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尺计量由于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所以在散杂货船舶上应用广泛,为了提高水尺计量的准确性,本文针对水尺计量工作中的误差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降低水尺计量误差的一些措施,以期对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杨芳  郑晓彩  张喜强 《中国修船》2008,21(Z1):50-53
文章简单归纳了海上外输计量系统的组成和特点,重点详细分析了影响原油/天然气外输计量系统精度的因素,以及提高计量误差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港口吞吐量计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靳  邵哲平 《中国航海》2005,(3):54-56,23
通过应用国际航运的派生需求理论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采用计量经济学中时间趋势、对数等变量分析手段,新设计了一个能精确预测港口吞吐量的经济计量方程。通过使用该计量方程,并引用厦门港吞吐量历年数据,采用两种不同的计量技术方法对厦门港2005~2008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差异很小。论文同时对两种预测方法获得的预测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计算出误差结果。  相似文献   

4.
周振路 《世界海运》2012,35(2):19-21
论述在煤炭运输水尺计量过程中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大小对计量的影响程度。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从六面水尺的读取、港水密度的测量、船舶油水的计量三个方面介绍相应的注意事项及技巧,保证计量方法和结果的准确。在煤炭交货时,控制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既能做到不短货,也不过多长货。  相似文献   

5.
依据水声计量测试原理与方法,设计了一套多波束声呐声学关键参数的计量校准系统。利用多维运行控制装置,在消声水池中对多波束声呐进行了声源级、工作频率、波束宽度、脉冲宽度等声学指标的校准。阐述了校准系统的主要组成、计量器具控制和校准方法。实现了在等效自由场、远场中对水下声呐换能器位置的精确控制、声信号采集与分析等功能。通过不确定度评定,给出了该校准系统工作频率、波束宽度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通过参考值与标称值比对,求得被检多波束声呐声源级误差小于0.7 dB,工作频率误差小于0.03%,脉宽误差小于2%,波束宽度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梯形横断面的航道疏浚和筑坝工程采用断面面积法进行土石方计量的理论公式,通过误差分析,得出现行计算公式存在理论正确差,提出了减少计算误差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志强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1):104-106
水下基准位置的精确测量是水声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的关键技术,它的方位精度直接影响到水声定位系统定位误差的计量。文章详细分析了水下基准安装柱扰曲形变、GPS定位误差、罗经测向误差、纵倾横摇角测量误差对高精度定位标定系统水下基准位置的影响,为工程应用上的误差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开环控制技术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丙善  吕林 《船海工程》2007,36(4):71-73
为了解不同影响因素对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开环控制技术误差的影响程度,推导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开环控制技术误差的理论表达式,试验表明原机排放相对误差对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开环控制技术误差的影响比尿素水溶液浓度相对误差和计量装置相对误差产生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朱伟  陈益 《水运工程》2018,(11):16-18
航道工程中散抛块石料计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工程成本核算。因此,合理科学的"首船称重"计量方法是提高散抛块石料计量准确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针对"首船称重"计量方法实际操作和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散抛块石料计量误差大的问题。通过规范操作程序和划线方法,建立各运输船测出的装载量电子档案资料,可以为同类工程通用核对计量数据提供支持;改进措施操作性较强,可提高散抛块石料计量准确性,控制散抛块石料成本,为航道整治工程散抛块石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散货船货物计量的方法,阐述了水尺计重的原理、方法与计算过程,探讨了水尺计重观测数据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方法,供参与水尺计重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斜坡堤的设计中,堤心石规格选取关系到工程的实际施工可能性以及工程造价;人工护面块结构类型的选择关系到断面整体稳定性以及块体的使用耐久性;护面块稳定质量计算公式用于人工块体和自然块石时应有不同的要求。规范JTJ 298—1998《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条文对上述几项内容只进行了简单描述。针对上述内容,对规范JTJ 298—1998的条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楼海军 《机电设备》2009,26(2):10-13
论述船舶主机缸套产生裂纹的原因和易出现裂纹的部位,提出了避免裂纹产生的措施和主机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合理得当的操作和适当的保养可以避免一些裂纹的产生,延长主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飞机轮载作用下的甲板动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逆求飞机起落架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的方法,并将飞机起落架系统以及在波浪运动的船体国反结构看作一个耦合的动力学系统,建立了一套着舰飞机与甲板瞬态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用该方法可以预报在各种海况,航速及机降工况下舰船甲板的动应及飞机承受的冲击过截,本文给出了计算例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骑浪/横甩的物理背景,以及骑浪/横甩第一层和第二层薄弱性衡准发展过程,并分析了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计算方法及初步衡准,掌握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技术的发展现状,有助于骑浪/横甩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为船舶第二代完整稳性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无界大气流场和有界水流场综合作用下的两相球空泡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研究了大气密度和流动对水面空泡溃灭压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空泡收缩到较小时,空泡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可以使大气密度或流动对空泡溃灭压力的影响迅速增大,大气密度越小,溃灭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6.
VTS当前发展未来展望与AI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第九次国际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学术报告会研讨的主要议题,概述了VTS的当前发展,未来VTS展望与自动识别系统(AIS)在VTS中的应用,给出了作者参考的简评与我国VTS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军  蔡小红  胡东 《水运工程》2011,(Z1):87-92
按照游艇泊位波浪掩护的高标准要求,对海南清水湾旅游度假区游艇码头防波堤平面布置特别是口门布置进行了探讨,并利用数学模型试验对港内泊稳、口门内外冲淤变化、流态变化、岸滩演变等进行模拟验证,总结了在砂质海岸建设游艇码头防波堤的经验,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国港口建设发展历程和港口维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政策、技术和行政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突出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及今后发展中需考虑的问题,并就港口设施维护对行业标准的支撑与影响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船厂物流定位解决方案无法在室内应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的船厂物流室内定位系统。通过添加运动传感器芯片,动态调整UWB标签的工作时间,延长其续航。采用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算法,减少标签与基站间单次定位需要的通信次数,降低坐标解算的复杂度,提升系统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该系统配合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可为船厂物流运输管理、托盘集配管控等生产环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offshore engineering sector, studying the durability of offshore structures becomes primordial. Evaluating experimentally the coupling between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degradation of the cement-based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s a challenging task because it requires track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micro-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adation in real time for long periods. To tackle this issue, a numerical approach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micromechanics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a creep-damage model and a chemical model at the microstructural scale. The seawater chemical effect on cement paste is simulated by considering the penetration fronts of the aggressive water and the attack by layers in the material.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tool for the rapid 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offshore structures and therefore a tool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urable marine construction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protective and damaged layers formed due to seawater attack, and that the global mechanical behaviour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chemically modified phases in the cement pas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