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在避让过程中常出现紧迫危险局面,在此局面中驾驶员常用倒车操纵船舶,而倒车倒航时船舶的操纵性能、运动规律和舵效与正车进航时是不一样的。本文着重分析倒车时舵效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此文对在一次途经台湾海峡时避让中形成的紧迫局面作了思考,分析了原因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船舶会遇过程中,紧迫局面的认定是船舶采取相应避碰措施的重要依据以及在船舶碰撞事故中双方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本文对紧迫局面的定义做了深入分析,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确定各相对方位的安全距离,随后总结了不同情况下的紧迫局面内外边界计算公式,最后选取了代表船型对总结的紧迫局面模型其进行了计算应用,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4.
船舶避碰首要的是要避免两船紧迫局面的形成,此文根据船舶在对遇、交叉相遇的避让中判定与他船形成紧迫局面的实际,提出本船与他船形成紧迫局面的时间(TCQA)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防止船舶相互碰撞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避碰规则》是规范所有航行船舶避免紧迫局面的行动法规,船舶驾驶人员若能够牢固掌握、正确理解和严格遵守,船舶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紧迫局面,也就  相似文献   

6.
在船舶航行当中,发生碰撞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在陷入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的情况下,双方没能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进而导致相撞。为了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作为海上交通规则。基于规则中在航的定义,应研究分类船舶运动状态,明确船舶运动状态中在航和非在航等分界点,进而对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情况下的避碰决策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外所发生的船舶碰撞事故的分析表明,除发生碰撞事故的主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第十三条追越条款和第十七条直航船的行动条款的内容上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诸如适用范围的规定不清、被追越船是否等于直航船、驶过让清的要求不明确和直航船应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时候过晚等等。作者通过对典型碰撞事故案例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补充修改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对两条条款进行补充修改并要求IMO能对有争议的或执行有困难的条款提供若干条文的统一运用指南。弄清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的含义及其区别,对避免碰撞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航海界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作者就紧迫局面与紧迫危险的定义、产生原因、范围大小及其行动发表了见解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A船恰好位于B船正横后22.5°附近并正在逐渐赶上B船,此时A 、B两船对局面究竟是交叉相遇还是追越可能持有怀疑,双方的行动可能出现不协调,极易产生紧迫局面,作者对这种局面,特别是A船自B船右侧接近时的局面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广大驾驶员的避让习惯和现有船舶条件的前提下,研究两船的协调避让行动.  相似文献   

9.
宁君  李学健  李伟  刘正江 《舰船科学技术》2021,43(23):59-64,154
为解决传统人工势场法在船舶自动避碰中无法判断避让责任和紧迫局面的问题,创新性地将船舶会遇态势及危险度评价指标引人人工势场中,通过船舶之间相对方位来判断船舶的避让责任并限定避让措施,通过实时计算船舶碰撞危险度,设定相应阈值来界定是否产生紧迫局面,指导船舶采取进一步避让措施.通过对船舶对遇、交叉相遇和追越3种典型局面的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势场能够较为清晰地判断避让责任和紧迫局面,所规划的船舶避让措施更加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国际标准格式(S-57)电子海图平台的航行安全实时仿真方法,主要研究了航线设计和航路监视方法.将指示克里格法应用于航线设计的研究,对海底地形曲面进行拟合并求取任意位置水深值,对离散的条件分布函数进行顺序矫正,保证了阈值区间的合理性.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根据船舶的航行信息和海图信息对计划航线进行修正,实现了计划航线可行性的自动判别,改进了航路监视的判定算法,并采用船舶形成碰撞紧迫局面时间(TCQA)和船舶形成碰撞紧迫局面距离模型来判断本船与目标船之间的紧迫局面及碰撞风险,从而有效地监控并提示避碰危险.经航海模拟器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对“紧迫局面”解释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紧迫局面”是两船避让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也是生活费员应该尽力避免发生的一种局面,规则对此没有下定义,也未作明确的解释,致使航海界对它的认识长期得不到统一,本文在评析国内外关于紧迫局面的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定性和定量的概念,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碰撞危险,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碰撞危险”、“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未作明确定义。为正确领会和遵守《避碰规则》,本文试就这3个术语的含义和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海事部门统计显示,碰撞事故大多发生在海雾造成的能见度不良水域, 大风浪等恶劣天气同样可影响能见度但却很少发生碰撞,2001年中国沿海的碰撞事故几乎都发生在雾中,其中原因之一是,船长、驾驶员对大风浪威胁航行安全的警觉程度远高于能见度不良,另一方面集装箱等高速船相遇是相对速度很快,因此可供判断和采取措施的时间有限,一旦出现不协调或失误,很快形成紧迫局面,以致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4.
纵观最近几年海上事故案例,船舶紧迫局面、紧迫危险和碰撞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船长、驾驶员在晾望上的疏忽,在避让操作上错误判断、错误行动,更多的是没有采纳《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直强调的“安全航速”。  相似文献   

15.
文中结合实例叙述了几种常见的操舵装置故障现象,分析了因操舵装置故障形成的碰撞局面,和为避免紧迫危险或碰撞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预防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普遍使用,航海人员可以因此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辅助船舶航行、保证航行安全提供支持将更有效地发挥AIS的功用.以《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为依据,应用转向避让原理等相关知识,提出了紧迫局面等的概念并建立了紧迫局面距离及最晚施舵时机的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避碰分析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确定方法.最后,提出了利用这些要素进行避碰分析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紧迫局面的概念与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紧迫局面”的各种观点之后,对其定义及其范围、形状等做了初步的研究,以供驾驶员及海事司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英版海图的错误和其它图书资料的更正不及时,容易使进出厦门港的船舶陷入紧迫局面。本文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了船舶进出厦门港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引起有关航海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国煤炭供给呈现出区域性、品种性和季节性紧张局面,煤炭运力明显不足,全国煤炭水路发运量持续增加,全年达到3.4亿吨,比2003年增加5000万吨,同比增长17%,沿海港口煤炭发运量接近3.2亿吨。沿海煤炭运输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紧张局面。造成煤炭紧张的原因,一是国民经济进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圆圆沙警戒区及附近发生的两起典型的紧迫局面和海损事故,针对目前警戒区船舶交通流特点,在原有的警戒区设置及推荐交通流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警戒区及附近设立避航区的建议,以期提高警戒区船舶航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