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斌  陈选格  金炜 《综合运输》2022,(5):155-160
2017年,共享单车首次进入台州市场,并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凭借着停取便捷、低碳节能、经济实惠、使用灵活等特点,为城市交通出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成为了台州市区居民出行不可缺失的选择。然而,共享单车投放数量的急剧增长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管理的挑战,尤其是车辆停放问题、车辆周转率较低及侵占传统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的问题。本文以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及公共自行车现状运营特征为基础,并结合台州市“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对台州市“十四五”期间共享单车的出行比例、容纳量及投放规模进行预测,并对共享单车运营规模的控制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共享单车需求预测中潜在需求缺失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站点借还量与调度需求量的关系,提出站点潜在需求问题,并利用美国芝加哥Divvy Bikes公共自行车系统实际运营数据,综合考虑天气、气温、风力、站点容量与初始车辆数等因素,以历史每日正常数据构建训练网络,通过三种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出具有潜在需求站点的借还量。该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共享单车调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交通资源日益紧缺,伴随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缓解交通出行紧张压力,满足广大公众出行内需,慢行系统正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目前十分流行的共享单车以及传统的公共自行车正是解决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的最佳方式。基于以上的问题及出行需求,本文将分析建设城市慢行系统的背景及意义,并初步提出了基于一卡通的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构建模型及其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共享单车的兴起,共享单车在居民出行"最后一千米"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共享单车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来的乱停、乱放和机非混行干扰交通流等问题应引起城市交通管理者的重视。以南码头路街道为案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合现有的交通政策、法规、规范及自行车停车场设计原则、选址要求和指标等,确定区域停放区面积和共享单车数量需求。将城市土地利用性质和道路规划布局现状与共享单车停放需求相结合,合理布局、规划共享单车停放区,对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和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共享单车以"野蛮生长"之势迅速席卷全国,但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与日俱增,如何才能让其走上可持续的规范化发展道路呢?"我国曾经是世界公认的"自行车王国"。但近20年来,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自行车出行受到机动化干扰的现象愈发严重,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急剧下降。然而,自行车出行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点。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以ofo、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带来一场席卷中国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显然,与传统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具有五个优点:一是不用办卡,用手机即可完成借车、还车、缴费等全  相似文献   

6.
叶敏  王森  高唱  康浩 《综合运输》2023,(2):143-151
近年来,中国城市中共享电单车出行在共享主动交通(Shared Active Transportation, SAT)出行中的比例迅速增加。在地铁站附近的共享电单车出行成为了轨道加慢行出行模式中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和换乘出行识别的技术限制,现有研究对中国城市地铁站附近共享的电单车的出行特征的讨论尚不充分。本研究以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比较为框架,对比了出行目的地可达性,时辰分布和出行产生率等指标。研究基于距离每个地铁站50米以内的订单信息展开,利用指标数值比较和双样本t检验,对距离、时间和范围的差异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时辰分布和出行产生率根据典型工作日分小时和位置汇总,并利用分层聚类方法对结果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共享电单车将地铁站的可达性从800米扩展到2000米。与共享单车不同,共享电单车可能会在沿轨道走廊方向和地铁具有客流竞争关系。共享电单车的出行目的也并不局限于通勤出行,不同地铁站的出行产生率有所差异。本研究提供了共享电单车的基本出行特征绩效指标,以及与共享单车出行特征差异比较结果。研究结果可对共享电单车和地铁的接驳提供政策建议,并可能对中国城市的公交导向(TO...  相似文献   

7.
正相较于出现较早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的出现势必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究竟这种影响是好是坏,业界专家和百姓各有自己的看法。共享单车"火"在哪儿?共享单车的火爆速度,可谓是"一夜春风"后的繁荣景象。瞬间,共享单车的靓丽身影就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很多老百姓是在糊里糊涂中,就接触到了这么时髦的出行方式。然而,事实上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火了以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业态,共享单车以便捷的服务、低廉的价格,在解决民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同时,也给公共管理带来了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亟待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共同探索解决。共享单车最早可追溯到1965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实验的"Witte Fietsen"(白自行车)公共自行车项目,大量自行车被收集起来,喷涂成白色摆放街面供民众使用,由于大量自行车被损毁和偷盗,该项目后来被迫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放性数据平台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属性与出行行为之间关系。通过构建Logistic-SEM模型发现,学历、年龄、性格、健康状况、有无汽车是影响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显著性因素。按照重要度排序为:年龄有无汽车健康状况学历性格;其次,构建了可用于预测西安市居民是否会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的Logistic模型。同时,由于居民自身属性的不同在出行目的、骑行路线和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原因上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居民属性是影响出行行为的根本,出行目的是出行行为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白晓娜 《人民交通》2021,(11):32-3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融合,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它依托互联网技术,共享相关的物品和服务.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设施的不断完善,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已经拓展到商业、金融、交通、旅游等各个领域.它对传统的经济模式进行创新,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等,身边随处可见的事物都是共享经济的产物.作为"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障碍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现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的共享单车格外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