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及货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铁路》2002,(6):44-46
铁道部赴加拿大铁路集装箱货场考察组对加拿大主要的港口铁路集装箱货场及内陆铁路集装箱场站设施的整体布局、平面布置形式、结点站与城市位置及公路道路状况的关系、港口码头与铁路车站的关系及衔接、铁路车站与城市人的物流集散中心的关系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对我国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管理信息系统的流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峰  张健 《中国铁路》2003,(11):20-23
根据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功能及作业特点,分析了结点站的信息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3.
以既有陇海铁路(连云港—兰州)定西市城区段局部线路改线、兰青铁路(兰州—西宁)乐都县城区段线路改建和新建兰合铁路(兰州—合作)临夏站选址为例,介绍了城市建成区铁路选线和新线车站选址方法。针对陇海铁路定西站地理位置由原来的城市边缘变为城市中心、客运设施不足等问题,从旅客出行的便捷、客货运功能的兼顾、集约用地等方面考虑建议定西市城区段局部改线在万崖设站;针对兰青铁路上下行线分线绕行形成大量夹心地带等问题,从集约用地、解决水害、消除铁路噪声污染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双线改建方案;针对兰合铁路临夏站选址,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节约用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东站位方案。城区段的铁路选线应在保护环境、控制投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兼顾城市当前和长远发展,严格落实节约用地政策,优化铁路客货运设施布局,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分割。  相似文献   

4.
钱建国 《铁道货运》2011,29(10):19-23,53
分析货运站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城市发展规划的适应性,建设运营费用的经济性,货运站发展的可持续性,铁路运输组织的便捷性,与城市综合交通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MATLAB软件计算确定各影响要素的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货运站选址方案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在贷运站选址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工程西昌西客运站的选址实例,总结了客运站选址的基本原则:客运站选址应服从线路总体走向方案,避开重大不良地质发育区,充分征求地方意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枢纽(地区)功能和车站作业分工,满足设计年度运输需求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根据成昆铁路工期要求紧、西昌西站址方案难以统一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线两站"的设计研究。研究表明,"一线两站"方案不仅解决了西昌西站的选址争端,还满足了铁路建设"赶工期"的要求,获得了参建各方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杨行结点站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较多因素,推荐方案新颖合理。通过对该结点站设计方案的研究,总结出一些经验,可供其他结点站的设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集装箱结点站无线通信需求,研究McWiLL系统关键技术及组网方案,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无线通信网工程设计及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设备选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铁道部计划在十五期间建设一批集装箱结点站。本文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分析适用的装卸设备类型;用单元面积法分析各种装卸机械的场地利用率;用设备全寿命期投入产出分析运营成本。选择最优的装卸机械品种。  相似文献   

9.
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工艺及设备选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集装箱结点站采用集装箱正面吊运机和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两种装卸工艺在技术、经济和工程投资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两种工艺的各自优缺点,阐明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适用于大、中型集装箱结点站,而集装箱正面吊运机适用于小型集装箱结点站,从而为集装箱结点站装卸工艺和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彭强  李宗平 《成铁科技》2003,(2):5-6,36
铁路货运向物流业发展,除了进行体制改革以外,还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持。本文在论证了把大、中型铁路货运站建成物流结点的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物流结点和铁路货运站的功能与分类此较,给出了铁路货运站建设物流结点应当选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上海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既然铁路、火车属外来引进事物.首先由外国尤其是发明地人员来策划修建实在没什么不妥。其后.由铁路衍生出我们现在熟知的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各式城市、城际轨道交通。据此,上海吴淞铁路堪为中国铁路、乃至轨道交通建设之嚆矢。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发展和铁路总图规划,对新建虹桥客站站址和站型方案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和综合比较,得出虹桥客站选址虹桥机场西侧,站型采用高速独立设场、城际和普速设综合场结论的合理性,提出了枢纽大型客站应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3.
结合城市发展和铁路总图规划,对新建虹桥客站站址和站型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和综合比较,得出虹桥客站选址在虹桥机场西侧,站型采用高速独立设场、城际和普速设综合场结论的合理性,提出枢纽大型客站应与城市交通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班列编组计划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集装箱在结点站集结过程中的到达情况,利用随机概率的理论原理,建立计算结点站集装箱班列集结时间的数学模型。分析铁路结点站集装箱作业过程和作业特点,确定集装箱在中转站的停留时间和节省时间的影响规律,得出集装箱班列在结点站消耗的平均集结箱小时与该方向的编成箱数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到达结点站的箱数和随机到达过程有关;集装箱在中转站的停留时间取决于该中转站的设备配备和作业组织方法;集装箱班列无中转作业通过结点站或支点站时的节省时间主要决定于在站停留时间、装卸作业时间和集结时间长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物流环境下合肥铁路综合货运站的优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合肥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综合运输竞争态势的不断变化,凸显出合肥铁路货运布局模式的僵化,枢纽内贷场设施条件、服务功能、物流信息平台及市场营销手段已不能适应货运市场动态的变化。根据合肥市总体规划,结合货运站选址原则,综合性货运站选址定位在合肥北站,以减少铁路货物运输与城市交通的干扰,减轻环境压力,消除安全隐患,适应合肥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货畅其流。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7):后插2-后插5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是上海"十二五"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构成线网主要骨架的4条市域线之一,也是纵贯中心城区西南至东北轴向的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12号线全长40.4 km,共设32座车站.12号线约有一半线路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穿越城市核心区的密集居住区、历史文化保护建筑、龙华古塔、繁华商业区及苏州河;中心区外围线路穿越大型工业区、黄浦江边深桩基群、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等,同时还多次近距离穿越内环高架桥桩及运营中的轨道交通线路;换乘站多达19座,其中有13座是与已运营线路进行换乘的换乘站,而与1号线(漕宝路站、陕西南路站、汉中路站)、2号线(南京西路站)、3号线(龙漕路站)的换乘设施以前均未预留.这些问题增加了12号线在线路走向、建筑布置、结构计算、设备选型及轨道减振降噪等方面的设计难度.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30日,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SG2—4标段工程。工程内容为:建设一路站,建设三路站,人民广场站一建设一路站区间,建设一路站一建设三路站区间(6、7号盾构)。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铁路隧道具有可视性差、空间相对封闭、方向感混乱等特点,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紧急救援站是设置在隧道内或隧道口,满足着火列车停靠、人员疏散及救援的站点。目前针对紧急救援站的选址研究中,相邻紧急救援站最大设置距离均以20 km为依据,而没有根据线路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线路相邻救援站设置距离范围,为了更加合理地建设隧道紧急救援站,需对其设置距离范围与选址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铁路隧道相邻紧急救援站最大设置距离与线路类型、列车型号及人员疏散时间等因素相关;(2)实际设置救援站备用地点时,应以相邻救援站设置距离为评价目标,综合考虑场地建设可行性、场地建设成本等相关因素;(3)本文研究可为铁路特长隧道紧急救援站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铁路客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子系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站城融合"理念指导客站规划建设,重塑客站功能体系,引导站城双方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良好协同,在满足城市运作、民众需求的同时,提升客站自身的功能价值与发展空间。结合日本京都车站的客站规划设计,从交通、功能、环境等层面分析其站城关系。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铁路客站的站城融合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接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2008年8月30日,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SG2—4标段工程。工程内容为:建设一路站,建设三路站,人民广场站—建设一路站区间,建设一路站—建设三路站区间(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