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5月8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强化高端制造业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引起广泛关注。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面,也提及推动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访问韩国期间与韩方签署《中韩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革新3.0战略"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由此,《中国制造2025》作为建设中国为制造强国三个战略中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已然成为国家最高战略发展目标,势在必得。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19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质量的转变。据了解,此次规划将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交建紧抓历史机遇、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在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中国仍将是一个制造业大都会和重要市场,但"中国制造"标签无处不在的日子已成过去。我们能庆幸的是:尽管中国出口产品传统优势有所弱化,尚仍具备综合竞争优势,比如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完善,以及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培育成功。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亦正在扭转"中国制造"廉价与"大而不强"的印象。某知名网络媒体评论员撰文称,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需求要素再不改变,中国制造过不了几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充分依托和有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发展与带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肩负着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历史重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和全球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遇。从产品出口、技术升级、投资布局、产业平移等方面,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海外市场拓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实施,我国计划在2045年左右成为制造强国。工程机械企业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将在这一时代机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0月9日,厦门海翼集团成员企业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隆重举行了叉车产品首发仪式。这意味着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进一步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也意味着厦工在实践"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为解决工业发展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尽快建成制造业强国,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际上,践行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重要保障,更体现了企业的使命与担当。2019年9月,微宏动力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用实际行动为未来发展"打了样"。对微宏动力来说,能够获得国家级认定,是对企业长期坚持绿色发展的认可,不仅  相似文献   

8.
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中国装备工业市场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同时,国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空前严峻。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研究提升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于科学指导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打破了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僵局,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的实施具体纲领。自2011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一直处于跌宕起伏、发展不畅的不景气时期。"长风破浪会有时"。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打破了行业发展僵局,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的实施具体纲领。《中国制造2025》被认为是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大爆炸式的颠覆者正在打破旧有的制造业铁律,智能时代里,中国制造需要做的,是夜以继日的持续创新。世界的变化总是令人始料未及。当我们还在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自动化工厂惊叹不已时,大洋彼岸的工业界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的制造业,面临着产业模式的转变,中国制造也正在迈出其"由大变强"的第一步。5月19日,热议已久的《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发布,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及九大任务和八项支撑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智能工厂建设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2021年1月,江汽集团"江淮蔚来高端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工厂"成功入选"2020年安徽省智能工厂".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的进程不断加快。从"两化融合"到"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如何代替人工、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进而实现企业生产与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业界达成的共识是,大力加强生产与物流核心环节的智慧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每次危机带来的都是技术革命。只有推动用户需求变化,才能真正改变行业供需关系。——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白飞平上世纪,中国制造业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到飞速发展,凭借巨大的制造总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却是我国的软肋。基于此,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实施,我国再次启航,力争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在2045年左右成为制造强国。9月22日,在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BICES2015)上,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联手中航工业旗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实干兴邦,交通才能常新。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唯有毫不含糊地落实为具体行动,化为建立在勇气、智慧基础之上的实干,才是根本。"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随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及随后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工业4.0"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迅速掀起了一轮新躁动。自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现身"以来,"互联网+"这一行业热词一直在各行各业中持续发酵,并逐步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意义深远。随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其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主  相似文献   

16.
<正>"工业4.0"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旋风,席卷了全球工业制造领域的意识形态。中国自然不会懈怠,于是《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位列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那么,中国客车制造行业、企业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尽管《中国制造2025》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车的部分只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寥寥一百多字,但其代表的内涵却不少。可以说,这一纲领是我国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延续。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2009,(4):94-94
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总理的政府报告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必然之举。作为工程机械领军企业的徐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物流业增加值在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安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安徽应加强物流管理,而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所在,除原材料外,物流成本是最大的成本项目,如果能做好安徽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工作,可以为制造企业节约15%至30%的物流费用,进而可以提高安徽省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仍存在第一,安徽省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普遍偏高。运输成本较高。据安徽省59家(其中工业、批发贸易企业18家,物流企业36家)重点企业申报的2010年度物流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输》2009,(6):91-91
<正>《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日前发布,明确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硬件设施相对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