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北京地铁13号线ATP系统由速度台阶模式升级为目标距离模式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介绍了设计开发过程中所考虑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2.
伦敦地铁与庞巴迪公司签定了1.7亿~1.75亿英镑的合同,升级改造伦敦地铁维多利亚线的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后的固定闭塞系统类似于移动闭塞系统。  相似文献   

3.
介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后备模式的必要性,重点介绍CBTC系统后备模式下信号系统的实现方式,通过点式ATP方式加防护小区段的方案解决列车实现单红灯闭塞。  相似文献   

4.
伦敦地铁中央线(Central Line)ATP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晟 《铁道通信信号》2004,40(12):46-47
伦敦地铁中央线ATP系统采用英国西屋信号有限公司(WSL)开发的,基于无绝缘轨道电路(JTC)的固定闭塞ATP系统,包括ATP轨旁设备和ATP车载设备.为了克服ATP安全速度码不能提供足够的MSS/TS(最大安全速度/目标速度)组合的问题,伦敦地铁中央线ATP系统增加了点式环线(spot loop)装置.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基于朔黄铁路既有线路中使用的DS6-K5B型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对既有联锁系统功能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满足移动闭塞系统的控制要求。联锁系统升级和改造功能包括多列车进路的办理和解锁,信号机点灭灯控制,物理区段与逻辑区段状态的融合;根据移动闭塞需求,增加联锁与RBC设备的接口,修改联锁与CTC、CSM设备的接口。改造后的联锁系统兼容既有运输模式,同时实现重载移动闭塞及固定闭塞混运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明 《铁道通信信号》2013,49(10):61-64
以目标距离模式ATP系统项目为基础,阐述七阶段法的风险评估应用。结合故障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对目标距离模式ATP系统中的车载ATP控制单元的某个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主化的移动闭塞CBTC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完全自主化的JeRailCBTC信号系统,该系统以移动闭塞作为行车原则,同时配备固定闭塞的后备系统,其ATP和联锁都已经过了独立的第三方认证并在试验线上获得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安全防护距离的计算模型是车载ATP(列车自动保护)的关键技术之一.影响车载ATP安全防护距离的因素包括列车位置不确定因素、ATP设备反应时间、列车制动性能等.分析了这些因素与安全防护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和准移动闭塞系统的ATP安全防护距离的计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计算模型与实际工程数据存在较小的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前期探索时,最早统一意见的目标-距离一次制动方式,也就是说采用准移动闭塞方式。一次制动模式、目标-距离和准移动闭塞是相互关联,相互对应,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3个不同角度来描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参加天津地铁1号线ATP设计及北京地铁5号线ATP审核工作,详细介绍英国西屋轨道系统公司TBS系统目标距离模式下列车的移动权限的概念和计算。  相似文献   

11.
CTCS-2级列控系统是基于轨道电路加点式应答器传输列车许可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模式监控列车运行的控制系统。ATP作为车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目标距离曲线的计算,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就目标距离模式曲线的计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列车运行控制仿真系统中ATP列车超速防护仿真子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阐述了仿真中目标距离、目标速度的确定方法,以及目标.距离模式曲线的仿真算法.对基于轨道电路和应答器的CTCS-2级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进行了仿真实现.该系统为进一步研究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提供了有效的实验环境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移动闭塞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技术进行了比较,总结了移动闭塞的3个基本要素,即列车定位、安全距离和目标点,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介绍,简要地阐述了移动闭塞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种兼容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3种闭塞制式的高安全通用联锁系统。该联锁系统采用3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处理列车自动防护(ATP)发送的关于信号机的强制命令信息和虚拟区段的ATP空闲状态,完成物理区段与虚拟区段的状态信息映射,实现对进路3种控制级别的自动切换,实现多列车进路的排列与解锁功能。  相似文献   

15.
64D半自动闭塞是兖矿铁路站间主要的闭塞方式,但随着长时间的使用,其实回线传输通道暴露了一些问题,为此引进WBS-C系统,结合现场实际,利用现有通道以及光传输通道,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双套系统互备使用,提高了安全系数。就该系统的构成、原理、结合电路和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列控系统的定义和两大基本要素,列车运行控制模式决定了采用的闭塞方式,从而决定了系统的效能;车地信息传输系统决定了系统的构成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按照在系统中重要程度的不同,计算机联锁在CBTC系统中有兼容型集成方式和升级型集成方式。兼容型集成方式中,联锁只是系统为实现后备模式而集成进来的产物,CBTC模式和后备模式之间只能人工切换,后备模式联锁实现双红灯防护的点式ATP模式,仅支持列车点式人工ATP模式。升级型集成方式中,联锁是系统的功能核心,CBTC模式和后备模式之间可以自动转换,后备模式联锁实现目标-距离式点式ATP模式,能支持列车点式ATO和点式人工ATP模式。  相似文献   

18.
CBTC系统简介 移动闭塞系统的意义 城轨交通中列车控制系统经历了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几个发展阶段,移动闭塞系统通过车载设备和轨旁设备实时、连续地双向通信.缩短了列车前后的安全距离.闭塞分区的概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两个绝缘节之间的距离.而是代之以列车占用区域,这个区域是移动的也是经过优化后最小的.  相似文献   

19.
计轴自动站间闭塞是由64D型半自动闭塞改造升级的一种闭塞方式,与集中联锁设备结合使用,采用计轴轨道检查装置自动检查区间空闲,发车站办理发车进路后自动构成站间闭塞,列车到达接车站并出清区间后自动解除闭塞。  相似文献   

20.
在目标-距离速度控制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的背景下,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运行性能的要求,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运用到高速铁路ATP中,对列车速度进行控制。控制系统以闭塞区间为单位,建立高速列车速度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模型。在闭塞区间内,利用车-地通信将控制所需信息发送至列控中心;根据所得信息,通过预测控制算法得到从当前位置到闭塞分区出口的列车速度自动防护曲线并确定列车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在每1个通信周期内,利用滚动优化和误差校正进行速度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高速列车AT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