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面向中欧陆海快线在中东欧国家的一级物流中心、二级物流中心、需求点(供货点)双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研究了一级、二级物流中心优化选址问题。首先通过模糊Borda法对中欧陆海快线一二级物流中心进行初步选址,确定了7个国家作为备选地址;之后通过考虑返程货源的中欧陆海快线两级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并采用免疫优化算法对物流中心选址模型进行求解,从而为中欧陆海快线提供了在中东欧各国的选址方案。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通过中欧陆海快线运输的货运量变化对中欧陆海快线物流中心选址结果的影响进行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于远期大客流、建设条件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而言,应从该线路所具功能以及工程设计难度等考虑如何设置配线。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该线起终点站配线设置、中间折返站和停车线车站选定及配线设置、单渡线联络线及安全线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大都市区域轨道交通发展需求,重庆市提出了"轨道交通快线"新型轨道交通模式,以期增强大都市区对外交通集聚辐射能力,加强市郊区域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通道。针对轨道交通快线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模式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为例提出了轨道交通快线运营管理与调度指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适应轨道交通快线规划发展的运营及调度模式,并进一步探究了轨道交通快线与国铁协同运输组织相关问题,为轨道交通快线与国铁衔接贯通、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市域铁路工程运营组织模式、快慢车开行方案、越行站配线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了适应市域铁路工程的运营组织模式(是否开行大站快车以及具体开行方案),总结了各类越行站功能特点及配线设置思路,为类似工程研究快慢车开行方案及越行站配线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胡安华 《综合运输》2018,(12):102-108
为提升城市品质和交通疏解需要,作为成渝高铁终点站,重庆火车站将提升改造为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交通疏解方案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败的关键,经过对重庆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设施及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现状交通调查分析成果及重庆站改造方案,研究了菜园坝综合交通枢纽外部分流方案、综合交通接驳方案、既有道路衔接及交通分流措施等,确定了交通疏解方案,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也为类似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是南通市首条轨道交通线路,根据全线运营组织和配线布置,人民路段需设置停车线,建设难度较大。介绍了1号线孩儿巷路站设置停车线及孩儿巷路站—环西文化广场站区间设置双列位停车线的方案,从工程规模、拆迁量、地下空间利用以及停车线运营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选。经分析,区间双列位方案最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欧陆海快线是作为中欧贸易运输的大通道,逐渐成为我国与欧洲间重要的连接纽带。本文针对Z公司为客户提供最佳联运服务方案的需求,将海铁联运运输情况分为国内运输段、海上运输段和欧洲运输段,考虑运输成本、中转操作成本、随机运输时间、随机中转时间等,建立了时间-成本双目标的中欧陆海快线海铁联运路线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根据现有的海运航线时刻表、欧洲班列时刻表等进行实例验证,对不同时间成本比例情况下所得到的运输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到优质海铁联运运输方案,提高中欧陆海快线海铁联运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快线作为衔接国铁干线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方式,对于实现大都市区"三铁融合",形成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将国铁干线与轨道交通快线有效衔接,有效解决了周边城区享受国铁干线运输需求。本文在分析了线路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对比换乘模式、贯通运营模式的适用条件,并通过对重庆市轨道交通快线与渝利铁路的实例分析,得到与实际线网相匹配的衔接模式,拟为工程实施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丰富多样,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典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发展情况,创新性地提出新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方式的特性。其次通过分析扬州市城市空间结构、道路资源及客流需求,提出典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在扬州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适用方案。最后介绍扬州市当前阶段实施"好巴士"公交快线系统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东京都市圈、巴黎大区和纽约大都会区的市郊铁路与中心城区交通衔接特点,提出了本线直达、跨线直通和枢纽中转三模式衔接分类方法;认为我国超大城市应尽量采用本线直达模式、新建市郊和相衔接城轨线路应开展跨线直通专门论证、充分利用多枢纽中转模式,实现与中心城轨道交通网衔接、城市副中心应作为市郊铁路选线的重要控制节点和枢纽中转首选;提出重点突破两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技术标准障碍,探索利用对外铁路枢纽之间联络线通道实现市郊铁路贯通中心城,加快研究满足跨线直通、连结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轨道环线,加强市郊铁路车站的接驳交通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