态。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且采用光栅传感器测量拉索应变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夏元友  芮瑞  赵明 《公路》2005,(8):353-356
阐述了光纤Bragg光栅(FBG)技术的原理以及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研制了适合岩土工程使用的光纤光栅孔隙水压力计,对研制的6支光纤光栅孔隙水压力计进行了试验检验并埋设于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中试测孔隙水压力以检验研发成果。实践结果表明该仪器克服了常规仪器的某些缺点,并有稳定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岩土工程监测当中。本仪器的研制对于光纤传感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特制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将其埋植于缆索的连接筒部位的外层钢丝上、以实现对缆索整体索力的测量。通过独特的传感器封装结构设计、特制的机械连接固定方式、埋植过程中的可靠操作工艺,有效地保证了光纤光栅的存活率;有效地保证了传感器在大应力状态下测试的长期可靠性、稳定性。内置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智能缆索工艺在长约400 m的253丝实索上进行了验证。经过有效的工艺验证及试验结果,智能索制作工艺方案可靠,传感器成活率高。研发的智能缆索可实现对整索索力进行在线监测,满足大型桥梁健康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完成了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模型试验的裂缝检测。试验经历了静载、300万次疲劳和破坏3个阶段。在静载和疲劳阶段并未发生裂缝损伤,测得在300万次疲劳试验后,桥面板混凝土开裂的临界应变值为87!"。试验表明FBG传感器可检测并追踪裂缝的发生发展。与传统电测方式相比,FBG传感器显示了灵敏度高,精度高,测试范围大等优点,这为组合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和科学基础。结果表明了FBG裂缝传感器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与电阻应变片同时监测,完成了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模型混凝土顶裂缝损伤检测。模型试验经历了静载、疲劳(300万次)和破坏3个阶段。测试结果表明无纵向承载裂缝出现时,FBG传感器测得相应位置的应变值。在破坏阶段,传感器布控区域相继出现裂缝损伤。利用FBG传感器测得了经历300万次疲劳循环后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模型混凝土顶发生裂缝损伤的临界应变值并追踪裂缝损伤的发展。与传统电测方式相比,FBG传感器显示了灵敏度高、精度高、测试范围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将特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布置到缆索内部,制成可对自身索力进行实时监测的智能缆索.智能缆索索力测试精度达到1%.将研发的智能斜拉索应用于江苏省京杭运河泗阳大桥上,通过可靠的工艺制作流程,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有效地引出光缆保护措施,成功实现智能缆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智能缆索在制作及上桥施工过程中索力测量值与千斤顶油压表读数误差不超过土50 kN.缆索制作、施工及运营阶段的数据监测表明:智能缆索自身能够可靠感测缆索索力的变化值,索力监测技术成功地由索体外部移植至索内.  相似文献   

7.
随着桩基技术的发展和监测要求的提高,钢筋应力计的测量存在着一些固有的不足,而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灵敏度高、分布式或准分布式测量等优点。为此,对比分析了两者工作原理,并将两者同时应用在钻孔灌注桩现场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应变计监测方法对桩身轴力的变化极为敏感,且在整个桩基加载的历程中都可以实时连续地采集到桩身轴力的数据;此外,钢筋应力计的准确性相比于光纤光栅应变计会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光纤光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桥梁测试技术.概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应用情况;研究光纤光栅技术在拉索索力长期监测中的应用,开发了长期稳定性好、不受电磁场干扰、可实现分布式测量以及适宜远距离传输的光纤光栅测力环,并将成果应用于郑西客运专线提篮拱桥拉索索力长期监测;研究光纤光栅技术在大跨度桥梁动应力测试中的应用,选用灵敏度高、动态性能好的夹持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用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通车鉴定试验动应力测试中.工程实例显示测试效果较好.同时,探讨光纤光栅传感器在桥梁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光纤陀螺(FOG)属于高精度的光纤角速度传感器,将其应用于结构连续形变检测时,检测小车行驶轨迹的偏差易导致系统测量精度不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FOG的有轨结构形变检测新方法,即在待测结构表面敷设一条轨道,通过测量轨道线形来反演待测结构形变,使得系统测量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将该方法用于长度为9.5m的模型桥测试,结果表明,光...  相似文献   

10.
贵黔高速鸭池河特大桥为(72+72+76+800+76+72+72)m的钢桁-混凝土梁混合梁斜拉桥,采用主跨800m、设计承重能力350t的缆索吊机进行中跨钢桁梁的悬臂拼装施工。该缆索吊机未设置临时索塔,将索鞍直接安装在桥塔横梁外伸的悬臂梁上。为了验证缆索吊机的使用性能,及吊机加载对桥梁变形的影响,在投入使用前对缆索吊机进行了静、动载试验。静载试验荷载分4级在起吊点逐级加载;动载试验荷载分3级,起重跑车承载着试验荷载从起吊点起吊,以一定速度逐步向跨中方向移动,当荷载移动到1/4跨和1/2跨位置时,静置45min。荷载试验测量了主缆轴力和位移、桥塔和锚碇位移、索鞍下方悬臂梁的应力和变形等。荷载试验结果表明:缆索吊机结构安全,机具设备运行良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缆索吊机加载时对桥塔偏位影响较大,边跨增加背索以平衡缆索吊机对该桥变形的影响;荷载试验的现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证明采用的通过测量应变推算主缆轴力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李志钢  常英 《交通科技》2007,(4):80-82,108
介绍2种应用于水泥砼路面和沥青砼路面的软纤维加强筋。通过对不同类型软纤维的比较,以及纤维水泥砼和纤维沥青砼在我国的应用和工程案例,说明软纤维加强筋作为新型路面添加材料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介绍了2种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软纤维加强筋.通过对不同类型软纤维的比较,以及纤维混凝土和纤维沥青混凝土在实践中的应用阐述了软纤维加强筋作为新型路面添加材料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邓宗才  李建辉  孙宏俊  傅智 《公路》2004,(12):163-169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特性.利用自制的自由落锤抗弯冲击试验装置,测定了不同体积掺率下细直径的腈纶纤维、聚酯纤维、玻璃纤维,粗直径的聚丙烯纤维和哑铃形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冲击力学性能。试验表明: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冲击次数与纤维品种和体积掺率有关;当细直径纤维的体积掺率为0.07%~O.27%时,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初裂、破坏冲击次数分别为素混凝土的1.1~4.5倍和1.1~4.4倍;当粗直径纤维的体积掺率为O.5%~1.4%时,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初裂、破坏冲击次数分别为素混凝土梁的2.4~4.6倍和5.2~31.0倍。细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初裂冲击性能优于粗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粗纤维增强混凝土梁的破坏冲击性能和冲击延性明显优于细纤维增强混凝土梁。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腈纤维对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宗才  何唯平  张国庆 《公路》2003,(7):163-165
对聚丙烯脯纤维增强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早期阻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证明,聚丙烯脯纤维对改善混凝土和砂浆的早期抗裂性有良好的效果,养护方法对纤维混凝土早期抗裂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纤维素纤维及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宗才 《公路》2008,(1):165-169
系统研究了高性能纤维素纤维、钢纤维、纤维素纤维及钢纤维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特性,探讨了龄期对纤维素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疲劳强度比素混凝土提高6.8%;纤维素纤维与钢纤维联合使用后,构件的弯曲疲劳性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钢纤维掺量64 kg/m3与纤维素纤维掺量1.3 kg/m3混掺时,混杂纤维混凝土比单掺钢纤维64 kg/m3的混凝土疲劳强度提高15.4%。即混杂纤维将会充分发挥各种纤维的优势,对改善疲劳性能的作用比单掺钢纤维和纤维素纤维都显著。纤维素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70 d时疲劳强度比34 d提高11%。  相似文献   

16.
杜向琴 《路基工程》2010,(6):130-132
纤维混凝土以其增强、阻裂、增韧的独特优势,在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增强和更新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碳-聚丙烯混杂纤维的"混杂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杂纤维的掺入增加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这种"正混杂效应"来源于两种纤维在不同的结构层次和性能层次上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尺度效应和性能效应,对于纤维混凝土的应用是一个较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复配的2种复合纤维进行了纤维沥青胶浆的旋转粘度试验(RV)、Vialit试验、接触角试验、网篮析出试验、扫描电镜试验(SEM)和沥青混合料的扭剪试验、车辙试验,分析了复合纤维与其他单纤维沥青胶浆的粘度、粘附性、吸持性能、混合料扭剪强度和动稳定度等技术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纤维的加入,复合纤维沥青胶浆的粘度、表面能、吸持沥青能力随之增大,大幅提高了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扭剪强度,复合纤维Ⅰ、Ⅱ均可以较好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抵抗高温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耐碱玻璃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性良好,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由梁弯曲冲击试验发现:当玻璃纤维掺量为1.6~2.7 kg/m3时,纤维掺量2.7 kg/m3(G 3)的初裂冲击次数比掺量2.0 kg/m3(G 2)和1.6 kg/m3(G 1)时分别提高1.97倍和2.81倍,比素混凝土提高10.97倍;G 2的初裂冲击次数比G 1提高28%,比素混凝土提高3.03倍。G 3的破坏冲击次数比G 2提高1.95倍,比G 1提高2.78倍,比素混凝土提高11.01倍;G 2的破坏冲击次数比G 1提高28%,比素混凝土提高3.08倍;G 1的破坏冲击次数比素混凝土提高2.18倍。纤维质量掺量由2.0 kg/m3提高到2.7 kg/m3时,对改善混凝土抗弯冲击性能效果十分显著。玻璃纤维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弯冲击性能,可以用于机场道面、桥面等工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3个不同的水胶比:0.30、0.35、0.40和3种纤维体积掺量:0、1.0%、1.5%,研究PVA/钢混杂纤维对混凝土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果表明:水胶比越大,混凝土脆性越大;纤维掺量是影响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韧性的主要因素,纤维掺量越大,纤维混凝土变形硬化现象越明显,并且韧性指数值也越大,从荷载-挠度曲线中可以看出 PVA/钢纤维混凝土的变形硬化现象较 PVA纤维混凝土的显著。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由于其增加了纤维成份,其力学性能较普通再生混凝土有所改善和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纤维掺量、纤维品种、微细硅粉及原生骨料类型等因素对聚丙烯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