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泄水闸泄流特性,建立水工模型分别进行泄水闸23孔、右区15孔和左区8孔敞泄试验,得出泄水流量与库区水位及各导墙和隔流堤水位差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泄水闸23孔敞泄时泄流能力最强,右区15孔敞泄次之,左区8孔敞泄最弱;在左区8孔敞泄时,因集中出流对船闸上游引航道导墙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缩短泄水闸上游隔堤和降低顶高程,可有效降低泄流对船闸上游引航道导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态物理模型水流试验研究方法,对两坝址枢纽总体布置4个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通航水流条件等控制要素进行分析。根据试验研究成果,对两坝址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分别提出两坝址枢纽总体布置推荐方案。文章从枢纽泄流能力、通航建筑物水流条件、主要水工建筑物相对位置、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航道线型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电站出力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推荐坝址方案。  相似文献   

3.
濛里枢纽原有航道等级偏低,不满足目前货运增长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原有船闸进行扩建来提高航运能力,将在一线船闸右岸新建二线船闸。为保证一、二线船闸口门区有利于通航的良好水流条件,建立了整体定床物理模型,研究引航道导墙长度及布置形式对口门区及引航道内水流条件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修改方案中,修改方案Ⅱ(一、二线船闸分开布置,二线船闸外导墙375 m,堤头段开孔)较好,其一线船闸上引航道通航条件基本不变,二线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较好,较好地改善了上游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斜流、回流等不利流态。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依兰航电枢纽总体布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枢纽总体平面布置的优劣是关系到枢纽建成后各主体建筑物能否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采用1:100正态物理模型对枢纽不同总体布置的泄流能力及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枢纽平面布置、泄流宽度及堰顶高程的泄流能力及通航水流条件,提出满足主体建筑物正常安全运行要求的总体布置。  相似文献   

5.
乌江银盘电站下游引航道布置及口门区通航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江银盘枢纽河段河势弯曲狭窄,口门区水流条件十分复杂。通过整体模型和船模实验,研究下游引航道长度、隔流墙堤头布置型式、堤身开孔等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对口门区通航条件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引航道布置方式及运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根据模型试验成果,从泄流能力和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等方面,对枢纽不同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满足枢纽泄流能力和船舶(队)安全航行的枢纽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船闸引航道隔流墙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明红  韩巍巍  吴澎 《水运工程》2016,(11):162-166
引航道布置是船闸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船闸设计成败的关键。在天然河流上建设船闸,在船闸与泄水建筑物或电站之间通常设置隔流墙,将引航道水域与通过枢纽的水流隔开,形成引航道内有利的水流条件。从船闸引航道隔流墙布置的角度,强调对于不同的口门区位置,应采用不同的通航水流条件判别标准,并分析隔流墙的长度和位置在掩护引航道、抑制横流等方面的作用。最后介绍石虎塘枢纽船闸布置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中船闸与泄洪闸相邻布置,上闸首和闸室外墙结构断面不同导致船闸平面形态发生突变,泄洪时突扩区域将出现大范围回流、乱流等恶劣流态,影响枢纽泄洪。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闸室外墙前趾布置导墙前后的流场分布,结果显示:回流长度约为突扩宽度的2倍,按此范围布置导墙可基本消除回流,曲线形导墙能够使纵向流速等值线呈均匀递减分布,流态优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窄深急弯河道下游河道主流偏向凹岸下游一侧,下游已建枢纽在同侧布置引航道则存在上引航道占据河道过流面积较大、流速指标超标严重等问题。采用整体定床物理模型及船模试验,研究窄深河道急弯下游枢纽二线船闸上游引航道的布置及其通航水流条件。结果表明,受窄深河道枢纽上游急弯和长引航道分隔墙占据深泓的影响,设计方案中的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较差,不能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优化方案在原方案基础上设置堤头下挑单潜坝,优化右岸河段开挖范围及形式,改变隔流墙长度以及隔流墙透空等措施,较好地改善了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并兼顾枢纽的行洪和发电,实现船舶安全通航和枢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右江鱼梁航运枢纽平面布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成果,阐述了右江鱼梁航运枢纽中船闸和电站相邻与分开两种平面布置设计方案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影响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水流条件的各个因素。针对两个设计方案在水流条件上的不足进行布置优化,使其在泄流能力和通航水流条件两方面均能满足要求,并对两优化方案在泄流能力、通航水流条件、施工角度和工程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了枢纽平面布置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水道港口》2013,(5):425-429
为论证船闸、泄水闸、电站等建筑物相对平面布置的合理性,文章结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蔡家洲坝址平面布置及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对2个枢纽平面布置方案的枢纽泄流能力、船闸通航条件、工程前后坝区河段汊道分流比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枢纽平面布置的推荐方案及一些布置原则。  相似文献   

12.
《水道港口》2016,(5):524-529
利用从江航电枢纽整体物理模型,研究986 m3/s、1 536 m3/s和3 200 m3/s等三级控泄流量时,闸门开启高度、闸门开启顺序对枢纽下游水流条件的影响。重点分析观测的各方案枢纽坝下流速流态和下游船闸口门区及连接段的表面流速,得出该流量级泄水闸开启的优化方式。流量较小时,泄流闸开启孔位对下游河道水流条件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当流量较大时,泄水闸开启孔数增多,相应孔位的不同对下游河道水流条件影响作用减弱。在控泄流量时,泄水闸开启以分散开启或全开方式较好;既便小流量时,因电站出流的影响,泄流闸也宜采用分散开启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四方井水库溢洪道进水渠内流态紊乱,泄流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实际,通过试验对溢洪道进水渠左右导墙形式进行了优化,比较了3种进水渠导墙曲线形式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渠左右导水墙采用对称的圆弧形曲线+直线调整段的优化方案3很好的改善了进水渠内水流流态,溢洪道泄流能力大大提高,满足了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艳亮  王志鹏 《水运工程》2020,(12):172-177
根据井冈山航电枢纽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提出船闸、电站厂房同岸和异岸布置2种集中布置方案。考虑防洪度汛、通航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远期建设、工程投资最优原则,进行总体布置方案比较,提出左岸布置船闸,右岸布置电站厂房、鱼道的推荐布置方案。利用水工整体模型和船模试验,对推荐布置方案从枢纽泄流消能、上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电站水流条件等关键因素论证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针对性研究,提出改善措施。研究过程和结论可为类似低水头航电枢纽总体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特点,提出船闸电站同岸布置和异岸布置两种集中布置方案。为寻求最佳工程方案,重点从施工组织、通航条件、泄流能力和工程投资等方面对两种总体方案进行分析比选,论证了同岸布置方案具有投资省、施工组织方便等明显优势,确定枢纽布置采用同岸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澧水青山枢纽改造工程主要是在左汊拆除原有建筑物后新建船闸和挡泄水建筑物.针对青山枢纽改造工程整体布置方案中涉及的枢纽泄洪能力、通航问题,研究了枢纽整体布置、泄洪能力和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枢纽现状及设计方案的泄流能力、口门区水流通航条件,优化了原设计方案.得出结果:枢纽泄流能力与现状接近,将...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乌江渡水电站泄流作用下电站下游乌江渡码头进港困难问题,文章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水流进行模拟结合航行阻力分析方法,对乌江渡码头河段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首先对恒定流通航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恒定流碍航基本发生在最低通航流量。然后基于电站一些典型泄流过程,采用10 min水位变率、流速和比降分析非恒定流历时变化,研究了电站泄流传递过程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最后针对电站泄流引起泄水波波锋所到河段局部比降、流速快速增大,进而导致通航水流条件恶化问题,提出了"对航道进行理直、拓宽"优化航道布置形式结合"电站泄流由单次改为延时多次"调整枢纽泄流方式的改善措施,基本解决了乌江渡码头通航水流碍航问题。上述成果为改善类似碍航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源渡二线船闸上游的水流特点,采用整体物理模型和船模航行试验,研究大源渡上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泄水闸过流能力和引航道制动段长度3个主要因素对上游引航道隔水墙布置方案的影响。试验对比3种不同长度的隔水墙布置方案的适用性,得知130 m隔水墙布置方案口门区水流条件最佳且制动段长度满足船舶制动要求;300 m隔水墙布置方案泄水闸受回流区影响最小,过流能力最佳。综合考虑规范要求和制动段长度要求,并考虑充分发挥泄水闸过流能力,选择上游引航道隔水墙130 m布置方案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9.
邹开明  李俊 《水道港口》2012,33(6):510-514
结合枢纽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船模试验结果,针对"曲进直出"和"直进曲出"两种方案,从口门区通航条件、船舶过闸效率、枢纽湘江大桥的跨径布置、预留二线船闸的施工影响和对枢纽泄流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对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船舶进出闸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最终确定船舶进出闸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受潮汐作用影响,在落潮高强度引水时,由于枢纽建筑物局部断面突变,产生多种不良流态,严重影响闸门过流能力。以新孟河界牌枢纽为例,开展局部水流条件物理模型优化试验,提出不同隔流墙长度和不同导流墩形式的整治措施方案。结果表明,延长隔流墙仅使遮闭区回流位置提前,回流长度有所增加,对入闸流态无明显效果;导流墩平行布置可使各墩所处流带不重叠且较好衔接,整流效果较好,同时内侧左边墩延长10 m方案的流速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