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美银 《综合运输》2001,(11):16-19
<正>班车客运线路审批制度是道 路旅客运输管理的一项 基本制度,对促进道路旅客运输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决定着不同经营者的经营区域,事关广大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的切实利益;因此备受人们关注,并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班车客运线路审批制实行时间很长,就目前而言,其审批方式、审批手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更大范围地引起广大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的不满,且势必影响道路运输尤其是道路客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责任制贯穿于道路运输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有对道路运输生产经营产生作用和影响的行为都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文中在分析责任链内涵、道路运输安全责任链内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借鉴澳大利亚国家道路货物运输安全责任链管理与处罚的思路,结合我国道路旅客运输特点,探索了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链”,并提出了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划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路旅客运输是人民群众最普遍的出行方式,虽然高铁的开通和免收节假日通行费等政策的施行对道路客运有着不小的冲击,但是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量仍高于其它各种(铁路、民航、水运)运输方式所产生的运输量。道路客运站作为道路客运的载体,成为建立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为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提供了综合性、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6月,前身为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是安徽省内一家大型专业化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具有道路旅客运输一级资质。是交通运输部实行联系制度以来的重点道路运输企业,现为合肥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地利用部分分散、孤立、沉睡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是当前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管理需求,梳理了运输企业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要求,探讨了总体框架设计、系统技术构架、数据库设计与信息资源共享、综合业务平台与现有系统关联、系统层次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建立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企业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资源的交互共享,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正>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有偿使用制度,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全国各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改革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准入管制制度的探索和尝试。关于实行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有偿使用制度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否符合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发展需求的争论,一直伴随着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实践而争论不休。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委关于清理整顿道路客货运输秩序的意见中,明确禁止实行这一制度,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但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厅<关于清理整顿道路客运车辆挂靠经营工作方案(试行)>指出,2005年8月底前,各运输企业对他人全额出资购车、企业不具有真实产权的挂靠客车全部清理脱钩.年底前,各运输企业对旅客运输普遍实行公司化经营.清理范围是在江西省内注册的所有从事班车客运、旅游客运的企业和营运客车.  相似文献   

8.
刘美银 《综合运输》2001,(8):8-9,32
<正>一、道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发展非常迅猛,目前道路运输完成的客货运输量除货物周转量外,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和货运量均占各种运输方式之首。到1999年底,全国共有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营运车辆537.64万辆,其中营运客车(含出租汽车)120.54万辆、营运货车417.10万辆;共有道路运输企业及经营业户393.82万户、从业人员1322.05万人;1999年共完成客运量12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6145亿人公里、货运量99亿吨、货物周转量5793  相似文献   

9.
本文确定了道路旅客运输安全风险辨识的原则、组织机构、辨识主体和工作程序,并从驾驶员、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环境和安全管理制度等5个方面对道路旅客运输安全风险源进行辨识,得到185个危险源,可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风险辨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12,(3):94-94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联合印发《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简称《规范》),面向所有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使用、岗位培训、动态监控等方面统一标准,使企业安全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旨在通过强化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方式转变。根据《规范》,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道路运输期盼产业科技化 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组织中缺乏一定数量、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因而道路运输市场处在极度分散的过度竞争中,迫于生存压力使得许多道路运输企业将其经营观念、经营方式与个体运输经营混为一体:相当多的汽车运输企业采用单车租赁、单车承包经营方式,由于缺少面上的组织协调,故难以发挥大企业的作用;国有道路企业冗员多,运输设施设备性能差技术落后,难以提高运输生产力;道路运输点多面广,经营分散,其运行组织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我国在承担旅客运输的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四种交通方式中,铁路旅客运输在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今后发展旅客运输必须充分认识的问题。 一、我国的国情决定着铁路在旅客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与其国情密切相关。国情不同,交通运输业的结构就不同,各种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和运输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因此,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来分析铁路旅客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俞鑫 《综合运输》2014,(6):95-95
日前,北京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安监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北京市校车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简称(《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相似文献   

14.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行业特点以及作业方式,本文将风险评估对象分为危险源风险评估和线路风险评估,确定了危险源和线路评估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和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到了包括准驾车型与运营车辆车型不符等19个一级危险源,可为道路运输企业全面开展道路旅客运输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广西道路旅客运输的现状及广西道路客运企业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以"运游结合"为切入点,介绍以快捷优质的客运服务带动"慢旅游"道路客运企业发展旅游业的新模式,对采取"运游结合"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发展"慢旅游"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交通部2000年4月颁发的《道路旅客运输企 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交公路发[2000]225号) 要求,今年将对现有从事道路客运的企业全面进行经营 资质等级评定,企业全部按本企业所评定的经营资质, 经营与其资质相对应的客运线路,新成立的企业在开业 时就应取得经营资质等级,以实现道路客运在经营上的 合理分工,实现企业和车辆的结构调整。 对于湖北省道路客运业而言,这个改革是巨大的。 就全省客运企业而言,有喜有忧。小部份企业(指经营规 模不受此《规定》影响的企业)可以因此而减少竞争对 手,加快企业发展步伐;而对某些企业,特别是县市级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一论断为健全现代道路运输市场体系,改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指明了方向。目前,道路客运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分割、市场垄断现象仍比较严重,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为全面掌握当前道路客运成本的真实水平,给道路运价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湖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组织调查组于2002年月至11月,对湖北省道路客运成本与运价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共走访了9家客运企业,收集了70余份“道路…  相似文献   

18.
门到门道路旅客运输是指乘客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全部运输过程,包括中间可能涉及到的起点至汽车站、汽车站换乘至汽车站、汽车站至目的地等环节,均由承运人负责,无须乘客再办理任何其他中间环节手续。其实质就是道路运输企业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整合集散运输功能、班线运输功能为一体,使乘客只购买一张票,便能享受全程的运输服务。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在满足旅客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运输服务的增值。但是门到门道路旅客运输服务在安徽省发展缓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防城港市中越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现状,分析了限制中越国际道路旅客运输发展的原因,阐述了防城港市发展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的重要性、有利条件和机遇,并提出了中越国际道路运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邮轮旅游事故频发,处理邮轮事故时是否适用我国海上旅客运输规定存在争议。在我国邮轮包销模式下,邮轮运输行为不被界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五章的"海上旅客运输"。探讨邮轮运输的属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旅客运输的定义,另一是海上旅客运输界定。前者决定油轮运输是否为旅客运输,后者决定其是否为海上旅客运输。此外,再结合国际对邮轮运输属性的理解,得出邮轮运输既是旅客运输也是海上旅客运输的结论,并为我国《海商法》的修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