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2.
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地质灾害频发,文章以此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路沿线孕灾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借助MAPGis平台,形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路段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为最终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频发,阻碍经济建设,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文章在研究我国南方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因素集,利用AHP法确定评价因素权重,文章通过文献法及专家法制定评价因素分级标准,选取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对该公路进行了综合评价。可以为大规模开展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公路地质层的岩石性质、地区整体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进行了相关实地调查,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分析;对该地区公路地质所造成的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本工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低度危险区总里程为14 km,占公路全长21. 87%;中度危险区域的总里程有34 km,占公路全长53. 13%;其中属于高度危险路段总里程数为16 km,占公路全长25. 00%,表明本工程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上偏中度。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现有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文中分析滑坡形成条件等因素,建立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模糊评价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权重和评价矩阵计算评估集隶属度,获取最终评估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经计算,设计方法评估指标的平均关联系数为1.697,评估值的平均相对标准误差为2.374%...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位于天山南坡腹地的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为例,通过崩塌灾害实地踏勘、阐述了天山南坡山区公路崩塌的发育特征、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对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崩塌的各种资料、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取了评价崩塌危险性的参数为:危害长度、崩塌规模、稳定性、危害方式和保通方式等5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计算,温宿山区公路专用线共有严重危害的崩塌3个,占总数的15.8%,中度危害的崩塌10个,占总数的52.6%,轻度危害的崩塌6个,占总数的31.6%。  相似文献   

8.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苏  秦建新  魏晓芳 《公路》2006,(1):102-108
依据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洞庭湖区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导致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的各种影响因素。就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公路城镇化效应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是影响的主要方面。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公路等级指标、公路城镇化效应指标以及公路水利效应指标构成。为基于3S技术监测评价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袁国林 《华东公路》2001,(Z1):133-137
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对公路与环境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模糊评价方法.该方法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与公路环境景观质量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确定相关因素指标的判断矩阵,结合建立起来的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模糊评价模型,即可对相关因素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评价.根据所取的与公路环境景观质量相关的各因素的定量评价指标,则可确定公路环境景观质量的等级.该方法既可在公路的规划与建设初期,通过对路线方案的环境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的分析,作为路线方案选择的依据,又可对已建成的公路环境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其环境景观质量的等级.  相似文献   

12.
罗家寨气田内部集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属于-级评估项目,在该项目中运用了GPS、遥感数字化正射影像地图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采用了灾损率(Zs)法、风险区划法半定量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系统地整理第一手资料和综合分析,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评价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充分调查了广西(桂林)园林园艺博览园建设项目,认定评估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地(路)基不均匀沉降等。针对每一灾种,判定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选取影响大的因素为优先考虑对象,同时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制定评判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建设项目进行模型运算和隶属度分析,将评估区分为大、中、小、微弱四个级别,阐明各级别所属区域的特征,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确定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公路建设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未来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公路建设与经济适应内涵的基础上,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指标的选取进行了讨论,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经济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收集大量福建省公路建设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连通度法、类比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计算,得出福建省公路建设与经济适应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处于复杂山区的康炉高速选线难度大,其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宏观选线受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地质条件、气候气象4大因素交互综合控制,在选线时很难把握好各控制因素孰轻孰重的度。本文通过搜集、整理与公路相关的地形高差、环境敏感点、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地质灾害、气候气象相关资料,分析研究了路线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了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为康炉公路宏观选线主控因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路线方案的宏观思路见解和环水保、地震、地质灾害的专题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路景观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芳 《公路》2004,(7):118-119
探讨了公路景观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公路景观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分析理论设计了公路景观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是中国地质灾害特别发育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对公路建设或各类构造物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根据自然区划的一般理论,对甘肃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规律研究,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提出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的原则、等级和指标体系。提出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和发育强度指数等分区定量指标并在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中加以实践。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分为4个区,20个亚区。  相似文献   

18.
文中探讨了公路景观影响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公路景观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物元分析理论设计了公路景观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 ,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西部公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根据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测管理存在的自身特点,提出开展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必要性,阐述了系统开发目标、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研究的关键技术,构架了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地质灾害的空间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建立系统数据库,依托科学的数学评价、预测和预报模型以及GIS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形象地表达公路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准确地评价、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为西部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整治灾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众多,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定量评价已成为热点问题。根据湖南永(州)-蓝(山)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概况,确定了灾害的主要类型,选出灾害发生的5个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沿线7个灾害点为评价对象,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建立了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灾害评价模型,经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将灾害的危险性分为5个灰度等级,并赋值作为各分项指标的灰域。结合灾害点实际观测值,通过对数值计算得到的灾害点各项指标的综合聚类系数和熵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危险度等级。该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