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俄罗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俄罗斯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沿革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重点针对当前俄罗斯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详细介绍了联邦交通运输部各部门的行政管理架构和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3.
交通运输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树状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设施水平、服务水平、管理与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水平五大方面对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进行衡量,然后尝试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对评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配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国家计划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八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整个“八五”期间交通运输价格改革过程可以概括为:调放结合注重培育运输市场;理顺价格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运价形成机制为交通运输价格最终走向市场打基础。现就五年来交通运输价格改革实践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5.
概括加拿大政府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变化,可以看出其走过了一条许多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历程,即从以直接管理为主到间接管理为主、从全面管理到重点管理的道路。一、加拿大政府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点1.加拿大政府交通运输管理变革交通运输作为社会公益性行业,在各国都必然受到各级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管理,加拿大也概莫例外。回顾加拿大政府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市场竞争的完善,以及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政府只是逐步放松而并未放弃对交通运输的管理。直到今天,加拿大政府仍然对交通运输中的某…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交通运输效率评价体系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接上期] 二、交通运输效率综合指标评价法及指标体系 1.交通运输效率综合指标评价法 (1)方法的引入 综合指标评价法指具有一定逻辑联系和一定度量功能,可以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较综合系统地反映和衡量某一事物本质特征的一个指标。 综合指标评价法用于评价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即通过一些含义比较明确、具体的指标分类,计算影响交通运输效率的各分项指标值,然后通过各项指标所反映的与运输效率相关程度的大小,赋予不同指标以相应的权重,最后通过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交通运输效率评价体系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交通运输效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运 输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由于研究方法和相 关统计数据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国内对交通运 输效率进行系统性定量分析的研究还不多。本 文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给出了评价交通 运输效率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中国和 部分典型国家的交通运输效率进行了测算。 一、交通运输效率的界定 交通运输效率是指运输活动中所消耗的劳 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即要素投入 与有效产出之比率。 交通运输可概括地划分为城市交通与城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现有研究尚未涉及综合交通系统社会贡献方面。在解析综合交通社会贡献机理基础上,根据我国2000—2017年社会系统和综合交通数据确定我国社会系统发展指数S和交通系统发展指数T的组成指标,在每种交通方式内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各指标数值得到S和T数值。应用格兰杰检验法证明T是S的原因,由S关于T的回归函数可得我国综合交通社会贡献评价函数,处理后得到最佳状态数值,发现实际数值与之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2005,39(6):501-521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unds historically have been awarded on the basis of competition and merit review. Over the last 15 years, howeve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grams have seen dramatic growth in earmarking, a practice in which Congress designates research funds for specific institutions named in legis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driving forces for and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is practice and presents data on earmarking trends from five USDOT agenc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