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下工程与隧道》2008,(2):F0004-F0004
青岛佳联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海洋化工研究院为技术依托,专业从事喷涂聚脲弹性体、阻尼涂料等系列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是目前国内技术专业、管理完善的聚脲系列产品供应商。  相似文献   

2.
喷涂聚脲防腐施工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施工技术。对聚脲防腐层的组成、性能指标、质量控制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喷涂聚脲涂层需要专用的喷涂料设备,对环境温度、物料设置温度、输送压力等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聚脲材料通过正确的质量技术控制和合理施工,能够极大提高金属的防腐效果和使用寿命。应用实例表明:喷涂聚脲防腐涂层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越、适用较广的施工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3.
喷涂聚脲弹性体(SPUA)是一种新型的“万能”涂装材料,被誉为二十世纪末期涂料、涂装领域重要的创新技术。它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结合起来,是传统施工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北京奥运场馆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都使用了青岛佳联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青岛佳联公司)生产的聚脲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4.
拉西瓦水电站泄水底孔在高寒、高流速、高含砂量施工条件下,通过对喷涂聚脲弹性体抗冲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总结了一套先进、合理的成熟技术,对有效发挥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为以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道防腐大修涂料——聚脲涂料,该涂料性能优异,但对设备和操作条件要求较高。文中探讨了管道防腐大修用聚脲涂料对喷涂设备和喷涂工艺的专业化要求。通过对喷涂设备的各个部件性能和作用的研究,得到了一套喷涂设备连接、操作以及维护保养的方法。文中对喷涂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喷涂工艺的喷涂温度和喷涂压力等参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换乘设计主要特点的分析,着重介绍了车站换乘厅布置、换乘通道及对1号线常熟路站改造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拟建7号线和10号线在淮海中路的陕西南路与常熟路之间形成三线换乘枢纽。介绍10号线宝庆路站紧贴1号线常熟路站设置、7号线常熟路站设于常熟路、五原路口等3个换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部分区段采用了带敞开轨道区风口地下一层车站的形式,结合部分车站的建筑设计实例,介绍了不同层面的站台、站厅布置,以及轨道区直排风口设计布置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12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二、三期和5号线南延伸线开通试运营。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突破了700 km,达到705 km,车站数增至415座,换乘车站增至57座。此次开通试运营的13号线二期(世博大道站—华夏中路站)和13号线三期(华夏中路站—张江路站),运营线路长度16.1 km,设12座地下车站,全部位于浦东。5号线南延伸工程北起东川路站,南至奉贤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铁6号线海珠广场站共有3条隧道穿越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非常小,施工难度极大。文章结合海珠广场站暗挖隧道与既有2号线的位置关系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总体施工原则及总体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左线站台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和西端左、右线区间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的施工技术和监测技术。暗挖隧道施工安全顺利穿越了既有2号线,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地铁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1.
以既有的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莲花路站进行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研究为例,探讨围绕既有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建设理念、交通功能、建设管理和技术经济性,可为类似轨道交通站点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已营运多年,原来未考虑换乘和结构预留的1号线上体馆站新建4号线车站并与之形成“零换乘”。地面交通、地下管线、周边高楼对新车站的布置形成了层层制约;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和确保1号线的运营安全都给4号线车站的穿越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对此,通过理性分析,分散风险,探索创新和精心设计、施工,成功地解决了4号线车站布置、周边大楼侵界处理、结构托换、原车站底板大梁加固、穿越施工等难题,最终实现了“零换乘”。五年的历程,充满了挑战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和13号线换乘的新天地站与周边合建项目的施工过程,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与周边房产合建的技术难点和针对性措施。通过科学的设计及严格的施工控制,轨道交通车站与合建项目总沉降与差异沉降较小,结合部鲜有渗漏,工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世纪大道站基坑工程为背景,提出了“化整为零”的施工技术,并尝试采用三维计算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分析了平行换乘地铁车站施工的一些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工程6A标段——徐家汇地下商城向下加层工程中低净空条件下的静压钢管群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严谨、合理的施工工艺、压桩工序以及施工监测,确保了压桩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供类似条件下的静压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老城厢豫园的发展受到了现有交通环境的制约。依托轨道交通10号线豫园站的建设,实施和整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可直接解决该地区交通客流和商业客流拥挤的矛盾。介绍了豫园地区地下空间总体设计思路,对总体布置、夹层布置及预留大通道设计等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淞虹路站工程实施过程中,为满足增设轨排孔的变更需求,导致单层墙地下结构中楼板开孔结构设计面临着不少制约的因素和难点,详细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工程的施工方案不仅影响到线路的平纵及车站的型式、布置等诸多方面,还直接影响到世博会期间及今后运营的服务水平。本文从线路选线、车站建筑、运营管理及施工建设等方面对该区间隧道采用单圆或双圆盾构施工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选,并提出推荐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110 kV溧阳路主变电所的施工实践,介绍了一种全新的通过以三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垂直隔断微承压水的方法,妥善解决了城市深基坑施工所面临的抽水降压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7、8号线耀华路站建筑设计,分析论述了其换乘方式、建筑空间布置、文化定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车站建筑装修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