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务技术规章是我国铁路技术管理的重要规章,分析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总公司)工务技术规章数量、分类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工务设备与养护维修特点,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研究提出线路维护、技术管理等11类工务技术规章分类方法,并界定每类规章的规定内容;针对目前规章目录结构信息不足的问题,研究提出包括类别、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10项要素的规章目录结构;在类别设计与目录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总公司工务技术规章基本目录;建议参考基本目录完善总公司工务技术规章体系,并进一步开展铁路局集团公司工务技术规章体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林颖洁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1):24-25,28
线路设备图表是将线桥设备技术数据按规定 的形式,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绘制编成的直观 的、简便的图文信息。它涵盖了线路平纵面、路基、 桥涵、道「」、钢轨、轨枕、车站股道、道岔等工务线桥 设备基础数据,是工务部门制定长远规划,安排年 度生产计划,指挥日常运输生产和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运量的日益增加,加大了对工务设备的损害程度,要求工务部门对线路设备等级及技术状态逐步进行技术改造,来提高设备质量,增强行车安全稳定度.吉首工务段长隧道P50→P60换轨大修施工,就是提速技改的一项艰巨工作.……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内外工务基础设施检测技术现状,指出工务线路远程自动检测系统将成为工务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介绍远程自动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工务系统线路远程自动检测的应用实例,总结工务线路远程自动检测的优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工务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全面推行工务"检养修"工作模式,提高线路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养修生产有序、设备质量稳步提升,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设备保障能力。扎实推进普速线桥维修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明确分工,调整布局,优化生产组织;大胆创新,构建适应运输生产发展的普速线桥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曲线钢轨磨耗是曲线钢轨的主要病害,尤其是波磨病害严重影响线路质量、缩短钢轨使用寿命.工务部门作为线路养护的主体,准确掌握钢轨波磨病害现状,清楚波磨病害成因,掌握科学的波磨整治方法,对控制波磨病害,提高线路设备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目前工务线路设备图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领导、主管、车间班组三个层面,提出了工务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工作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工务设备图表在事故抢险、设备维修保养及线路大中修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提高工务设备图表的管理和编制水平提出了具体建议,从而使工务设备图表能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智慧重载铁路建设,提升工务设备智能运维水平,采用大数据、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和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构建了工务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了数据孤岛等问题,实现了重载铁路工务设备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该管理系统将以设备为核心的各类数据予以统一存储、管理和共享,并通过制定工务设备及构件的统一分类编码规则,使得桥梁、隧道的BIM模型和线路单体构件矢量图以及检测数据、设计参数、病害信息等均可综合展示,为运维管理部门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数据服务。使用神经网络等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及变化趋势预测,为研究工务设备状态变化规律、制定养护维修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结合铁路发展对工务系统线路养护维修提出更高要求的现状,介绍便携式线路检查仪、车载式线路检查仪、轨道检查车、轨道检查仪等检测设备的功能,分析工务系统采用的动动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内外结合等检测方式,充分发挥不同检测设备检测数据相互补充的作用,为科学合理指导线路维修和日常养护、保证线路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拟研发的信息系统面向工务固定设施的检测检查、状态分析、生产计划、现场作业、质量评价闭环管理需求,重点解决信息流转处理的智能性和数据分析处理的专业性问题,为推进维修体制改革提供信息化支撑。该系统采用网络信息和移动应用等技术,集成轨道检测、钢轨探伤、添乘检查、现场检查等检测检查数据,以及工务固定设施、大型养路机械等台账信息,建立工务固定设施检测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基于单元管理理念,实现线路和钢轨设备状态综合量化评估,为病害整修及其作业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基于过程管理思想建立标准化病害问题处理流程,实现病害问题闭环处理监管;提供作业计划的编制、分级审批和实施反馈;通过web GIS等平台综合可视化发布分析评价成果。此外,建立生产管理和办公管理集成交换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工务部门检测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目前的人工检测手段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判、漏判,从而给安全运行埋下隐患.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检测技术,强调工务部门应着手采用诸如轨检车和探伤车等大型无损检测设备,以便对线路的平顺性、限界及钢材和轨道下部混凝土结构的伤损进行快速检查.实现工务管理由人工静态型向仪器动态型转变,保证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准点、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以三维GIS作为技术支持,依托海南东环线线路设备以及检测数据,基于三维GIS铁路固定设施生产管理系统,探索研究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模式在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的广泛调研,提出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在三维GIS铁路固定设施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功能应用并总结其特点,研究线路质量分析应用于系统功能的逻辑算法。实践表明,工务线路质量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结合三维地图展示使线路缺陷查询管理更为直观;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系统功能能够良好覆盖铁路养护维修的各个过程体系,符合中国铁路总公司维修体制改革的各项规范,进一步提高业务效率与数据精准度,以期为铁路工务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善设备质量,提高线路等级,在P50轨既有线路基础上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以适应重载、快速的运输需要,使工务设备尽快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把铁路线路设备各种检测数据与设备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将各种检测数据分开存储、独立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工务决策部门提供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可视化查询、浏览与分析的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16.
工务安全是高铁安全重要一环,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指数科学地评估我国高铁工务安全的总体状况,可为高铁安全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在梳理工务设备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从覆盖范围、具体指标、参数确定、测算方法等方面,研究提出构建工务安全指数体系的方法。并利用构建的工务安全指数体系,对典型高铁线路的工务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就线路设备管理现状,介绍了数据交换在基层工务管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添乘机车检查线路,是工务设备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在确保安全、促进设备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好像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不然,特别是在提速干线,做好这项工作,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本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添乘机车进行线路检查的技术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道岔是铁路工务、电务专业联系最频繁、结合最紧密的重要基础设备.道岔工电结合部是道岔设备问题和故障多发的薄弱环节,是工务、电务专业联合整治的重点.但由于工务、电务现场人员对结合部问题的理解和描述存在差异,有关专业技术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影响了双方的沟通甚至造成分歧.本文遵循现行技术规章,以普速铁路道岔设备为示例,从工务、电务2个专业分别对结合部问题展开描述,并进行技术标准分析,以求达成一致或找到最大公约数,同时给出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铁道部对《铁路线路维修规则》和《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进行全面修改,并以铁路部文件铁工务(1997)109文发布实施,号召全路各级工务部门学习,执行新规章,为推动工务“轨道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和企业管理科学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