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08年第8号公告,公布了修订后的<机动车辆类(摩托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及<机动车辆类(摩托车发动机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并规定于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2.
信息快递     
《摩托车技术》2009,(9):28-29
泰国产本田摩托车返销日本;《机动车辆类(摩托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实施日期推迟;1—7月意大利小排量摩托车销量增长;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上半年净亏损;重庆2家仓业与美方签署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3.
雀龙 《商用汽车》2004,(11):30-31
2004年9月1 0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04年第26号公告说:国家认监委2001年第3号公告发布了《机动车辆类(摩托车产品)强制性认证买施规则》(CNCA-02C-024:2001),《机动车辆类(摩托车发动机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CNCA-02C 025:2001);2002年第12号公告发布了《机动车辆类(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CNCA-02C-023:2002).  相似文献   

4.
(上接2007年第3期) 国内3C强制性产品认证对摩托车发动机制订有"机动车辆类(摩托车发动机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编号:CNCA-02C-025:2001/A1)",但是欧洲认证只是对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最大转矩进行考核;美国EPA认证对发动机排放进行强制要求;美国DOT认证对摩托车发动机没有专项的认证标准.  相似文献   

5.
赵远 《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33(3):51-52,61
通过对CNCA-02C-023:2008《机动车辆类(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研究,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新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渊 《重型汽车》2014,(6):30-31
《2014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使大家清楚了解《2014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的内容,对《2014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汽车)》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如下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7.
10月18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专家组等一行,依据《机动车辆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及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嘉陵集团的检验、检测能力,认证产品一致性和3C标志管理进行了3C认证年度监督审  相似文献   

8.
3月14日,中机中心发布《2012年度摩托车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落实工信部颁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工产业[2010]第109号)和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和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0]453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摩托车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摩托车行业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机动车辆信息及成本节约法》的规定,所有进口到美国并用于商业销售的机动车辆(包括汽车和摩托车)必须符合美国的车辆安全、节能和防盗技术法规要求,并通过这些法规的认证。由于这一认证工作由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负责管理,因此,将这一认证统称为美国车辆产品安全认证。美国车辆产品安全认证为完全的自我认证制度,由制造商自行按照相应的技术法规进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技术法规要求,按照法规规定自行粘贴认证标志,通过认证的车辆就可以准入美国市场。下面笔者对摩托车产品及车辆装备的安全认证和相关流程进行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输车辆》2012,(19):18-19
5部委:汽车遇重大质量问题取消出口资格 近日,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Pl秩序的通知》。 根据《通知》要求,未来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应列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具备有效的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低速汽车生产企业应列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等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陆艳 《摩托车》2002,(12):17-18
为履行入世承诺,2001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世贸有关协议和国际通行规则,出台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该制度规定,今后凡涉及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11类132种产品(第一批强制认证《目录》),必须通过“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缩写为“CCC”认证,简称“3C”认证),统一使用“3C”认证标志。此项强制认证将原有的“长城”电工认证(CCEE)、进口安全质量许可(CCIB)和电磁兼容认证(EMC)合而为一,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统一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的“四个统一”,整体认证规则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接了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职能。2009年1月5日,该部起草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2009年1月19日,该部起草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1个《规定》1个《规则》。《规定》适用于汽车、专用汽车及挂车、低速货车及三轮汽车(原农用运输车)、摩托车4类企业,《规则》适用于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监委近日发布公告,决定调整、改革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目录及实施方式。自公告发布即日起,对电脑游戏机、摩托车发动机、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汽车燃油箱等19种产品不再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此外,自10月1日起对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小功率电动机等产品增加企业自我声明评价模式,相关企业可选择由指定认证机构按既有方式进行认证,也可依据《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我声明实施规则》,采用自我声明方式证明产品能够  相似文献   

14.
近来,部分国内摩托车企业开始开发澳大利亚摩托车市场,而澳大利亚对于进入其国内销售的摩托车,必须进行强制性认证,称之为澳大利亚设计规则认证,简称ADR认证,要想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车辆制造商和进口商都必须遵照执行,使生产或进口的车辆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信息广角     
《摩托车信息》2003,(4):58-60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对车辆产品(包括汽车、摩托车整车)的强制性认证期限作出相应变动。通知说,在2003年2月底前向国家认监委指定的车辆产品认证机构正式递交认证申请的企业,其产品已上国家经贸委《公告》或《目录》,产品检测报告在有效期内的,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申办过程中,对检测报告中检测标准只检测项目同强制性认证无差异的部分将予以承认。2月28日后递交认证申请的企业,必须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要求,对产品进行全项目重新检测。此前,于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12日,国家认监委发布2006年第15号公告,公布、实施了修订后的《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安全玻璃产品》(CNCA-04C-028:2006),明确了汽车安全玻璃等产品的强制性认证要求。据介绍,由于GB9656-1996《汽车用安全玻璃》、GB9963-1998《钢化玻璃》,已分别被新标准GB96  相似文献   

17.
李育民 《摩托车》2003,(4):12-12
2003年2月26日,中国汽车、摩托车产品强制 认证颁证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 公司、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2家国内外汽 车、摩托车企业的产品获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 (简称CCC认证)证书。此次会议由国家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车上的一些零部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车的安全性能,对行车和行人起着照明和信号提醒作用的灯具就是涉及安全的零部件。所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汽车、摩托车的灯泡和灯具配光性能的强制性标准,其灯具产品也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规范的技术要求。为了保护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2005年第137号公告,自2006年12月1日起,将对机动车灯具等13种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到时没有取得3C认证的灯具产品不许生产,不许销售。目前全国机动车灯具生产企业正在陆续申请3C强制性产品认证。现将摩托车灯具检测工作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介绍给行业,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信息广角     
国家认监委日前公布了13类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品特殊处理程序的抽样原则和检测要求。指出,自12月1日起,进口以上零部件产品的厂商可直接向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申请特殊处理。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2005年第137号公告,汽车灯具等13类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品已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自2006年12月1日起,列入目录的机动车零部件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不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发动机最大扭矩和最大净功率是摩托车新产品公告检验及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中发动机产品唯一检验项目,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和解读新版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最大扭矩和最大净功率测量方法》(GB/T 20076—2021)与旧版标准GB/T 20076—2006之间的差异,并对新版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可对新版标准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加深理解,有助于检测机构和企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新版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