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大型客车中为了保障制动的效果,和长距离制动的安全,都采用了电涡流缓速器。电涡流缓速器利用电制动来增强制动效果,大大提高了大型客车的制动能力,尤其是长距离制动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在使用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缓速器的线圈搭铁线断路缓速器一般安装在后桥前端或在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制动盘或制动鼓因过度磨损而造成制动失灵,文章建立了客车液力缓速器、行车制动器、行驶阻力及整车制动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组建了客车制动性能仿真模型。仿真内容包括客车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制动时,行车制动器单独作用,液力缓速器与行车制动器联合作用和液力缓速器不同充液率下单独作用的制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和未使用液力缓速器相比,使用液力缓速器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可以减少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在下坡过程中,单独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使客车最终保持在某一较低稳定车速;液力缓速器的制动作用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对客车辅助制动系统作了探讨,分析了辅助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并就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电涡流缓速器、蔽力缓速器泳磁式缓速器和自励式缓速器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各种辅助制动装置的优缺点和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出发,通过试验测试整车在不同冷却系统中其持续制动性能,阐述了整车散热系统对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液力缓速器持续制动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辆液力缓速器的制动力矩数学模型与实际输出力矩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可以逼近实际输出制动力矩特性曲线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并建立了液力缓速器的神经网络PWM控制系统。通过试验对比了基于数学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实际制动力矩曲线的逼近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输出力矩能更好地逼近实际的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即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并联液力缓速器,分别设计2.0、2.03、2.138三种不同齿轮增速比的缓速器驱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并装配样箱进行缓速器外特性实验,研究齿轮增速比对缓速器制动扭矩性能的影响。根据现有缓速器实验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设计满足整车匹配缓速器所需的缓速器齿轮增速比及对应缓速器制动扭矩曲线。实验表明,可通过增大缓速器齿轮增速比来解决缓速器低转速区间段制动扭矩较小问题,进而满足市场上大马力小后桥车型匹配缓速器的需求,并可通过限制扭矩控制方法实现高转速区域缓速器制动扭矩的平稳输出。  相似文献   

7.
张敏 《驾驶园》2008,(7):60-61
目前技术比较成熟,适合装车的辅助制动装置有: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电涡流缓速器、液力缓速器和永磁式缓速器、自励式缓速器等。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在发动机排气管中装置阀门,当阀门关闭时,把发动机作为空气压缩机来工作。在排气冲程中,排气歧管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发动机获得负功,从而产生制动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型车辆的行驶速度在不断提升,对制动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制动辅助装置——缓速器应运而生。在缓速器的使用方面,电涡流缓速器又当首选。作为汽车制动辅助系统,电涡流缓速器可使车辆得到平稳、可靠的制动、减速效果,但在维修方面却有许多问题需要努力突破。下面就通过2例特尔佳缓速器维修案例,分析缓速器的检查、维修方法,以期对缓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双凸极电磁液冷缓速器兼具电涡流缓速器响应时间快、低转速扭矩大和液力缓速器表面温度低、无热衰退的优点。文章对双凸极电磁液冷缓速器的效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最大制动扭矩、响应时间、热衰退和低转速区域制动扭矩四个方面,并与传统电涡流缓速器和液力缓速器进行比较。试验测试得到双凸极电磁液冷缓速器在最高制动挡位时最大扭矩为1 880 Nm,各制动挡位平均响应时间均小于0.6 s,平均热衰退率低于11%,传动轴转速400 r/min时制动扭矩即可达到最大制动扭矩的95%,为电磁液冷缓速器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载货车制动负荷严重超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磁涡流制动原理的车用辅助制动装置—永磁缓速器,其制动力矩可无级调节。为解决永磁缓速器长时间制动产生高温导致的制动力矩衰退、永磁体失磁等问题,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方法,以涡流盘磁导率和电导率为物理场相互影响因子,建立了缓速器磁-热耦合物理场模型,研究了考虑温度影响的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为缓速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试制了不同涡流盘材料和散热结构的多个永磁缓速器样机,并进行了台架拖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时的制动力矩仿真值和试验值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电涡流缓速器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优点,提出了能量回收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补偿策略。利用再生制动系统提供的制动力矩为电涡流缓速器在持续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热衰退予以补偿。以GB12676-2014政策法规为验证标准,车辆在满载情况下在7%的坡道上保持以30km/h的车速匀速行驶5km为仿真目标,对某商用车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策略使得实际产生的总制动力矩始终能满足驾驶员的制动需求,可以延缓电涡流缓速器温升,保障车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许沧粟  于洪波 《汽车工程》2006,28(4):366-369
提出利用联合制动系统将电涡流缓速器应用到铰接车辆上的方法。联合制动系统由拖车上的电涡流缓速器和挂车电控制动系统组成,二者在ECU控制下可以保证拖车与挂车制动力的合理分配以及对拖车及挂车的制动实施时间进行干预。采用该系统还可以减少铰接车辆行驶中某些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与永磁发电机功能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励式电涡流缓速器的方案,并设计和制造了制动转矩为500N·m的自励式缓速器样机.最后在台架上进行了自励式缓速器的制动转矩、转筒温度和1 500r/min拖磨试验,揭示了自励式缓速器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4.
何仁  汤沛 《汽车技术》2006,(11):28-31
介绍了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了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种额定制动力矩为1400N.m的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并且在试验台上测试了该缓速器有关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实践为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优化设计和系列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性能特性,研究了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在介绍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特性与使用要求,提出了以缓速器的平均制动力矩、抗热衰退性系数、制动效能、单位质量制动效能、价格作为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的评价指标,并且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对车用缓速器的性能特性进行了加权综合评价。从所举实例看,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比较各种电涡流缓速器性能的优劣,有着直观的可比性,得出的结果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16.
An enhanced parametric model for a copper-layered eddy current electric machine (retarder)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ed 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pper-layered electromagnetic retarders are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a detailed electromagne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of these eddy current machines. The model uses a parameterized double-exponential function to model the steady state speed-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tarder. The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for optimal braking performance in conjunction with predicted speed-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pper-layered retarder. A full vehicle model, along with the proposed retarder speed-torqu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imulate a series braking even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s of the retarder speed-torque curves must be designed to occur within a specific range of speeds for optimal brak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对汽车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进行台架试验,并结合汽车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验证了发动机减压缓速器能满足汽车在常见坡道上的制动要求。在此基础上,以汽车实际速度和加速度作为输入、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挡位作为输出确定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离散控制系统,并提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在虚拟的多坡度道路上,计算实际车辆在发动机减压缓速器的辅助制动作用下的行驶过程,表明设计的离散控制系统可使汽车在预期目标速度下行驶,且行驶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量小,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车辆辅助制动系统迅速发展,液力缓速器就是其中一种,液力缓速器作为重型汽车的标准配置将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车辆辅助制动系统迅速发展,液力缓速器就是其中一种,液力缓速器作为重型汽车的标准配置将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车辆液力减速制动器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学迅  时军 《汽车工程》2003,25(3):239-242
研究了液力减速制动器循环圆腔室内油液流动的内特性,建立了用于内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对液力减速器空气鼓风损失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采用新的减损结构措施的液力减速制动器样机。并进行了相应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液力制动力矩的理论设计值与试验值接近;减小液力减速器空转鼓风损失的结构措施具有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