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整机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影响土壤稳定机械整机性能的主要参数有机器的质量、前后轮负荷率、接地比压、轮距和轴距,以及额定牵引力、各档行驶速度和发动机功率等.机器的外形尺寸一般根据各总成的设计和选型及其总体布置相应确定.在确定外形尺寸时主要应考虑机器运输(铁路、公路)时所允许的通过高度和宽度.如果超高,应使某些超高辅件,如驾驶室,在运输中便于拆下单独装运。机器主要性能参数影响机器的作业性能、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2.
《汽车杂志》2003,(9):150-150
一般来说,轮距越宽,驾驶舒适性越高,但若是没有方向助力的车,前轮距过宽方向盘就会很重手,影响驾驶的舒适性。轮距直接影响汽车的前后宽度比例,与其它尺寸相比,轮距更受机械布局(尤其是悬挂系统类型)的影响,一般轿车的前轮距比后轮距略大(相差约10-50mm),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2003,(7):17-17
一、技术规格1.尺寸及质量总长度:2060mm;总宽度800mm:总高度:1130mm;最小离地间距:155mm;轮距:1350mm;坐垫高度:742mm;脚踏高度:310mm;空车质量:140kg。2.车体前悬挂型式:伸缩式行程122mm;  相似文献   

4.
韦光 《上海汽车》2021,(10):24-29
针对无遮阳帘的固定玻璃式全景天窗车型,为使后排乘员获得最好的天窗通透性,同时满足车顶鲨鱼鳍的布置要求,会导致顶衬呈现孤岛特征。文章从长度、宽度和厚度3个方面对顶衬孤岛尺寸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各细分尺寸对长度尺寸、玻璃工艺对宽度尺寸、内部布置对厚度尺寸的限制及影响,给出了优化顶衬孤岛感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满年  连汶 《汽车科技》1998,(5):8-10,29
叙述了汽车横向尺寸的设计方法,对EQ1061车型的横向尺寸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论述了内容包括车架宽度,悬架钢板弹簧中心距,后轮轮距,后轮双胎中心距,车箱外宽,驾驶室外宽尺寸方法,并提出了整车合理外宽下限的判断方法及采用前后等宽车架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电动汽车开发阶段充电器布置研究的过程,结合某项目充电器布置实例,总结了充电器布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并对布置位置提出了建议,可以对新车型开发过程中充电器布置提供指导。合理的充电器布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整车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山区高速公路12.75m路基宽度,考虑桥梁标准断面横向布置5片T梁、6片T梁两种工况,对比分析了横向分布系数、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及桥面板受力性能,并对横向布置5或6片装配式简支T梁两种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概念设计阶段电动汽车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基于隐式参数化方法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全参数化车身的平台化与模块化建模策略。首先将车身结构分解为上车体结构与下车体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对上下车体各自进行区域划分,定义各区域关键平台化衍生尺寸并进行基线总布置,形成平台化建模策略;然后基于平台化建模对下车体进行功能性模块划分,对上车体进行匹配性模块划分,分别进行参数化建模,形成模块化建模策略;最终建立了某款电动汽车车身的全参数化模型。结果表明,建模策略可实现不同车型的快速衍生,并且根据性能带宽规律,探究了轮距、轴距、车高、前端长度以及后端长度变化对刚度和模态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基于性能驱动的电动汽车车身与电池包的短周期开发。  相似文献   

9.
针对轿车在总布置基本尺寸及硬点的确认过程中,如何确保设计轿车具有较好的乘降陛能(出入车方便性),文章从驾驶员和乘员与汽车门洞、座椅、方向盘、B柱、门槛及车门等方面阐述了进出车厢方便性能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尺寸的设计控制方法,提出了一些供设计者参考的设计经验数值,指出任何尺寸定义都不能独立于其他尺寸或硬点的定义之外,要考虑造型、结构、安全及性能等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使城市道路更好地满足宜居城市关于交通便捷有序、城市景观优美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可以缓解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形成节能环保型交通出行方式。针对于此,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及道路红线宽度方面进行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标准研究:以机动车道一条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计算得出不同等级、不同车道的通行能力标准;以规范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为基准,综合设施所处地位和服务水平,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横断面下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能力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流运行、交通安全、道路绿化等影响因素,确定出不同等级、不同断面形式下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从通行能力标准和最小红线宽度两方面为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提供了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