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公交客流规模的关联因素,梳理与公交客流规模有关的关联规则,有助于决策者把握整体态势、定义现状问题、细分问题类型。本文以深圳市为案例,以交通小区为分析单元,基于公交IC卡数据、人口数据、兴趣点数据、电子地图路径规划数据、微博签到数据等多源数据,从建成环境、人口密度、公交线网设施、交通可达性等维度,定量地表现影响公交客流规模的关联因素。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揭示公交客流规模与关联因素间的映射关系,提取与公交客流规模有关的关联规则。研究结论为基于多源数据的公交客流规模评价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公交线网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县级城市公交发展水平提供相关决策依据,支撑浙江省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公交发展水平均衡性研究。利用浙江省53县(市)的公交车辆规模、公交线网运营里程、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及建成区面积等数据,定量分析公交发展水平均衡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浙江省全域县级公交发展水平越来均衡性,但是11个地级市的县域公交发展水平组内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公交发展水平均衡性受到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和建成区面积等共同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有正向促进作用,建成区面积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蒲汇塘停车场综合开发方案设计研究工作作总结,以期为今后轨道交通车场物业开发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上海南站客流需求的增长趋势,借鉴国内外大型铁路客站的布局设计经验,对其布局设计提出建议,即立体式布置上海南站及其站前广场,以形成铁路与市内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之间便捷的换乘设施,并保证道路交通在上海南站区域的畅通。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水平,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影响因素,从线网协调、站点协调、运营协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入C-OWA算子实现指标赋权,运用D-S证据理论计算各评价因素的信任区间以及评价的不确定度,借助证据融合算法对各专家的评价结果进行融合以确定协调等级,并设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算例分析表明,基于D-S证据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评价方法能够减弱专家的主观偏好造成的不利影响,可提高了最终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6.
信号系统是肩负地铁行车安全和效率的安全苛求系统,为了应对信号系统故障难以避免的行车效率波动,提前制定地铁-公交联动应急预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文章从轨道交通乘客体验出发,以轨道交通受扰后的恢复能力(即弹性)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路面交通状况、地铁站点地理位置、地铁客流潮汐分布等因素的优化公交桥接应急预案生成方法。首先,在地铁站周边的地图数据的基础上叠加拥堵系数,建立道路拓扑网络模型;而后基于改进的k短路径法计算连接起点和终点地铁站点的最短路径,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相关站点所需公交数量,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地铁5号线。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在故障区域增加临时公交服务,对提升信号系统故障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弹性具有重要意义,且适当的公交桥接线路的调整更有助于系统弹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双碳”背景下,氢能源作为零污染零排放的典型代表,其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氢燃料公交车为公交企业带来的益处也逐渐显现。目前,公交车辆节能减碳的计算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同行业之间公布的节能量和减碳量也参差不齐,缺乏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本文参照现有节能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城市公交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即基于客运量的节能减碳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公交氢燃料公交车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企业分析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节能减碳管理水平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的有效性,文章从换乘效率和换乘服务设施协调性两个维度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熵权-TOPSIS模型对换乘综合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南宁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常规公交换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综合评价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物元模型为切入点,阐述了基于物元模型的公交智能化调度评价方法及算法,并通过对某高客流量线路的传统全程车调度、传统大站快车调度、公交智能化全程车调度三种调度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公交停保场选址规划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克服现行选址过程中人为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保证规划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从停保场选址功能性、协调性、经济性、社会性四个方面出发,共选取9项指标,构建公交停保场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提出详细的量化公式。然后引入熵权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构建停保场选址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对公交停保场的选址评价计算。文章最后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的三处公交停保场为例进行试算,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证明评价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