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飞 《中国船检》2002,(8):22-25
造船与航运是海事界中两大龙头产业,长期以来备受世人的关注,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人们更是对它们寄予厚望,造船大国、航运大国甚至修船大国已经是呼之欲出,中国船舶工业一片辉煌景象.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航运大国、造船大国。作为海事界的重要技术力量之一,中国船级社(CCS)凭借多年的深厚技术积淀,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随着中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的不断加速,CCS也被寄予更多的厚望。  相似文献   

3.
崔连德 《中国船检》2012,(2):28-30,104,10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深层次蔓延,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正相继步入几十年不遇的大周期调整谷底。中国的“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家船级社,CCS如何创新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航运、造船“两强”建设的进程,而且也关系到作为船检主力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船级社总裁孙立成。  相似文献   

4.
钟彩 《珠江水运》2013,(20):29-31
过去,中国内地港口在世界港口中默默无闻,现在它们却正在改变着全球港口业的格局,全球港口业迎来了中国时代。一直有观点认为,我国是航运大国,而非航运强国;我国是造船大国,而非造船强国。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是港口大国,也是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5.
倪志军  黄睿 《机电设备》2008,25(2):I0003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造船产业的中心已基本实现了从西方国家向东方国家的转移。世界造船业竞争格局总体上呈现出日韩双雄争霸、中国快速追赶、欧洲逐渐衰退的态势,中日韩持单量始终保持在90%以上。钢材是造船所用的最大宗材料,在造船成本中也占据着最大的成本比例。因此如何实现钢铁和造船产业在供应链上的深度合作。对于促进两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双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14,(11):1-1
10月30~31日,2014年造船、船检、航运国际三方会议(简称“三方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共同主办,中国船级社(CCS)承办。来自国际航运公会、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船级社协会、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以及欧洲、日本、韩国、中国航运和造船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10日,在天津举行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主题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尽管我们已经用现代造船模式取代了原来传统落后的造船模式,但在资本运作方面与先进造船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日本船企大量为本国航运公司造船、进出口货物大量由本国航运公司承运,资金流量是在国内循环.这方面我们始终没有学到手.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实体经济遭遇重创,企业融资需求特别旺盛的形势下,加速金融资本与航运、造船产业的对接,打造中国船舶产业资金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正六十五年来,中国船级社伴随着新中国航运、造船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乘势而上。而今的中国船级社,不仅是我国船舶检验的主力军,也是中国航运、造船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是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强而有力的支撑。在国际海事舞台上,中国船级社亦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日益扁平化的今天,两个最具国际性同时也与经济发展关系甚切的领域——能源与航运,已经变得愈来愈紧密、重要和敏感。能源运输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大焦点。4月26日,“航运中国能源2007国际研讨会”选址上海,260多位全球航运及能源、造船、金融、船检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聚焦中国能源需求和航运,在为期两天的探讨和交流中,纵横捭阖,论剑支招,取得了有益的共识和收获。  相似文献   

10.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03,(12):28-31
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崛起,让世界造船界惊诧。如今,南北两大造船集团高吹号角,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更是纷纷厉兵秣马,争做造船大省。前不久,本刊记者走访了山东、江苏两省,深切感受到地方政府对造船业寄予厚望,因为造船航运之于两省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造船航运,这两艘中国的“经济巨轮”将缺乏扬帆远航的强大动力。换句话说,谁能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谁就有可能成为经济领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