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溶发育规律是岩溶地质灾害最基本的问题,地质分析和地球物理勘探是其常用的方法。为综合考虑物探数据中岩土体物性参数重叠问题,文章从地质学角度出发,利用地层的马尔科夫性质和贝叶斯框架下的最大后验概率进行反演岩相识别。文章以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石子塘车站岩溶发育区域为例,根据岩溶发育条件和实际钻孔资料对溶洞、溶蚀裂隙等进行解译和验证,结果发现:受地下水水平循环带和断裂构造影响,溶洞以及岩溶裂隙空间展布大致呈现水平方向;溶蚀现象主要发育在泥灰岩中,距离车站底板10 m以外范围,但溶洞尺寸大且连通性好,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以大连地铁2号线松江路站—东纬路站暗挖区间工程为例,介绍了暗挖爆破法穿越富水岩溶区时的施工工序和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利用地质补勘钻孔、地质CT探测、洞内超前探孔等技术手段探明溶洞发育位置、形态,通过洞内与地表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消除或减小溶洞对暗挖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岩溶专项勘察报告揭示岩溶发育区溶洞形状复杂且不规则,为确保盾构机通过岩溶区的施工安全及盾构隧道以后的安全运营,研究岩溶发育区轨道交通工程隧道建造技术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岩溶探测方法采用孔间层析成像(CT)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钻探揭示本场地溶洞情况;建立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盾构地铁掘进施工过程,研究不同埋深处溶洞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施工前对溶洞做注浆加固预处理,盾构掘进中重点监测排泥量,同时加强同步注浆工作。岩溶注浆加固效果显著,盾构隧道施工中未出现塌陷、坍塌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埋深的增加,隧道在竖直方向的沉降位移逐渐变大,施工初期应该密切监测隧道的变形量。(2)对岩溶区实施合理的加固处理措施,满足盾构掘进安全及隧道结构稳定。(3)盾构机选型充分研究分析地质、水文和周围环境情况,考虑掘进地层有黏土和风化岩,选用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4)盾构顺利通过岩溶区,盾构姿态控制良好,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地表沉降控制到位,地表最大沉降量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5)根据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分析结果,结合盾构施工实际控制值比较,隧道拱顶沉降变化受埋深影响较大,预加固后的岩溶...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常见。当隧址处于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地区时,隧道施工难度大,且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文章介绍了溶洞的基本知识和溶洞隧道处理的原则、方法和依据,并依托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上金隧道(左幅)穿越溶洞施工项目,对比研究了不同的隧道穿越溶洞方案,得出隧道跨越溶洞的最佳选择,同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计算,验证了其安全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溶岩地质区桥梁桩基施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洞地区由于其地质情况复杂,发育情况难以探明,桥梁桩基施工向来是一大难点.结合杭新景高速公路深沃互通主线桥钻孔桩施工实践,对岩溶地质区桩基施工的成孔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较为经济合理的桩基成孔方法.  相似文献   

6.
岩溶发育地区隧道溶洞的处治方法影响隧道后期的运营寿命和安全。文章分析了溶洞的形成机理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阐述了隧道溶洞的处治原则,并以广西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项目丘莫隧道和梁家隧道溶洞处治为例,介绍了隧道溶洞处治方法,为相似岩溶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天然存在的电场或人工建立电场分布规律的研究,阐述直流电阻率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通过实例,介绍直流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岩溶发育地区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基底溶洞软基处理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比较困难且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以布孟2号隧道基底溶洞软基处治施工为例,阐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基底溶洞软基地质的复杂情况,并结合软基特点,介绍了采用树根桩对隧道基底溶洞软基进行处治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和取得的效果,为类似隧道基底溶洞的软基处理方案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隧道掘进过程中常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体,根据溶洞填充物不同,将其划分为空气溶洞、充水溶洞、淤泥溶洞和干砂溶洞。文章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原理,对这些常见岩溶病害进行了正演模拟,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溶洞雷达正演图像基本特征是一条双曲线同相轴。通过分析双曲线同相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可以推测出溶洞的几何位置,以及定性判断溶洞填充物的类型,且理论模拟效果与实测隧道剖面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傲江隧道左洞入口处发现一个溶洞,溶洞位于明洞与暗挖法连接处,洞内有水且下部与地下暗河直接相连。为解决该难题,文章提出架设一座长为18.5 m的跨板跨越暗河,该方法不仅可直接跨越溶洞,提高施工效率,桩基施工还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保证了隧道的安全。同时,利用有限差分法软件和现场监测对该方法可行性进行探究,通过提取隧道拱顶沉降、隧道边墙收敛以及实心板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各项变形均在安全范围内,因此该处治方法可有效地解决溶洞跨越难题,保证隧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桥梁设计施工中的重难点,因此溶洞处置方案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概述了溶洞处置的常用方法,详细介绍了注浆法和钢护筒跟进法两种处置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602溶腔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DK124+602高压富水溶腔的规模与处治技术.602溶腔影响隧道纵向达20 m,向上与3号暗河连通,最大涌水量48万m3/d,实测水压1.0 MPa.该溶腔段施工采取了高位排水降压、帷幕注浆、管棚预支护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降压、加固、堵水、肪渗的目的,防止高压渗水直接传递给隧道结构,为隧道开挖通过溶腔及运营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区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存在的大型溶洞对施工的威胁非常大,如何确定开挖掌子面前方合理的岩盘安全厚度,并及时进行超前支护或对溶洞进行处理,是岩溶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对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盘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经验类比法、理论计算法、数值分析法)及计算图式,给出了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Bayes判别方法,选取水化学常量组分作为判别指标,利用叙岭关隧道地区9个动态监测点的53个水样样本建立了该地区的水源判别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其回判准确率为96.23%,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工程推广能力.利用建立的判别模型,对叙岭关隧道1号溶洞内两个出水点RQ1和RQ2的水源进行了识别,并结合其流量动态变化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以及1号溶洞发育位置,推断1号溶洞内两个出水点的水源为P1m+q含水层中的岩溶地下水.根据判别结果,建议1号溶洞采取“以排为主”的原则加以处治,并尽量保留溶洞水的过水通道.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柳州地区多个工程的溶洞数据,运用K-S检验法对各岩溶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形式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出了不同地层年代的不同岩溶特征参数的分布类型及概率密度函数,为岩溶地区参数优化和可靠度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贵州省崇(溪河)遵(义)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施工中所遇大型溶洞(季节性暗河的一段)处理方案的比选,介绍在该类溶洞处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可供类似隧道处理溶洞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管道型岩溶突水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渗流问题,致灾具有突发性。为揭示管道型岩溶突水灾害的发生机理,文章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理,开展了不同溶腔水压、岩溶管道内不同填充介质、不同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长度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管道型岩溶破坏模式下发生的突水灾害,根据填充介质透水性能的异同而表现不同;(2)流体从富水溶腔中流出时流速较小,流经岩溶管道后流速逐渐增加,进入隧道后达到最大值;(3)影响突水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富水溶腔水压、岩溶管道或断层裂隙带内填充介质的种类、岩溶管道的宽度、隧道与水源的距离,其中,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内填充介质类型对突水影响大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帷幕注浆技术在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大河边特大桥大规模溶洞施工处理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岩溶地区帷幕注浆的设计方案与施工技术要点,对同类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广西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介绍了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处理的要点,并结合探测实例分析了项目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体(溶洞、断层带、裂隙密集带)的雷达反射波特征。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bed rock of the foundation pit of the Bandar Malaysia North Station (BMNS) in Kuala Lumpur,the karst, fissure and cave are very developed, and curtain grouting, spud grouting and compaction grouting were conducted to achieve waterproofing and reinforcement. A Lugeon test and pumping test were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grouting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proofing effect of the Bandar Malaysia North Station (BMNS) is significant, meeting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waterproofing.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