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立宪活动以肪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宪政的设计和推动促进了晚清的政治和法制改革,是促成和推进辛亥革命浪潮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研 《交通与运输》2009,25(2):46-47
燃油“费改税”是国家财税体制的重大变革,对运输管理部门也有很大影响。运管部门不再征收运输管理费、客货运附加费等交通规费了,相应的运输规费征收规定必须禁用,运输管理模式必须调整。本文试从运政法制的视角,就如何适应改革制度创新、调整政策法规等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环境伦理道德思想培养的重要性行文,着重论述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环境伦理道德思想应树立环境伦理道德理念,改革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增强环境伦理道德意识,转变教育方式,用环境伦理道德思想引导大学生思维方式、社会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大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领导大学发展的灵魂人物,大学校长与教育变革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大学校长的思想应不应变革、变革式校长所应具备的领导特征、实施变革的领导策略等三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与更新,触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当会产生大量而复杂的思想矛盾和阻力,这需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和消除。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改制的全过程,为改革改制奠定坚实基础,以保证改革改制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正如近代科学思想和文化观念的思想源头,理论渊源往往可追溯到古希腊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固有形态和发展模式形成的原因,也可从其源头先秦两周文化变革和科学思想所形成的定势性影响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和先秦两周时期形成了中、西文化不同的文化基因结构。一先秦两次文化变革,一次是指殷周之际的变革,用周礼替代了殷神,一次是指西周官学和诸子私学的文化冲突,损益周礼,它们奠定了文化选择和思想定势的内容和形式。殷周之际的文化变革是基于小族周灭大族殷之后面临的巩固政权,维护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描述改革以来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其基本特征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的异同点;通过对其基本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得出制度变革和市场化改革是缩小甘肃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扑面而来,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变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入手,探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重新思考在教育内容、方法、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走科学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政治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变革入手,循着市场-政治的变革路径。阐述在社会转型背案之下中国共产党的转型目标。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变革目标应当是适应多元社会的现代执政党,其基本特质是具备四大能力。在总结过去所有政治改革经验基础上,文章认为,人大改革应当成为执政党政治转型的战略选择,只有通过人大改革、释放人大的功能,执政党的现代特质才能塑造起来。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语言变革运动,为文学革命的发生和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诸多思想资源和实践准备。清末以来形式多样的语言变革,其目的虽在求"文字简易"以便"普及教育",而不在文学本身,但其"文字救国"的观念,却后来逐渐演变为"文学救国"的现代文学功能观。这确实说明清末以来的语言变革为五四文学的先导,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突发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各国军舰的纷至沓来打破了中国海疆的宁静,清政府亟需建立近代化的海防以御外侮.在此背景下,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与作为南海守护神的南海神结缘,其海防思想也与南海神信仰文化内涵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为对象,着重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基本特点及历史地位。本文认为,《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的诞生是西方宪政思想传播和清末立宪思潮兴起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社会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的启蒙和现代权利意识的觉醒,对中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戴望述略     
戴望是晚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一位学,虽享年仅三十七岁,却给近代学术化史留下了颇具争议的足迹。由于研究材料的零散缺佚,这个人在许多方面还是一个谜,从而使人们难以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是非。本试图通过史料的钩稽和戴望遗的研究,对戴望的身世经历和思想学术作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对清末谴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总体评价。观点是切中肯綮的,但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论述尚不够充分。同时,鲁迅还对清末谴责小说中部分作品所体现出的特异性加以观照,在文学创作中用杂文和小说的形式诠释了文学史写作中的某些观点,锋芒直指社会现象,宣判了旧有制度解体的同时完成了对清末谴责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清初,中国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主要有鲁王、张名振及厦门的郑成功等,尤其是厦门的郑成功,是清初福建海防的重要对象,可见福建重要的战略海防地位.  相似文献   

16.
考评式结社与清代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评式结社是宋末元初文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重要沟通方式,并发展成为清代最流行的结社风气.这种结社以考评竞技为主,借鉴科举考试的程序与方法,因而在组织形式等方面不同于一般诗文社.清代的许多小说都提到了考评式结社,但小说家却描绘了与现实不同的特点,即将女性变成结社的主角,客观上反映了清代女子结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陈修园的医学教育思想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他提出的教学原则是“简便易知,颇切时用”,他主张学医要多读书,多临症,勤思善悟。在教学法上,他主张教材要易懂易记;讲课要善于引导,重视说理,善于总结临症得失。他乐于传授,主张严格考核医生等。总之,陈修园是一位杰出的医学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相似文献   

18.
俞樾的学术观、文学观和戏曲观具有某种同构性,在学术上俞樾为东南朴学大宗,膜拜郑玄的治经方法,并且私淑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而在文学上,则瓣香白居易,主张流丽轻浅的文学风格。俞樾的这种文学主张贯穿在他的诗文乃至戏曲小说创作中,形成隽永、含蓄而清新流丽的风格。而在文学内容上则严格遵守传统儒家的教化伦理,其小说和戏曲有着浓厚的说教意味,甚至出现了以经学为戏曲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是由皇家垄断的。这种垄断局面直到明代后期才开始被打破,而进入清代之后,随着西方天文学在清代取得官方地位,局面发生了剧烈的、彻底的改变。这一改变对清代中国的政治、哲学、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清代在最重要的政治象征———历法和皇家天学———上改用欧洲天文学,为此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天文学又成为清代上层社会的一种时髦,民间的天文学研究也受到官方鼓励。中国一度非常接近欧洲的天文学前沿,但中国天文学最终未能继续前进,则主要是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