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30例单发性髁状突骨折患者行切开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 ,观察术前和术后、术后 3个月、术后 6个月的张口度、张口型、咬合关系、X线片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满意 ,并发症轻微。结论 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14例家兔的肋软骨膜移植于剥去关节软骨的下颌髁状突骨床上,以电镜为主观察了自体软骨膜再生关节软骨的过程。结果见软骨形成开始于术后第14天,此时膜中出现软骨细胞,形成软骨基质;1月时软骨分层并开始改建,软骨细胞呈典型形态,伴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氏器,提示其分泌活动旺盛;术后2月时细胞器减少;4~6月时软骨细胞呈现退变,而软骨形态已接近正常的关节软骨。作者还讨论了软骨膜移植物形成关节软骨以及软骨改建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无牙颌包括下颌骨的颞下颌关节(TMJ)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戴用全口义齿无牙颌患者在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髁状突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以活体人颅为标本,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图像数字化处理等方法在计算机上构建模型,然后在载荷状态下,利用ANSYSV8.0软件进行运算分析。结果建立了无牙颌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模型后牙相应位点加载、运算、分析显示:髁突近颈部应力力值明显大于近顶区;前、后斜面由外向内力值逐渐减小;外、内侧由前向后力值逐渐减小,前斜面、外侧上1/2(近髁突顶)区域压应力占主导地位,下1/2(近颈区)区域以拉应力为主,下外侧为主要应力集中区;后斜面及内侧上1/2以拉应力为主,下1/2以压应力为主。结论戴用息止间隙为2mm的全口义齿无牙颌患者,髁状突各区域拉、压应力并存,但每个区域应力分布特征及水平有较大差异;前斜面外侧即关节功能区应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符合正常人TMJ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脾脏炎性假瘤1例报告张冠军,张学斌,张兵林(西安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710061)炎性假瘤是一种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常以肿块形式发生于肺、眼眶等处,发生脾脏者罕见。截止1993年英文文献仅有21例报告[1],国内也只有1例报告[2]。现将我们遇到的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记录单侧后牙反(he)者与正常(he)者下颌开闭口运动时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探讨单侧后牙反(he)者髁突开闭口运动轨迹的特征,揭示其与正常(he)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照组选取正常(he)5人,实验组选取单侧后牙反(he)者7人,应用计算机化的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aided axiography,CADIAX)Ⅰ型以及分析软件(gamma dental software for Windows2.3.2.22,GDSW)记录下颌做最大开闭口运动时髁突在水平面及矢状面上的运动轨迹。结果①单侧后牙反(he)者开闭口矢状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②实验组开闭口运动轨迹在矢状面上表现出小年龄患者双侧基本对称、大年龄患者双侧轨迹不对称;③实验组开闭口运动轨迹水平侧向移动量均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单侧后牙反(he)者髁突开闭口运动轨迹与正常(he)者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反(he)侧与反(he)对侧轨迹由对称向不对称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代偿和失代偿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牙颌患者在不同垂直距离下髁突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经图像数字化处理等方法构建无牙颌患者配戴不同垂直高度全口义齿时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载荷状态下髁突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不同垂直距离时,髁突每个区域拉、压应力并存,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部位的应力值相差较大,随垂直距离降低(由H-2位到H-6位),各区应力值呈减小趋势,在H-8位时各区应力值呈增大趋势.结论 在同等载荷情况下,垂直距离的改变对无牙颌各区域产生不同的应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记录单侧后牙反(牙合)者与正常牙合者下颌开闭口运动时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探讨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开闭口运动轨迹的特征,揭示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照组选取正常(牙合) 5人,实验组选取单侧后牙反(牙合)者7人,应用计算机化的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aided axiography, CADIAX)Ⅰ型以及分析软件(gamma dental software for Windows 2.3.2.22,GDSW)记录下颌做最大开闭口运动时髁突在水平面及矢状面上的运动轨迹.结果①单侧后牙反(牙合)者开闭口矢状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②实验组开闭口运动轨迹在矢状面上表现出小年龄患者双侧基本对称、大年龄患者双侧轨迹不对称;③实验组开闭口运动轨迹水平侧向移动量均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开闭口运动轨迹与正常(牙合)者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反(牙合)侧与反(牙合)对侧轨迹由对称向不对称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代偿和失代偿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记录单侧后牙反(牙合)者与正常牙合者下颌开闭口运动时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轨迹,探讨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开闭口运动轨迹的特征,揭示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照组选取正常(牙合) 5人,实验组选取单侧后牙反(牙合)者7人,应用计算机化的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aided axiography, CADIAX)Ⅰ型以及分析软件(gamma dental software for Windows 2.3.2.22,GDSW)记录下颌做最大开闭口运动时髁突在水平面及矢状面上的运动轨迹.结果①单侧后牙反(牙合)者开闭口矢状向最大位移量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②实验组开闭口运动轨迹在矢状面上表现出小年龄患者双侧基本对称、大年龄患者双侧轨迹不对称;③实验组开闭口运动轨迹水平侧向移动量均大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开闭口运动轨迹与正常(牙合)者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反(牙合)侧与反(牙合)对侧轨迹由对称向不对称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代偿和失代偿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佛氏窦瘤破裂是少见的心脏病,在国内仅报导6例,1965年Kwittken氏收集125年的病例还不到200例。我院自1976年8月至1980年12月共手术治疗佛氏窦瘤6例,其中5例破裂,现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从13岁到55岁,4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一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突向右心室腔,该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脱垂,1例为右窦破入右房。  相似文献   

10.
男性假两性畸形并睾丸精原细胞瘤2例报告(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刘小平,安怀伦,刘文善)男性假两性畸形并睾丸精原细胞瘤较为罕见。我科收住2例,报告如下。例1:社会性别为女性,24岁,未婚。因未来月经就诊。查:女性体态,无胡须,无腋毛及阴毛,喉结不突出。双乳...  相似文献   

11.
滑膜软骨瘤病1例报告史明起,党晓谦,于汉飞,王坤正(西安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患者,任某,男,12岁,汉族,学生,住院号336364。1994年6月7日以右股前部疼痛伴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半年之主诉收住院。患者5年前因患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在当...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是膜部室间隔缺损自行关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假性膜部室隔瘤的形成与隔瓣后存在密集的胜索、长期血流的冲击、纤维组织沉积和粘连等因素有关,由于这种室间隔瘤并不是真正的室间隔组织,故称为假性膜部室隔瘤[1]。本文总结了我院超声诊断的假性膜部室隔瘤41例,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41例患儿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6.7±2.2)岁。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闻1例。术前临床表现均轻,4例因自然闭合未行手术治疗。使用仪器为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SONO…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儿童肝母细胞瘤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2岁以下者15例,多见于肝右叶。临床症状常见腹部包块。病理形态特点:(1)瘤体大,直径平均10厘米左右。瘤体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常有包膜;(2)瘤组织主要成份为胚胎性肝上皮组织,瘤细胞体积小于正常肝细胞,胞浆少,排列紧蜜呈团索状;(3)上皮性瘤细胞团间可见胚胎性或较成熟的间叶组织;(4)瘤组织中还可以见类似软骨的结构。按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有无类似软骨结构分为胎儿型9例,胚胎型7例,未分化型4例和混合型1例(含类似软骨结构)。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13例报告王永亮,蔡澄,周斌,李淳成,曹克宏(西安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710004)1985年7月至1995年3月,我科共收治主动脉窦瘤13例,全部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5~47岁,平均2...  相似文献   

15.
根端囊肿为口腔颌面部常见的颌骨内牙源性囊性病变,但不伴有龋坏牙的巨大根端囊肿,临床上颇为少见,现报告玉例。病历摘要郑某,男,13岁。于入院前一年无明显诱因发现下颌骨向前膨隆,以右侧明显,无任何不适,未予诊治;尔后膨隆逐渐加重致面下1/3畸形。患儿幼年时无牙疼、外伤及颌下区肿痛史,恒牙替换正常,亲属中无同类疾病。查体:面下1/3膨隆畸形,下颌骨体部向前呈弥漫性膨大,约2.5cm×3.0cm×10.0cm;两侧向后达嚼肌前缘,向下至下颌骨下缘,上界范围不清。唇颊沟浅平,粘膜表面可见毛细血管呈弯曲扩张…  相似文献   

16.
提高对胃周韧带异常CT表现和相关疾病诊断的认识,方法对本组52例,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6例,转移瘤18例、恶性瘤1例,所致的胃周韧带异常CT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所胃周韧带呈斑片状改变;肝硬化门同压所致的静脉曲张成团;转瘤和恶性淋巴瘤呈肿块状改变。  相似文献   

17.
100例肝外胆管癌的治疗石景森,马庆久,刘绍诰(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西安710061)原发性肝外胆管癌比较少见,国内外文献报告发病率在0.1%~0.5%[1]。本文报告我院1978年至1989年收治的100例胆管癌的治疗。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例报告(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王鸿雁胸心外科郑建杰)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一罕见良性肿瘤,我们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以右上腹不适30年伴疼痛1月主诉入院。无高血压及多饮、多尿等病史。体检:T36.5℃,P86次/min,...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自发性左肾破裂1例报告朱凤群,严玉兰,王凤娟(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西安710061)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自发性肾脏破裂,临床较少见。我院1994年11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0岁,农民。以发热10d,加重5d之主诉入院...  相似文献   

20.
桥形蝶鞍并高泌乳素血症1例报告(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姚孝礼,刘娟,朱英英)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很多,但未曾见到高泌乳素血症与桥形蝶鞍并存的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3岁,农民,以月经稀少6年住院。6年前初潮,持续3天,量少,以后每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