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介绍了GPS手持机使用的坐标系统及设定,以及结算坐标系统转换参数使用的公式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2.
国外某高速公路控制测量及其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龙钦初 《湖南交通科技》2005,31(4):52-53,55
针对发展中国家某高速公路项目已知测量控制点精度低且数量少的特点,采用GPS定位及全站仪附合导线两级控制测量方法,通过已知控制点的GPS测量坐标及其原始工程坐标之间的关系,讨论平面坐标转换方法及系统转换参数的求取途径,并分析控制测量的定位精度及二级附合导线的相对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应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车辆GPS导航信号的动态滤波时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以及传统小波变换在实时性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GPS动态滤波新算法.该算法采用提升小波变换对车辆GPS导航信号进行分解;用3σ准则和多项式插值方法对各层提升小波变换系数进行粗差探测与数据修复;采用模平方软阈值去噪算法对各层提升小波变换系数进行去噪;最后进行提升小波逆变换,从而实现车辆GPS导航信号的动态滤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导航定位精度优于卡尔曼滤波算法;虽然在导航定位精度方面稍比传统小波变换算法的性能高,但比传统小波变换算法速度快一倍;显然该算法对车辆GPS导航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干扰,车辆能接收到的GPS卫星信号数量较少,导致其系统可用性和导航定位精度都比较差。为了改善这一局限,将Galileo卫星信号和GSM网络的BTS站点提供的导航信息与GPS进行组合车辆导航。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GPS/Galileo/BTS组合导航模式的可行性,进而分别通过静态和动态2种模式对组合系统在城市定位环境中的可用性和精确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GPS/Galileo/BTS组合导航模式能大大改善系统的可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Delaunay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提出大区域GPS坐标成果转换采用基于Delaunay三角形的游动九参数转换法,利用该法对实际GPS控制网坐标成果进行转换,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为大区域的GPS坐标成果转换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直接由GPS相对定位获取高精度的工程坐标成为可能 ,由GPS测定WGS 84坐标系的坐标 (或坐标增量 )至用户定义的工程坐标系坐标 (或坐标增量 )所需的转换参数的获取方法以及精度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提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在给出不同条件下坐标转换参数的获取技术的基础上 ,对转换参数的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转换网的要求提出了定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WGS—84至工程坐标系的转换参数获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直接由GPS相对定位获取高精度的工程坐标成为可能,由GPS测定WGS-84坐标系的坐标(或坐标增量)至用户定义的工程坐标系坐标(或坐标增量)所需的转换参数的获得方法以及精度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提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在给出不同条件下坐标转换参数的获取技术的基础上,对转换参数的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转换网的要求提出了定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精准的测量是我们保证国有土地有效使用的科学方法,而GPS手持机在土地及房屋、公路测绘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应用。GPS手持机具有集成度高、便于携带、数据准确等优点.通常使用都要与有关的图件配合.特别是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西安坐标系地形图配合使用的最多.但GPS手持机默认的坐标系统为WGS-84坐标系,这就存在着由WGS-84坐标向1954年北京坐标或1980年西安坐标的转换问题。坐标转换的原理、步骤掌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高精密仪器GPS手持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就影响GPS定位精度的若干误差削弱问题进行了分析 ,同时介绍了GPS系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高速公路中使用GPS测量,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等主要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研究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定位技术。推导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Hatch公式,利用实测的北斗数据进行单频和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将平滑后的伪距用于差分定位,并对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经过载波相位平滑后的北斗码伪距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较未平滑的数据可得到明显改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位平滑伪距差分技术定位精度可达到其在GPS应用中的同等效果,无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道路交叉口车辆由于定位信号缺失或者延迟引起的车辆定位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车路协同的协同地图匹配算法(cooperative map-matching,CMM). 首先利用扩展Kalman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融合GPS与车载航位推算系统(vehicular dead reckoning,DR)信息作为协同地图匹配的预先定位;然后基于短程通讯技术实现车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利用道路约束实现车辆进一步定位. 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搭建了模拟真实场景的仿真环境进行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KF融合GPS/DR数据的交叉口车辆定位平均偏差为9.09 m,相比GPS 的14.31 m,定位偏差减小30.87%;采用CMM算法的交叉口车辆,当参与CMM车辆数为7时,平均位置偏差为4.5 m,参与CMM车辆数为10辆时,平均位置偏差为2.75 m,相比EKF定位偏差减小69.74%.   相似文献   

13.
PLAOD (precise location and orbit determination)是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GPS非差精密定位定轨软件.该软件目前能够处理GPS观测数据,具有高精度定位、大气反演和低轨卫星轨道确定功能.本文在介绍PLAOD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多组GPS观测数据进行测试,通过与IGS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等相关机构精密产品对比,PLAOD具备如下性能:静态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动态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静态对流层天顶延迟的估计精度通常优于1 cm,动态对流层天顶延迟的估计精度在2 cm以内;电离层天顶延迟估计结果与IGS的IONEX (ionosphere exchange)产品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与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提供的简化动力学低轨卫星轨道相比,几何法确定轨道的准确度可达厘米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构建智能化列车运行控制体系,针对卫星导航的铁路应用,开展了列车定位优化方法的研究;利用广播星历实时特性,借助框架转换模型为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统一的时空参考;结合误差模型校正系统中与定位相关的误差,以降低定位解算复杂度;为了进一步优化系统定位性能,提高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GPS/BDS多星座联合解算的非差载波相位定位方法;利用京沈高铁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对比了单星座定位方法和多星座定位方法的信号几何分布和定位误差;为了进一步验证提出定位方法的性能,利用同一组数据,将定位结果与传统伪距单点定位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期间,GPS和BDS单星座定位方法的可见卫星平均数分别为9.2和13.4颗,几何精度因子平均数分别为2.341 7和2.272 1;GPS/BDS多星座定位方法可见卫星平均数为22.5颗,几何精度因子平均数为1.264 6,因此,多星座定位方法能够成倍增加可见卫星数,优化卫星信号几何分布,在卫星信号连续变化条件下保证精确、连续定位;在卫星信号稳定区域内,伪距单点定位和提出的定位方法在空间三维方向上的定位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396 1、5.569 7、2.831 2和0.976 1、0.988 8、0.861 8 m,在卫星信号受限区域内,伪距单点定位和提出的定位方法在3个方向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245 9、7.056 3、3.756 2和1.561 2、1.603 1、1.215 5 m,因此,相比于传统伪距单点定位,提出的定位方法能够在多个场景下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GPS/DR组合导航车载单元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随着城市车辆的急剧增长和道路交通状况的拥挤,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技术为主的民用车辆的定位导航和监控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研究GPS和航位推算系统(DR)的组合导航技术,给出了GPS/DR组合导航系统车载单元的设计方案.由GPS接收机、压电陀螺仪、DVD、单片机、手机模块、车载里程仪、工控微机组成的车载单元具有车辆自动导航和监控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赵峰 《交通标准化》2012,(21):64-68
实现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的自动化,需要采集驾驶人、考车及周边静态物体、动态物体的各种参数,仅使用传统的传感检测技术难以满足要求.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RTK)GPS定位技术、超声波动态测距技术和驾驶人视线方向视频检测技术是三种新的检测技术,可大大提高实际道路考试的自动化检测率,提高整个实际道路考试系统的自动化考试程度,且能保证考试要求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GPS坐标向北京54坐标转换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于淼 《北方交通》2012,(8):36-37
GPS测量得到的是WGS-84的地心空间直角坐标,而工程中通常使用地方独立坐标系。两者的转换方法一般分为平面转换模型和空间转换模型。平面转换模型原理简单,数值稳定可靠,但只适用于小范围的CPS测量;空间转换模型可用于大范围的CPS测量,按实际情况又分为七参数转换和三参数转换两种。对这两种转换模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针对AutoCAD在线性参照系绘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一种面向VBA语言的算法,实现在AutoCAD中线性参照系和用户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并给出算法的典型应用实例,实现利用里程点法来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