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弯时,车辆后轮向外侧滑,车辆举动过度,称之为转向过度。转向过度状态下,加大转向盘转向操作时,后轮侧滑加剧。转向过度状态下,快速反方向打转向盘的话,可抑制后轮侧滑,有助于稳定车辆举动。动态自适应EPS可加大转弯方向的转向盘扭矩,减小反方向的扭矩。通过减小转弯方向的辅助扭矩,可抑制后轮侧滑,从而辅助顺利转弯。  相似文献   

2.
亢凤林 《时代汽车》2007,(12):72-73
所谓四轮转向(Four wheel Steering),是指后轮也和前轮一样具有一家的转向功能,不仅可以与前轮同方向转向,也可以与前轮反向转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富康雪铁龙轿车后轮随动转向结构的特点,说明了实现汽车后轮随动转向的原理;分析了后轮偏角和后轮随动转向的功能以及该结构所具有的提高汽车操控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汽车转向系统发展至今,已经历了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控液压转向、电动助力转向、主动转向、后轮随动转向、线控转向和操纵手柄式转向等形式。本文对各种助力转向系统技术及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为转向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汽车跟随转向具有二种不同的概念,邓:控制的后轮跟随转向和非控制的后轴跟随转向。前者具有一套完整的转向操纵系统,跟随转向量大小通常由计算机控制,后者无需控制,后轴跟随转向的大小随转向侧向力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建立了车辆主动后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模型。采用某后轮转向样车参数,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以研究主动后轮转向对车辆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等动态指标的影响。之后通过实车测试分析,验证了控制模型的有效性。仿真及实车测试结果一致表明,主动后轮转向能够在低速时提升车辆的灵活性,高速时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很好地改善车辆的动态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克莱斯勒和福特等公司对1991年型轿车的改进方案主要有制动系、转向系和悬架等三个方面: 一、四轮转向道奇′91年型全新R/T双涡轮“司蒂尔斯”牌赛车为首先装备自制四轮动力转向系统的车辆,当汽车时速大于48km时,后轮与前轮的同一方向转弯,并能增加操纵灵敏度和高速稳定性,而在时速低于48km时又成为传统的两轮转向方式,使后轮保持在随动状态。这种仅适用于R/T双涡轮赛车的四轮动力转向系统有一根活动的连杆,并能将改变后轮转角的操纵杆连接于二个拉臂上,从而形成一个随动的凹轮转向装置;当前轮转弯时可使后轮的转角作小量的改变,见图1,但在后悬架差速器上还安装一个油泵以驱动一个“微型齿条”,以便在前轮转弯时对后轮作出反应,见图2。后轮的转角很小仅1.5°,但已足以使各种行驶条件下的操纵产生显著的改良效果。后轮转向角的变化与车速和转弯的大小以及驾驶员使用转向助力的强弱成正比。斯蒂尔断赛车的常四轮驱动独立悬架,有一个中央硅酮粘液耦合器,当需要时可将45%驱动力矩分配至前轮,而将55%分配至后轮;全车还配有电子式缓冲装置和防抱制动器。  相似文献   

8.
克玛 《轿车情报》2005,(7):103-109
所有汽车都是通过操纵前轮转过一定的角度,后轮循迹而实现转向的。后轮转向有一些不足.其中主要的是会导致车辆行驶的不稳定。自行车上,转向是直接由车把手控制的。但是在汽车上,驾驶者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力气足够直接控制转向轮。所以转向系统必须包括一个转向器,有些时候还需要助力装置。  相似文献   

9.
多轴车辆转向时后轮不随动转向容易造成后轮偏磨,针对某款8×2多轴车辆,开发出一种电控液压转向技术,前后车轮的转角关系通过阿克曼转角关系得到。为提高转向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器采用PID闭环控制。经过台架试验及实车试验,多轴车辆转向效果良好,后轮无磨损。证明这种电控液压转向技术用在多轴车辆上是完全可行的,解决了8×2多轴车辆的第三轴轮胎在转向时的偏磨问题。  相似文献   

10.
PSS后轮随动转向或是4WS四轮转向都不是新名词,不过BMW借着新一代7系的发表发布了一套全主动的后轮转向系统,让我们见识了这套系统对大块头的帮助。放眼未来,Audi的RSQ概念车仿佛在暗示我们未来汽车驱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四轮定位仪主要用于检测车轮定位参数,如前轮前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后轮前束、后轮外倾角、包容角、转向前展角、后轮推进角、前轮车轴偏角、后轮车轴偏角和左右轴距差等。由于这些定位参数的变化常与转向系和行驶系零部件的状态有关,所以通过检测这些参数常可以诊断转向系和行驶系的故障。下面举两例予以说明。 例一:一辆捷达出租车在行驶中严重向右跑偏,且其右前轮外侧磨损严重。  相似文献   

12.
宝马公司在其新7系(F01、F02)轿车中装备了Integral主动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的转向角叠加减少了驾驶人的转向工作量,并将“线控转向”系统与真实转向反馈信息结合在一起。它还通过独立于驾驶人的转向干预对行驶动态进行稳定干预。为增强动态行驶方面的优势,主动转向系统增加了后轮主动转向功能,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主动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3.
1 四轮定位基本知识 汽车的转向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的安装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叫做转向轮定位,也称前轮定位。两个后轮和后轴之间的安装也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称后轮定位。这样,前轮定位和后轮定位总起来说叫四轮定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复杂工况及不确定扰动下主动后轮转向系统角度高精度跟踪控制及抗干扰问题,首先采用可调长度电控束角杆的主动后轮转向机构实现主动后轮转向动作,并对该系统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动力学模型分析设计主动后轮转角改进自抗扰跟踪控制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外部和内部扰动进行观测并将扰动补偿到控制器中,以实现高精度角度控制和抗干扰能力。最后,通过试验证明,本文中采用的可调长度电控束角杆转向机构以及改进自抗扰跟踪控制方法能在不确定负载扰动下实现较高精度的角度跟踪控制,并与常规PID控制相比,改进自抗扰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5.
现有汽车的四轮转向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不适合在整车轻便且平价的民众车型上使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飞锤离心装置控制的机械式汽车四轮转向系统,该系统利用飞锤感应车速,在低速行驶时实现前后轮反向偏转以减小汽车转向半径,中速行驶转向时后轮不辅助转向,高速行驶转向时前后轮同向偏转进而提高行驶稳定性,不同车速下后轮辅助转向幅度逐渐变化,无级调节,使具有该系统的汽车在日益复杂的交通状况下更加灵活和稳定。通过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了预期的运算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四轮转向汽车虚拟样机闭环控制操纵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新型四轮转向(4WS)汽车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比了基于横摆角速度多状态最优控制的4WS汽车同前轮转向(FWS)汽车及其它不同控制算法的阴轮转向汽车(后轮比例于前轮转角算法及后轮转角比例于横摆角速度算法)的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横摆角速度多状态最优控制的4WS汽车,其各项评价指标优于FWS汽车以及采用另外两种控制方法的4WS汽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车辆转向的内在特性,给车辆转向控制方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依据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结构稳定性理论,提出了车辆转向动力学分岔理论。基于车辆转向动力学分岔理论对车辆转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车辆前轮转角、车辆纵向速度及后轮转角为分岔参数,研究其对车辆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的影响规律,得出了车辆在不同转向状态下的稳定转向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稳态转向时不发生动态Hopf分岔,而发生静态鞍结分岔;理论研究结果与车辆实际运行情况相符,非线性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用于车辆转向动力学研究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四轮转向汽车,基于2自由度线性车辆模型设计了用于路径自动跟踪的最优控制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中以2自由度非线性车辆模型作为被控对象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评价,仿真模型中对最优控制算法所确定的前、后轮转角分别施加一个惯性环节.双移线和蛇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路径和横摆角速度跟踪效果好,质心侧偏角得到有效抑制.该最优控制算法实现了四轮转向车辆的低速反相转向和高速同相转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考虑汽车车身侧倾转向的3自由度仿真模型,研究了车轮外倾角对汽车高速转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轮正外倾角、后轮负外倾角有利于提高转向稳定性,特别是在大转角的危险工况可以避免发生侧滑和侧翻。  相似文献   

20.
四轮转向的基本结构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在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侧向风力作用下时的操纵稳定性、改善低速时的操纵轻便性,以及减小在停车场调车时的转弯半径。此外,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还易于由一个车道向另一个车道的调整。四轮转向系统可按后轮偏转角与前轮偏转角或车速之间的关系分为转角传感型与车速传感型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