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越江隧道是城市网络中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城市交通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对越江隧道的碳排放计量、评估与减排机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首先确定越江隧道全寿命期碳排放计量边界和清单,分为物化阶段和运维阶段两部分。基于清单分析,建立以碳排放因子法为基础的越江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碳排放计量模型,并系统分析越江隧道全寿命期与工程活动的对应关系,提出绿色技术驱动的越江隧道碳减排效应估算流程,以碳减排效应系数表征绿色技术的碳排放效果。研究表明:国内外对各类绿色技术的碳减排效应量化研究严重不足;在物化阶段,盾构隧道单位碳排放量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材料和结构设计不发生变革的情况下,物化阶段碳减排潜力有限;在运维阶段,机电设施的碳排放量与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基本相当,从全寿命期考虑,运维阶段碳减排潜力及可控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目前针对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测量和减排效果的定量评估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挑战。综述了道路交通碳排放测量方法,将道路交通碳减排措施分为经济、技术和行政三类,根据角色定位总结了影响交通碳排放的需求、供应和环境三方面的主要因素。发现不同测量方法得出的碳排放量差异较大,且各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的碳减排措施目标针对性不够强,且缺乏对政策效果的定量研究。亟需在未来研究中规范道路交通碳排放量的统计口径和误差标准,明确各交通主体的减排责任,将更多研究工作集中在减排措施效果的量化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构建四川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因子分解模型,定量测算了四川省2000—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贡献率。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对运输结构变化最为敏感,其中由于公路运输承担周转量比例最大,单位周转量耗能水平高,成为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较强;能耗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表现为抑制作用。未来,综合运输系统结构的完善和新能源交通的普及,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丁金学 《综合运输》2012,(12):20-26
本文基于交通运输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1~2010年间交通能源效率、交通运输结构和交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识别各种减排途径,并设定不同的减排情景,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交通运输部门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超长隧道建设过程中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特征,以乌鲁木齐至尉犁段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为例,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过程分析法、污染物参数归一化方法,建立污水处理全过程新型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碳排放足迹,将污水处理全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21—2022年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全过程总碳排放量为4 242.43 tCO2eq,排放量强度约为1.17 kgCO2eq/t;其中,电耗、去除BOD5、物耗、去除TN、污泥外运处置等过程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85.3%、11%、2.1%、1%、0.6%;通过提升出水水质标准、污泥再利用为土壤肥料开展节能减排,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15.6%,碳减排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碳中和是人类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各国碳中和行动的焦点,也对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模型2020,交通部门的碳排放需要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最迟不能超过2030年,才能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巴黎协定》的目标范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碳中和整体规划时间较晚,时间短、减排任务重,亟需制定长期的指导政策,采取高效措施。本文旨在分析各交通方式能耗和碳排放基本情况,总结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比总结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优势和欠缺之处,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碳中和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低碳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普及的7个省市2013—2020年的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细致分析低碳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样本回归检验低碳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对燃油车碳排放和新能源车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低碳技术创新对汽车业碳排放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汽车业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汽车业碳排放具有延续性特征,受前期排放量的影响较大;低碳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燃油车的碳减排,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会更显著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我国水路运输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路运输减少碳排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路运输减碳主要路径和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开展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量与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多,交通部门的节能减排措施研究迫在眉睫。本论文基于LEAP模型构建了某城市客运交通能耗与污染物排放模型,并预测了基准情景、政策情景、技术情景及综合情景下该城市客运交通2014-2030年之间的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研究表明,三种发展情景下该城市能源需求量及污染物排放较基准情景均有减少,其中综合情景效果最佳,综合情景在2030年的能源消耗与CO2排放可分别减少56.98%和54.55%,CO、HC、NOx与PM2.5可分别减排67.39%、67.27%、51.43%与75.38%。因此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同时限制私家车的无节制发展,并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以改善终端利用层次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定量计算和评估公路隧道各个建设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明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影响机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公路隧道碳排放核算边界划分、清单分析、计算模型建立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的核算流程。结合工程实例,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工具SimaPro对不同围岩条件下的每延米隧道建设碳排放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岩条件的劣化,每延米隧道在材料生产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显著增长;公路隧道建设中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中二次衬砌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较大,改进材料生产技术、开展衬砌结构碳减排设计研究是减少公路隧道建设碳排放总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