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钢绞线粘结性能标准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钢绞线拉拔过程的受力分析和计算,得到粘结长度内各点的滑移和粘结应力分布。通过粘结应力分布,计算相应的拉拔力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误差较小。研究结果表明:该粘结应力-滑移模型对粘结应力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钢绞线粘结应力沿粘结长度呈非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指的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值和分布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指的是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在构件没有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施加压实力,使之建立一种人为的应力状态,以抵消使用荷载产生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的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 ,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的规定的不足 ,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 ,提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 ,补充了《规程》的不足 ,拓宽了《规程》中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引言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与体内有粘结预应力结构相比,其主要具有如下优点:预应力筋布置在构件截面外,便于检查、修补及更换;可提高构件的抗弯甚至抗剪能力;荷载产生的应力沿预应力筋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变化幅度小,对承受疲劳荷载及重载的构件有利等。但是,在外荷载作用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可以产生滑动,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不能由单个截面的特性确定,其取决于整个构件的变形。因此,在计算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弯承载力时,应首先确定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这种结构应力桥梁工程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张放后端部粘结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双线性的碳纤维片材-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本构关系为基础,根据弹性理论建立了碳纤维片材粘贴端部的粘结应力分布模型,并求解微分方程得出了解析解的一般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边界条件确定了预应力碳纤维片材端部粘结应力分布的解析解参数.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保护层过薄,不但会导致钢筋提早生锈而加快锈蚀发展速度,而且会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由于钢筋的粘结滑移所引起的裂缝很容易发展到构件表面,形成沿纵向钢筋的裂缝。同时,保护层过薄,还会使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自收缩而造成沿钢筋方向的纵向裂缝或形成裂缝薄弱面,即混凝土虽未产生裂缝,但已经形成了混凝土抗拉薄弱区,以后会由于受外力而出现裂缝,从而进一步加快钢筋的锈蚀和由于粘结滑移造成的裂缝的形成。但保护层过厚,在硬化过程中,其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得不到钢筋的控制,很容易产生裂缝,削弱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另外构件自重增加,有效截面减小,承载力也随之下降,同时构件裂缝宽度也将增加。因此,确定合理的保护层厚度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洞口的混凝土环梁与隧道管片之间一般通过螺栓连接,螺栓往往以预埋的方式锚入车站环梁内,并且与握裹它的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滑移变形,这对环缝张开宽度和环梁结构损伤发展都可能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机理及影响程度,参考既有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利用可细化分析粘结-滑移的有限元分析平台,在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特征的基础上,针对3种不同型号螺栓,分别考虑锚固长度足够和不足两种情况,分析了螺栓在环梁内的粘结-滑移,以及环缝宽度增大的过程;通过量化分析粘结应力和螺栓应力沿螺栓长度的分布,揭示了粘结-滑移对环缝宽度发展的影响机制. 分析表明:采用粘结-滑移模型时,得到的螺栓连接刚度介于嵌固模型和弹簧模型之间,粘结-滑移变形对盾构管片和车站环梁之间环缝宽度的影响不可忽略;仅考虑受拉影响,即便在锚固长度足够的情况下,当螺栓接近屈服时,螺栓与环梁间的粘结-滑移变形在环缝张开宽度中占比最大可达30%,螺栓屈服后,这个滑移占比会随环缝扩展降至8%以下,受此影响,考虑粘结-滑移的螺栓抗拉刚度最低约为完全嵌固模型的1/3.    相似文献   

9.
针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应力传递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基于厚壁圆筒理论,从弹性力学基础方程出发,对先张法预应力结构的应力传递进行模拟和计算,给出应力损失、传递长度、滑移距离和应力应变分布的解析解,并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数值比较。研究给出的公式解可直接应用于结构受力分析,也可为理论研究提供解析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3片16mm足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为试验对,对其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测试,在试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中无粘结力筋的应力增量公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比较,论述了在施工中使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对箱梁竖向预应力筋张拉引起的混凝土竖向应力和螺纹钢筋的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和现场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预应力损失离散性很大,而且预应力损失可能高达50%.这是由于箱梁的高度有限,竖向预应力筋的长度都比较短,因而在达到张拉控制应力时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的伸长量有限.目前的竖向预应力锚固技术尚存在不足,在锚固时稍有不慎造成钢筋回缩量偏大,很容易造成预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   

13.
部分预应力砼 (PPC)梁裂缝开展直接导致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 ,通过配置非预应力筋来实现控制裂缝的开展宽度 ,从而达到控制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 .采用变形理论探讨了裂缝发生的机理 ,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开裂荷载水平和裂缝间距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并指出计算裂缝宽度需要做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荷载-裂缝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难于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建模。应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函数映射能力和联想、记忆功能,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裂缝关系进行建模,通过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效果良好,证明应用神经网络来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荷载-裂缝关系进行建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21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箍筋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变幅荷载对箍筋应力的影响。提出了用瞬时荷载下箍筋的总应变做为箍筋损伤的量度;利用等损伤原则,从而沟通了变幅荷载与常幅荷载之间的关系。所建议的各个公式与国内外现有试验结果比较均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供修订规范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PPC箱梁节段模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广珠线沙口大桥PPC连续梁0号节段模型试验,同时对该节段模型梁进行了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节段模型未出现任何由荷载引起的可见裂缝;箱梁顶板板顶内存在非常明显的剪力滞效应,而该顶板翼缘处外侧是可能最先出现开裂的地方;原桥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进行了8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2片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借助于电液伺服系统,成功地测出了梁的荷载-挠度全曲线,观测到了不同破坏形态下构件的变形特征。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叙述和讨论,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砼桥梁张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跨预应力砼桥梁工程采用的砼性能进一步需要与之配合的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的改进.介绍了现有预应力张拉工艺的不足,新型数控预应力张拉设备中涉及的主要传感器性能及几种常见的系统组建措施,对改进现有的施工工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跨预应力砼桥梁工程采用的砼性能进一步需要与之配合的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的改进.介绍了现有预应力张拉工艺的不足,新型数控预应力张拉设备中涉及的主要传感器性能及几种常见的系统组建措施,对改进现有的施工工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红槽房大桥为依托工程, 对30 m 跨径横张预应力砼足尺梁的工艺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分析了其技术经济效益, 预期了其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