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际海上旅游发展分析 海上客运已突破先前的纯运输功能,向海上旅游和豪华旅游方向发展。这种海上旅游方式的变化和扩展,使海上观光旅游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全球乘坐海上游船的游客已达到900万人次,2001年接近1000万人次,豪华游轮的数量也日益剧增。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及海上能源运输的大幅增长,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也持续增加,对海上溢油事故快速响应、系统性处理,尤其是在溢油事故地点连续作业、指挥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通过对往年海上溢油事故进行研究,分析事故中采用的处理方案,结合近几年发展的无人驾驶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船舶碰撞、搁浅、火灾、爆炸、污染等事故屡屡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海上船舶安全显得特别紧迫和重要,对促进航运公司提高船舶安全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百年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石油工业及运输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便是频发的海上溢油事故。海上溢油是石油开采、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还有战争导致的原油泄漏等,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灾害。一、溢油的危害海上溢油发生后,对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生活、人身健康等3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危害。(一)任何种类的原油或油品在海上发生泄漏时,由于油质成分、黏性不同,会在海面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  相似文献   

5.
为找出海上溢油事故的主要原因,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船舶碰撞事故、船舶非法排放含油污水、海上石油设施事故、海上石油作业事故、海上原油运输事故、海况异常等6方面分析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原因,得出人为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完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从控制污染源着手,减少溢油事故的发生;加强溢油应急设施设备的研发;健全港口环境监视系统;加强海洋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马桂山 《中国海事》2014,(11):68-69
目前,山东沿海各地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发展海上旅游。据山东海事局统计,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山东海上共运送旅客135.2万人次,日均19.31万人次,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22.6%。今年韩国“岁月号”客滚船事故引起世界关注,人们不禁想问,乘船出行安全吗?  相似文献   

7.
海上事故的人为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海上事故人为因素的概念;分析了海上事故人为因素研究的意义;对海上事故人为因素的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曾强 《中国港口》2011,(8):45-45
<正>台州大麦屿港至台湾基隆港海上客运直航定期航班迎来开通周年。从去年开始,"中远之星"轮定期航班已营运99航次,总运送旅客42806人次,其中进港21236人次,出港21570人次。自去年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对台湾海上直航工作取  相似文献   

9.
全球首个电子海上导航服务系统(e-Navigation)“韩国版e-Navigation”已建成投入使用。韩国海洋水产部宣布,从1月30日开始,启动能够支持船舶安全航行的海上导航服务系统。全球首个电子海上导航服务系统(e-Navigation)“韩国版e-Navigation”已建成投入使用。韩国海洋水产部宣布,从1月30日开始,启动能够支持船舶安全航行的海上导航服务系统。海上导航服务系统是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船舶航行技术的新一代海洋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其如同汽车导航仪一样,可向海上航行船舶提供海上交通状况和事故信息、气象信息等,并告知碰撞触礁等危险状况,是国际海事组织(IMO)为预防占整个海洋事故84%的人为过失引发的船舶事故,而采用的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智能海上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复杂而又分散的各种海上、航行信息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海上平台指挥调度效率、保障海上生产作业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海上石油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出海上生产设施主动防护理念,并结合近年海上主要事故分析总结情况研发出一套海底管线防护系统。该系统以电子海图为平台,利用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及雷达技术对监控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过往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当船舶在海底管线上方一定范围内且有抛锚趋势时,系统将发出声光预警,值班人员通过相关手段通知该船舶不准抛锚,从而达到防护海底管线的目的。当船舶在海上平台一定范围内行驶且有冲撞平台的趋势,或违规驶入驶出特定区域时,该系统亦能发出预警,从而达到保护海上生产作业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航海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航运业高速发展和海员职业流动性加快,导致全球高级船员紧缺,已引发高级船员提升周期缩短、航海经验不足等现象。航海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污染海洋环境等已严重威胁公共安全,航海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船舶海上事故频发,与船员对海上风险,尤其是船员对人为因素与事故的关系的认识不足有关。通过重点介绍航海风险,提高船员对本船和自身存在的风险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下称《海事调查条例》是海上交通事故调查的法律依据。《调查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港务监督应当根据对海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做出《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判明当事人的责任;”但对于《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是否对社会公开,海事管理机构内部有不同意见。笔者从法理并横向比较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的相关规定,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交通流理论是一种数学和物理学进行交通特性分析的新型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上交通运输业越来越繁荣,一方面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另一方面,导致海上航线密集,船舶碰撞、搁浅事故频发。因此,研究船舶海上交通理论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智能(Multi-Agent)技术,建立了船舶智能交通模型,并进行了船舶交通流的仿真。本研究可以有效的促进海上航线规划水平,提高海上船舶的交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7日,一艘在香港注册的油轮,在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西北海域与一艘韩国驳船相撞,超过1万吨的原油泄入大海。此事故是全球海事界继“威望”号事故之后的最大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此次事故,再次警示我们,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海域并不安宁,随时都面临着像韩国这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贸易频繁、军事纷攘、政治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等等,海上交通越来越繁忙,海上避碰也愈加纷繁与重要。那么,在海上避碰时.使用VHF通信要注意什么,就是本文所讨论的中心内容——同时应看到,在世界范围内,现行海上避碰通信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  相似文献   

16.
信息公告     
<正>中国海事局发布《关于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令实施方案的公告》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0届会议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船用燃油硫含量不超过0.50%m/m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关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修正案、导则和通函等。为有效实施国际海事组织全球船用燃油硫含量限  相似文献   

17.
正激情青岛,燃情8月。近期火爆岛城的不光有啤酒节,海上旅游也迎来了"井喷"。记者从青岛小港海事处了解到,进入暑期以来,青岛前海一线乘船出海观光旅游持续"升温",1—6月份海上旅客140万人次,7月份达110万人次,平均每天4万人次,进入8月以来,每天达6万人次以上,8月16日,创下8.1万人次的历史新高。点多线长面广压力山大一年游客近500万"去年我们辖区海上游客人数达473万人次,约占青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事》2010,(3):75-76
中国海事局下发关于执行IMO事故调查规则的通知 IMO《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国际标准和建议做法规则》第一和第二部分已经纳入SOLAS第XI章,于2010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为做好履约工作,中国海事局就开展海上事故安全调查有关事宜向相关单位下发了通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海上安全调查机关和部门;海上安全调查官;  相似文献   

19.
《航海》2017,(5)
随着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迅速发展,海上油气平台不断涌现,为保障海上平台与船舶的安全,对海上平台通航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海上平台通航安全保障体系尚未有统一的国际或国内标准,且不同水域的海上平台对船舶安全航行构成的危险程度各异,本文基于海上平台事故数据,利用安全保障理论、船舶操纵理论分析船舶/平台碰撞的风险特征,进而分析相关保障设施建设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船舶/平台通航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可为海上平台的通航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上溢油事故多发,对人员安全、环境、经济都会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加强海上突发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十分必要。本文简述了美国墨西哥湾深海平台的石油泄漏事件,总结了我国可以借鉴和学习美国在应急处理海上溢油事故中经验和教训。希望通过借鉴美国政府的做法,完善我国海上应急处理的预案规划,提高我国在海上溢油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更有力地保障海上作业及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