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废气排放法规正日益收紧,除了直接喷射汽油机颗粒质量排放限值普遍收紧之外,首次计划实施汽油机颗粒数排放限值,因此,降低颗粒排放越发成为汽车及内燃机产品研发人员关注的问题。德国柏林汽车与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详细分析了影响直接喷射汽油机废气排放中颗粒数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在批量生产中降低颗粒排放的措施,并在批量生产方案中验证了...  相似文献   

2.
日益收紧的轿车废气排放限值对发动机的开发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欧5排放标准首次对汽油机实施颗粒质量排放限值,紧接着从欧6排放标准起,在颗粒质量排放限值的基础上,又首次实施颗粒数排放限值。AVL公司已研究了降低机内原始颗粒排放的可能性,开发了未来的减排方案,并证实采取使用措施能够降低颗粒排放。  相似文献   

3.
对满足严格排放法规的重型车柴油机燃油系统的要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型车是可吸入颗粒和NOx排放的主要污染源一指出为满足严格排放法规的要求,高压喷射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向。在达欧Ⅲ以上排放要求的柴油机中,通过电控喷油系统能实现理想的喷油速率,通过预循环技术可降低发动机噪声,通过后喷射技术可降低发动机NOx和颗粒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13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Ⅴ、欧Ⅵ汽车排放标准。这两个标准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限制更加严格,特别是对粉尘颗粒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限值要求下降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5.
<正>国六排放标准相较于国五排放标准,不仅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还对汽油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量有了具体要求。因此,各大主机厂陆续推出安装了汽油颗粒过滤器(GPF)的车辆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从而满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推动下,先进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正在快速向前发展。本文将回顾这一领域中反映目前发展水平的典型研究成果。首先,笔者评估了重型和轻型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效率目标。从超细颗粒物对健康和排放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出发,评述了超细颗粒物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和颗粒过滤器技术。除了介绍SCR和LNT的进展外,还阐述了deNOx催化器的重要发展。最后,介轺了排放控制系统综合应用的若干实例。总的采说,排放控制领域的进展是令人信服的。研究表明,高效率排放控制系统是能够在所有道路车辆上实现的。关于超细颗粒物,有资料认为毫微级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润滑油。颗粒过滤器技术的重点是优化结构、探索过滤器再生的最佳途径和改善系统背压。SCR系统NOx控制技术的重点则集中在尿素喷射策略和系统优化,而NOx吸附剂的性能和耐用性正在明显提高。颗粒过滤器和NOx控制的系统综合应用正在重型柴油机上进行台架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使用排气颗粒数量与粒径分析仪对一辆帕萨特柴油轿车进行了冷起动和热起动对比试验,研究其起动过程的颗粒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柴油轿车冷起动颗粒排放数量浓度与热起动相比显著增加,其中,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增加明显,而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差别不大;冷起动排放颗粒表面积浓度、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热起动;冷起动过程燃油消耗量也比热起动成倍增加.因此,冷起动不但造成颗粒排放恶化,且严重影响柴油轿车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从排放法规、发动机技术,以及氮氧化物(NOx)、颗粒、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控制等方面扼要回顾了柴油机排放控制的最新进展。排放法规正在继续向前推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能会提出2016—2022年拟收紧70%的轻型车车队平均排放标准。轻型车和重型车发动机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法规也都会收紧,这些法规对柴油机及其排...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全球统一的轻型车试验程序、实际行驶排放标准,最终实施的颗粒数(PN) 排放限值已成为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开发的重点。介绍了行驶动力学和温度等因素作为在实际行驶排放条件下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缸内直喷式汽油机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余乐  聂彦鑫 《天津汽车》2009,(10):41-44
柴油机已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PM)对环境具有十分恶劣的影响,降低其颗粒物排放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车辆排气中颗粒物的组成和生成机理,阐述了目前正在应用及研究的6种颗粒物排放后处理技术。指出我国硫含量过高限制了许多种类的颗粒物排放后处理技术的运用,因此我国应采用各种可靠性较高的主动再生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辉腾V6 TDI柴油机将环保与动力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采用了共轨直喷技术,可输出功率171kw;新的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其率先达到了即将在2009年生效的欧V排放标准。欧V标准对尾气颗粒(PM)排放的要求比目前的欧Ⅳ限值要低80%,而装用V6TDI柴油机的辉腾轿车则成为首款满足这一排放标准要求的柴油车型。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末颁布的欧6排放法规明确了未来几年的需求框架。6.0×1011km-1的颗粒数限值对直喷汽油机来说是真正的挑战。通过可视化单缸发动机的研究,讨论颗粒形成的因果关系,这可以为降低颗粒排放提出系统需求及功能定义。在1款欧5汽油机上进行的可再现性研究成功降低了发动机的原始排放,为喷油器中央布置的汽油机达到欧6颗粒数限值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1月1日起,功率130kW以上移动式工程机械用的美国第4i阶段(Tier4i)和欧3B排放标准已分别在美国和欧洲正式生效。其颗粒排放限值比之前的法规降低了90%,氮氧化物排放限值降低了50%。Deutz公司对6~16L排量的柴油机应用了大量新技术理念,以满足Tier4i或欧3B排放标准的要求。介绍了该柴油机...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颗粒后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柴油机颗粒排放的组成和危害,讨论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等,并且给出了一些结构实例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一台车用高压共轨直喷式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料,在未加装后处理装置的原机和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与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DOC+POC)后处理装置的两种状态下,利用EEPS颗粒粒径谱仪,测试其排气颗粒数量排放及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未加装后处理装置时,燃用B20燃料的核态颗粒数量排放略高于柴油;而聚集态颗粒的数量排放则低于柴油;加装DOC+POC后处理装置后,排气颗粒数量排放明显下降,颗粒净化效率存在两个较高的峰值,一个在粒径10nm附近的核态颗粒区域,另一个在粒径300nm附近的聚集态颗粒区域。燃用B20燃料时,总的来说排气颗粒数量排放低于柴油,一DOC+POC对多数工况下颗粒的净化效率明显高于柴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同时减少NOx,和颗粒排放,利用数值模拟、发动机试验和燃烧观察的方法对一种新的柴油机燃烧概念进行了研究。这种概念是以多次喷射预混合燃烧为基础的,并在装有共轨式喷油系统的单缸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概念在喷油定时推迟相当大和NOx排放极低的区域同时具有低燃油消耗率和低烟度排放。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导报》2007,(1):95-100
油价飞涨、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使得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了可再生燃料。当前,欧洲35-40%的车辆使用柴油。除非能从生物燃料中找到解决办法,否则随着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有毒气体、黑烟和固体颗粒的排放将急剧增加,特别是老式发动机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依据GB 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对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国产柴油轿车分别燃用国Ⅱ柴油(简称为F-T0);混合比例为10%(90%为国Ⅱ柴油,10%为煤基F-T合成燃料,体积比,简称为F-T10)的国Ⅱ柴油-煤基F-T合成燃料混合燃料的HC、CO、NOx、CO2和颗粒数量瞬态排放属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B 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中,该车燃用F-T0与F-T10加速工况的HC、CO、NOx和CO2排放较高;随着车速的增加,该车燃用F-T0与F-T10的CO排放降低,CO2和NOx排放增加,HC排放呈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变化趋势,核模态颗粒数量排放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车辆加速度的增加,该车燃用F-T0与F-T10的HC、CO、NOx和CO2排放增加;F-T0与F-T10怠速和匀速工况的核模态、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较低;F-T0加速工况的核模态颗粒数量较高,F-T10低速加速及高速减速工况的核模态颗粒数量较高;F-T0与F-T10减速工况的积聚态颗粒数量排放较高;煤基F-T合成燃料可有效降低该柴油轿车的HC、CO、NOx、CO2和颗粒数量排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喷汽油车在底盘测功机上低速瞬态工况行驶,测量颗粒浓度随着车速变化的趋势,发现直喷汽油车颗粒数量浓度排放在起步阶段达到峰值,热车后颗粒浓度呈指数下降,且热车后颗粒排放随工况变化不是很敏感。  相似文献   

20.
搭建柴油机排放测试平台,探究某重型柴油机在国六阶段瞬态循环和稳态循环试验中颗粒数目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瞬态循环还是稳态循环,柴油机颗粒数排放都与其DPF碳载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