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时长选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宏志  姚胜永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44-146,158
城市中心商业区停车供给不足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利用停车政策,调节停车者的停车时间选择行为,提高停车位周转率是增加停车供给的一项重要方法。本文以停车时间长度选择行为为对象,利用在北京市商业区———西单地区的停车行为调查数据和Logistic模型,建立了停车时间长度的选择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分析了各种政策因素对停车时间长度选择的影响。文中提出的模型将有助于旨在提高停车位周转率的停车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停车信息是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与基础, 被广泛认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停车难问题。鉴于停车信息在解决停车问题中的重要性, 研究了基于粒子群和LSTM模型的变区间短时停车需求预测方法。为充分发挥数据在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的作用, 提出了以马尔可夫生灭过程为基础概率转移模型, 将停车到达率、离开率量化车随时间变化的停车需求, 通过标定实际的停车到达率和离开率, 确定预测模型的动态预测间隔与时段; 采用LSTM网络作为基础预测模型, 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网络参数。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停车场为研究对象, 按工作日与非工作日分别对停车数据进行预测并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提出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在工作日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2.53辆, 均方误差为11.89辆; 非工作日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2.32辆, 均方误差为10.89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普遍基于超声波传感器对停车位检测都存在盲区范围大、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TOF摄像头的停车位检测方案.对多种极限停车位场景进行分析,以广汽新能源GE3车辆为载体,并以安装丘钛科技TOF摄像头为研究对象,对该检测方案在多种场景下进行实车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使用TOF摄像头的停车位检测方案不仅能在更...  相似文献   

4.
顾志康  李旭宏  杭文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3):108-110,118
进行城市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前需要开展停车场调查,以得到停车场的基本特征参数、机动车进出记录和停车者的停车行为等信息。通过数据挖掘中的一些方法可以在数据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根据机动车进出停车场的记录计算一系列的停车指标,并借助多元统计分析中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停车指标与停车场基本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停车问询调查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分析停车者的行为特征,以掌握更多的停车信息。  相似文献   

5.
Because of the rapid increase of vehicle numbers and land value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shortage in the supply of parking facilities in many cities. In many parking lots, residential drivers bought private parking spaces with high prices to ensure that they have spaces to park at any time. Recently, some parking lot operation companies plan to temporally repurchase a few private parking spaces back during certain time periods in a day and sell these places to public users to fully utilize the limited parking resources. How to choose the repurchase amounts and stopping time so as to maximize the profit then become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Gaussian mixture model is first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o describe the time-varying arriving/departing behaviors of drivers and meanwhile the stochastic constraints of the profit maximization problem. Then, the expected optimal repurchase amounts and stopping time are estimated via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This new approach not only provides a useful statistical tool for parking spaces modeling but also overcomes several key limitations of current queuing based methodologies. Particularly, it emphasizes how to model drivers' behaviors on a small time-scale and explains the resulting benefits.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私人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私人汽车将大规模的进入家庭。但现有住宅小区大部分缺少必要的停车库,小区内的空地面积又少,小轿车到处乱停乱放,严重影响小区内的居民出行、交通和生活质量,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停车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参考国外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措施,提出了解决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建议:落实新小区车位配套标准、多种途径增加居民区停车位供给、提高停车费用以及推广立体车库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实地观察统计与调查问卷的方法针对重庆市停车共享现状展开调研,针对居住区停车泊位使用特性,对重庆市2处居住区及附近商场开展了5天的停车状况调查,整理数据分析居民区停车共享可行性。文章对重庆市江北区、渝北区、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共计12个已使用共享停车这种模式的停车场发放问卷调查,从建设运营方、提供车位共享方、共享停车使用方、不使用停车共享方四方发放共享停车满意度调查问卷,整理问卷结果,从技术、用户、管理三方面提出停车共享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停车位信息采集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利用CAN总线通信技术设计并实现1种感知停车场车位空满状态的检测器.提出车位检测器总体技术架构与硬件组成,分析软件设计流程、车位检测优化算法、以及通信报文协议,并给出具体实现方案.通过对100个设备节点进行组网测试,结果表明:检测器的车位状态判定准确率大于98%,车位信息报文上传时延小于1.5ms,丢包率小于1%.   相似文献   

9.
轮胎原地转向离散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轮胎印记范围内的原地转向物理模型,对印记内的胎面进行了离散处理,分析了胎面单元的变形和滑移情况,通过胎体上下表面的力矩平衡,得到轮胎所受回正力矩,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给出不同工况下原地转向时轮胎所受回正力矩,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离散仿真模型能较好的反应轮胎的原地转向特性,能方便地分析轮胎结构参数及印迹内压力分布对原地转向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如今汽车数量日渐暴增,现有停车位尽管满足了一部分泊车车主的需要,然而还是存在停车位资源利用紧张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提出共享停车位设计理念。建立在共享经济背景下,这一设计措施在保证固定停车位数量的前提下,改善先前停车紧张的状态,其最大的特色是可以使私有停车位共享,以施展停车位的最大价值,从而使私有车位在空闲时,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并便利其他车主临时泊车需要,推进停车资源的错时利用。本文从我国现有停车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共享停车位系统的必要性。在视觉观感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阐述了共享停车位的设计系统。作为共享停车系统的平台为解决私家泊位共享提出实现途径,并对共享停车系统进行了完整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正面临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快速路的基于有向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预测与拥堵管控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海量交通数据进行交通预测,实现拥堵的主动管控。首先,基于交通路网的空间有向性和交通流的时空特性,定义了有向的距离影响矩阵、修正欧式距离矩阵和自由流可达矩阵,构建出有向的图卷积算子,并将其应用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出了能学习交通路网时空双重特性的有向图卷积-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Directed Graph Convolution-LSTM,DGC-LSTM)模型;其次,基于DGC-LSTM的交通预测结果识别出拥堵产生点并将其作为拥堵管控的对象;再次,采用控制进口匝道车辆输入快速路主线的手段,针对管控对象的时空特征,设计了全圈层分时段阶梯式拥堵管控策略;最后,基于上海市快速路网上布设的2 712个检测器在122个工作日每间隔5 min记录的速度、流量和占有率信息,开展实例分析,测试了DGC-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以及全圈层分时段阶梯式拥堵管控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相比,DGC-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将速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误差标准差分别降低38%和20%以上;基于预测结果采用的全圈层分时段阶梯式拥堵管控策略能令拥堵产生点的速度提升14 km·h-1以上,并能使拥堵的持续时长缩短40%,可阻止拥堵从产生点开始发生大范围的蔓延,降低整个路网的拥塞程度。  相似文献   

12.
结合停车需求特点分析了停车需求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停车需求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的经济、土地、交通的特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影响停车需求的主成分,简化了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消除了网络输入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实现了公共停车需求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3.
SL6400A轻型客车驻车制动器采用后桥车轮鼓式制动器,该车原驻车制动机构存在传动环节多、支座刚性差及拉索走向不合理等因素,致使左、右后轮制动力不平衡或不足,通过分析与对比,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驻车制动传动机构,该结构可通过平衡器的转动保证左、右后轮制动力不平衡或不足,通过分析与对比,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驻车制动传动机构,该结构可通过平衡器的转动保证左、右后拉索拉力相等。试验证明,驻车制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路侧停车带来的进出停车位排队延误、低速巡游降低通行效率、过量停车加剧交通负荷等问题,研究了路侧停车对路段动态交通流的影响分析方法。基于视频识别算法,提取路侧停车车辆在驶入车位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和速度波动数据,解析路侧停车过程中的驶入行为特性,并按照行为差异将停车车辆停车全过程细分为进入路段、寻找车位、找到车位、驶入车位、静止停放、驶离车位、汇入路段和错失车位8类状态;分别依据停车车辆和通行车辆的实际驾驶行为,从跟驰特征、速度矫正、换道规则和位置更新等方面对路侧停车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在选择目标车位时综合考虑了步行至目的地时间和驶入车位耗时2个要素。与常规通行车辆相比,深入分析了停车车辆提前换道和停车完后汇入路段行为对后车的影响。基于实际交通流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经验证,模型拟合度为77.6%;仿真分析了在差异化的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和延误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的巡游速度和停车需求强度下,道路延误时间随道路交通量先增加后减少;在低停车需求强度下,巡游速度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微弱,在高停车需求强度下,当巡游速度从30 km/h降低至20 km/h,外侧车道饱和流量降低500 veh/h,最高延误时间增加105 s。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在传统D型车位锁的基础上采用ATmega 328p芯片作为微控制器,SIM900A作为通讯模块实现与云平台之间数据传输,设计基于城市私有车位共享理念下的物联网智能车位锁,在私有车位拥有者设置的开放时间段内社会车辆可以付费使用,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可为私有车位拥有者增加额外收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6.
陈茜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110-113
随着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城市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矛盾不断加剧,城市土地、环境等资源匮乏,城市交通畅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论文将机动车发展对城市造成的直接影响归结为道路、停车、大气三大突出方面,提出了通过容量限制理智发展机动车的思路;进一步对城市路网容量、停车容量、环境容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机动车合理保有量的多容量限制双层规划模型,建立了交通流动态分布与交通系统容量的互动联系,为机动化水平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现代化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面对动态、多变、实时的交通信息以及驾驶员对停车场信息的需求,停车管理需要走向智能化。停车诱导系统能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停车场信息以及周边道路情况,在基于多Agent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给出停车诱导信息集成结构模型,并利用面向对象的Agent进行设计,最后指出实现该系统还需进行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行快速出口滑行道位置确定模型常以最小跑道占用时间为唯一目标,主要应用对象为民用机场,未能有效解决多机种、多运行模式下的军用机场快速出口滑行道位置确定问题。针对这个缺陷,基于综合利用率和综合跑道占用时间这2个指标,建立了综合考虑双指标的军用机场快速出口滑行道位置优化模型。以某军用机场飞行区构型为背景,以4种飞机为对象,结合该机场2种年架次比,在不同飞机着陆滑跑距离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基础上,计算了不同位置快速滑行道出口对应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快速出口滑行道综合利用率。针对利用率大于90%的快速出口滑行道,应用贪心算法迭代不同快速出口滑行道的跑道占用时间,并通过加权计算得到综合跑道占用时间。基于综合利用率和综合跑道占用时间,确定出了快速出口滑行道数量和位置,给出了建议的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年架次比改变对快速出口滑行道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以利用率或最小跑道占用时间为优化目标的2种传统模型相比,应用优化模型提出的快速出口滑行道设计方案,在2种年架次比下使跑道占用时间分别缩短18.42,34.82 s,效率分别提高34.2%,40.6%。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单一数据源、利用卡尔曼滤波理论建立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采用多源数据进行行程时间预测以提高精度。浮动车、固定检测器是常用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在信息种类、数据精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选择2种检测器的实时交通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参数。利用卡尔曼滤波理论,以流量、占有率、行程时间作为输入量构成参数矩阵,建立城市道路网络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并通过Vissim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多源数据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5.45%,其精度比单独采用固定检测器检测数据预测提高了14.4%,比单独采用浮动车数据预测提高了7.5%。   相似文献   

20.
盘式制动器以其制动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上,文章对BIR制动器的驻车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2种盘式制动器驻车力矩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某车型进行了实际验证,其结果是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大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质量的20%,满足法规要求,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