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色公路技术创新是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升,探索绿色公路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生态护坡和植被修复、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太阳能设施等创新技术,农村公路可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能源可持续利用。这些绿色公路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公路的效益和可持续性,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因此,积极探索和应用绿色公路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交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出行方式出行结构发生了变化,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对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管理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公路和城市道路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结合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趋势,探索适应未来道路应用要求的技术应用体系。智能道路应用的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交通管理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智能道路是集感知网络、通信网络、计算、材料、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贯彻交通强国政策,在国务院、交通部大力推进下,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应运而生,主要目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特征,建成一批绿色公路示范工程。绿色公路是推动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绿色养护是绿色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绿色公路技术主要应用于建设期,对于运营期的研究仍不够完善,现有绿色养护设备和技术存在效率低、依赖人力等缺点。因此,本文针对运营期高速公路的绿色养护设备和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包括通用底盘和主机和小修作业机械化的绿色养护设备的应用,以及包括贴缝带技术、U-PAVE薄层罩面技术在内的绿色养护技术,完善全寿命周期内高速公路绿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组成内容。文章分析了绿色交通发展新形势下,公路行业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强化组织管理、注重源头控制、加强过程控制、注重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增强绿色环保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钟蕾  李丽君 《综合运输》2011,(10):58-60
本文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及静态交通系统等因素的设计与规划展开讨论,并提出以打造绿色交通为目标,以明确道路交通功能为前提的交通优化与主干路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绿色照明工程”以其环保、高效、舒适、安全经济等特点得到了国家大力推广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以LED作为光源的绿色照明技术开始规模化应用到公路隧道、港区等照明需求明显的交通基础设施中,但其显现光衰等缺点,阻碍了绿色照明的进一步推广。本文从多种角度,对LED作为光源的交通基础设施绿色照明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推广和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7.
隧道相变蓄冷降温技术是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的新技术,可克服高岩温隧道传统降温方法的局限性,助力国家早日实现“双碳”目标。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地总结能源隧道、相变蓄冷材料、相变储能结构、基于隧道衬砌换热器储能的相变板研究现状以及相变材料在隧道和地下工程降温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加快隧道相变蓄冷降温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研究表明:(1)能源隧道可实现高效利用浅层地热能,隧道衬砌换热器可以提取足够的浅层地热能用于相变储能结构蓄能;(2)固-液相变蓄冷材料应用广泛,建议优先选择和调配高导热性、高潜热、相变温度合适和稳定性好的复合固-液相变蓄冷材料用于实际工程;(3)改变管型布局,添加鳍片结构,设计不同几何外型的相变储能结构等方法可优化和提升相变储能结构的传热性能;(4)利用隧道衬砌换热器给相变板储存冷量是可行的,增强相变材料导热性,提高相变温度和围岩温度的温差,以及增加隧道衬砌换热器长度均可提高相变板储能效率;(5)相变材料在隧道和其他地下工程(如避难硐室)降温中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相变材料用于隧道降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BIM技术近年来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随着其不断升温,交通建设领域也刮起了一股BIM技术的旋风。2016年7月20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新技术,营造绿色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环境。因此,BIM技术逐渐走进了"交通世界",且"好感度"一路见涨。  相似文献   

9.
公路交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推进绿色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公路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施工、运营创新技术运用于公路中。作为一种公路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已成为发展绿色交通的重点领域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以广西柳南高速公路为例,分析探索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思路,对于带动全国绿色公路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路交叉口是交通工程设计上的一个难点,公路五路交叉口比城市道路五路交叉口更难处理。文章以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典型的公路五路交叉口为例,讨论了若干种设计方案,并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上提出方案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Pedestrians as compared to vehicular traffic enjoy a high degree freedom of movement even in heavily congested areas. Consequently, there are more alternative links available to pedestrians between a given origin‐destination (O‐D) pair.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tudy done by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route on intra‐CBD trips or trips within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An 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 conducted in downtown Calgary, Alberta enabl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These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tio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ip maker and the type of the trip.

It appears that most people chose the shortest link and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congestion, safety or visual attractions were only secondary. This suggests that the length should be made a major consideration when planning and designing pedestrian links.  相似文献   

12.
Reliability of travel modes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several attitudinal investigations of individual travel behavior.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part of a research effort aimed at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iability of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urban travel. In this research, reli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identified; their importanc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s assessed, and an insight into possible structure of an objective reliability index is discussed.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perceived values of reliability, which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 large attitudinal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Chicago metropolitan area.  相似文献   

13.
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剪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南京长江盾构隧道环向管片接头进行的三组原型抗剪(无螺栓剪切、有螺栓逆剪和有螺栓顺剪)加载试验,分析研究了管片接头在剪力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特征,给出了管片接头混凝土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得到了接头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接触面承担、破坏形式为连接斜螺栓剪切延性破坏的结论。通过对管片结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接头处的剪力与轴力比小于接缝面的摩擦系数,管片不会发生相互错动,结构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iciencies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of 12 international airpor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based on data from 1998 to 2006. We apply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 to compute efficiency estimates and use 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PI) to analyze productivity changes. We use the SFA model with a translog-type production function after testing the statistical hypothes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FA hypothesis tests, airports have experienced a technological regression; the deviations from the efficiency frontier are caused more by technical inefficiency than random noise. However, the inefficiency was found to decrease. The MPI reveals a declining trend resulting more from technological change than from efficiency change, with a decrease in inefficiency. Taken together, both the hypothesis tests and the MPI not only provide consistent conclusions, but also suggest that airports should concentrate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相似文献   

15.
波纹管应力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波纹管应力理论研究方法的进展情况,围绕解析法、工程近似法和数值法,对波纹管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主要成果作了较详细的回顾和总结,对各种研究方法作出了评价,展望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管道施工组织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管道工程建设中,管道施工组织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性文件,也是验证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的施工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技术能力体现。它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活动的质量、进度、技术、安全、经济和管理组织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混合动力列车的技术特点及其相应优势与劣势,同时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动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尽管该类新型铁道车辆的续航能力、电池寿命以及成本等相关问题目前仍有待改善,但以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作用与优越的舒适驾乘性能,以及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显著优势,依然不失为一类充满前景的新型轨道交通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8.
注汽管道承压能力评估和实物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失效评估图技术对某注汽管道进行了承压能力评价,给出了管线在不同腐蚀壁厚情况下的极限承压能力和极限裂纹尺寸。并利用实物爆破试验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爆破断口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发现管段的开裂属于脆性开裂。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自动计量系统有多种组态软件,由于软件的不相通性,造成了计量系统数据采集的通用性差、数据传输与入库的时效性差、数据利用的可靠性低.结合各组态软件的实际情况,从设计上充分利用Oracle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Partition(分区表)的特性,实现历史数据的存储,应用WebService与COM+数据访问组件提供多层数据访问架构,采用OPC与DDE工业数据交换协议,实现了各站场计量数据的实时上传,为连续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能,节约了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20.
殷爽 《地下工程与隧道》2011,(3):49-51,53,57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杂散电流不同的监测系统的构成,分析了集中式、分散式和智能型等监测系统的配置和功能,以及智能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重要意义,为轨道交通工程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