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螺旋桨性能和压力分布预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提供了一个预估螺旋桨性能的升力面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引入了一种新的螺旋桨尾涡模型,用圆锥螺旋面来模拟尾涡片的变形现象,以考虑尾流收缩等非线性影响。应用离散的涡、源奇点系作升力面数值计算.编制了螺旋桨性能及桨叶表面压力分布的计算程序。对DTNSRDC系列侧斜桨和AU型桨计算了桨叶上环量径向和弦向分布、螺旋桨敞水性能、桨叶上压力分布和桨后尾流场,并与相应的试验结果和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望提高大侧斜螺旋桨性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自由液面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涡格升力面模型,提供了一个计算自由液面下(不计吸气影响)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准定常升力面方法。在桨叶拱弧面上分布离散的涡系和表征桨叶厚度的源系,其未知涡强由满足螺旋桨物面条件、线性化自由液面条件和随边Kutta条件来确定。为了便于计算,对兴波部分简化了计算模型,螺旋桨用无限叶数螺旋桨模型来代替。 利用本数值方法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桨轴有限沉深下螺旋桨的水动力特性,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升力面理论涡格法提出了一种任意环量分布螺旋桨的数值设计方法,该方法对假定的桨叶拱弧面几何和螺距分布,利用涡格法求解其环量面分布,并根据该分布与给定分布的差,通过Newton-Raphson迭代获得拱度和螺距的修正量,从而逐步逼近具有给定环量分布的桨叶几何。以DTNSRDC-4382大侧斜桨为对象进行了数值考察,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网格收敛性;拱弧面几何及螺距分布的初值在合理范围内变化时,设计结果无初值依赖性;与RANS计算相结合,本文方法可达到较高的水动力设计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表面涡格法在船用螺旋桨局部空泡和超空泡条件下的应用。螺旋桨桨叶和空泡用桨叶表面和空泡表面上的涡格和源分布表达。该方法基于速度场和奇异要素强度的控制方程由桨叶表面和空泡表面上的两类边界条件确定。由桨叶在无空泡状态下的压力分布得到起始空泡拓展,并通过迭代过程,使得空泡表面上的每个网格满足边界条件时计算空泡形状。本方法算出的桨叶表面上的压力分布,空泡扩展和厚度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理论的计算结  相似文献   

5.
空泡螺旋桨升力面理论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供了一个局部空泡和超空泡同时存在的空泡螺旋桨或超空泡螺旋桨的升力面理论设计方法。在设计的第一阶段,基于由二元超空泡翼型的线性涡分布面元法获得的一元超空泡翼型性能,应用娄勃氏诱导因子方法升力线理论初步确定空泡螺旋浆的几何形状,如:桨叶轮廓、剖面形状、径向负荷分布和螺距分布等。然后,用局部空泡和超空泡螺旋桨的升力面性能预报方法计算设计桨的几何形状和性能,并对设计桨进行 ,最后得到考虑了三因次影响后满足设计要求的空泡螺旋桨。  相似文献   

6.
部分浸水通气螺旋桨水动力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供了一个计算桨轴在自由液面上方的部分浸水通气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非定常数值升力面方法。假设桨叶以高速旋转进入、离开水面,叶背充满空泡,随边后空泡腔延伸到水面。在桨叶底面布置线源和线涡,随边后空泡面上布置线源,通过满足自由液面条件,物面不可穿透条件,叶背及随边后的压力条件来确定线涡和线源的强度,并由此计算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利用本方法编制的程序,计算了部分浸水通气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Kappel桨在梢部剧烈弯折,这样的几何结构能够抑制梢涡的形成,起到梢部加载的作用。为了模拟桨叶弯折后对整个桨叶受力分布的影响,本文通过CFD计算分析几何尺寸相似的弯折三维翼和平直三维翼的剖面环量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就面元法分析Kappel桨时的尾涡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尾涡模型的面元法计算Kappel桨的敞水性能,与未修改尾涡面的面元法计算结果作比较,并就面元法计算Kappel桨的Morino库塔条件和等压库塔条件进行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用理论分析来探索应用实验方法获得螺旋桨桨叶径向环量分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应用激光测速仪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实现了绕螺旋桨桨叶剖面上的环量测试。并对用不同测量方法获得的桨叶径向环量分布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螺旋桨涡旋噪声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渭霖 《船舶力学》1999,3(2):49-57
涡旋噪声是非空泡螺旋桨噪声连续谱的主要成分,有必要对它进行定量的估计。另一方面,预报随这涡发放频率和强度预报唱音的基础,本文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其中螺旋桨叶元随边的涡发放特性根据单叶片的实验规律同得,整个桨叶的辐射噪声用力源的公式导出。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本文给出了涡旋噪声功率谱密度函数,据此可以预报非均匀流场中变截面桨叶的涡旋噪声谱。  相似文献   

10.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数值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速度势的低阶面元法预报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选用四边形双曲面元对桨叶进行离散以消除面元间的缝隙,基本积分方程由格林公式导出。在面元上布置等强度源汇和偶极子。采用线性尾涡并在每个尾涡面元上布置等强度的偶极子。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过程满足桨叶随边非线性等压kutta条件,使桨叶上下表面的压力在随边处一致。利用Morino计算影响函数的解析公式,采用Yanagizawa方法求得物体表面上的速度分布,并对普通桨和大侧斜桨进行了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   

11.
可调螺距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面元法分析可调距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计算过程中,采用较为简捷的关于扰动速度势的基本积分微分方程,并采用双曲面形状的面元以消除面元间的的间隙,Newton-laphson迭代过程被用来在桨叶随边满足压力Kutta条件,使桨叶上下表面的的压力在随边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用模拟物体真实行状的面元法来解决调距桨在螺距变化时的叶剖面畸变的问题.用Morino导出的解析计算公式来计算面元的影响系数,加快了数值计算的速度.以无厚度线性尾涡模拟桨叶泄出涡.调距螺旋桨最佳转轴位置由理论方法求出,使得桨叶的转叶矩为零.计算过程中计入了桨毂的影响,并分析了桨毂对桨叶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最后给出了调矩螺旋桨水动力性能随随螺距的变化规律,并和试验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导管调距桨的定常性能预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预估导管可调螺距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数值计算方法,即螺旋浆用升力面理论、导管采用面元法,通过迭代计算考虑浆和导管的相互影响。引入了一个修正的螺旋浆尾涡模型,来模拟尾涡片的扭曲变形及分离现象,对导管桨性能预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系统研究,并考虑了桨毂对性能的影响。对JD简易导管桨和导管调距桨(JD7704导管+JDC三叶可调螺距螺旋浆)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较好地预估导管桨的水性能,精度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计算流体的方法对导管螺旋桨的叶梢漩涡、螺旋桨周围流场和推力特性进行计算,并且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导管对比分析了梢涡的改善方法和推力性能的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调整导管螺旋桨中的导管迎角,并延长导管有助于改善导管螺旋桨梢涡的产生和改善桨毂后的尾流,有利于提高导管螺旋桨的稳定性;增大导管迎角并延长导管能够使桨叶上荷载和推力分布更加均匀;在进速系数J=0.4左右,导管螺旋桨性能更优,也更高效.本文结论有助于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导管螺旋桨.  相似文献   

14.
毂帽鳍作为一种新型的船用节能装置,合理地安排其在桨后的位置,能明显提升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因此,有必要对毂帽鳍的节能效果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毂帽鳍的敞水性能进行模拟.通过改变鳍叶在桨后的各个参数,分析其尾流的变化,以及各重要剖面处的压力分布等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鳍叶的不同安装角位置对桨的效率变化有明显的影响,而轴向位置的改变则对其效率的提高影响不大.通过观察尾流分布及压力分布图,可以直观地看出鳍叶的主要功效是产生与螺旋桨转向相同的扭矩,同时使尾流速度降低从而削弱乃至消除毂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直翼推进器是一种特种推进器,其借助从船舶底部伸出并围绕垂直轴往复式摆动的桨叶产生精准且无级可调的推力,有必要研究敞水和伴流条件下直翼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直翼推进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叶片的多重运动规律公式;然后,基于RANS方程和κ-ε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计算直翼推进器的敞水性能;最后...  相似文献   

16.
介绍通过螺旋桨设计图纸提供的型值数据等进行螺旋桨三维几何建模的方法.利用VC++6.0编制了适合于各种类型螺旋桨的三维几何建模程序,并借助OpenGL技术实现了三维螺旋桨造型及其尾涡面的显示与人机交互功能,提高了螺旋桨三维几何建模的效率.研究中所进行的对桨叶、尾涡面以及桨毂面元网格的计算也为螺旋桨水动力数值预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郭俊 《船海工程》2011,40(1):32-34
采用一种改进的面元法预报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将桨叶和桨毂表面离散为四边形双曲面元,每个面元上布置等强度的源,拱弧面和尾涡面离散为布置涡的四边形双曲面元。通过控制点的物面条件求取奇点强度,进而得出桨叶压力分布以及螺旋桨敞水性能,与试验结果比较,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method is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a propeller wake flow field in open water.A sub-domain hybrid mesh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paper.The computation domain was separated into two sub-domains,in which tetrahedral elements were used in the inner domain to match the complicated geometry of the propeller,while hexahedral elements were used in the outer domain.The mesh was locally refined on the propeller surface and near the wake flow field,and a size function was used to control the growth rate of the grid.Sections at different axial loc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propeller wake in the region ranging from the disc to one propeller diameter(D) downstream.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xial velocity fluctuates along the wake flow;radial velocity,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vortices,attenuates strongly.The trailing vortices interact with the tip vortex at the blades’ trailing edge and then separate.The strength of the vortex shrinks rapidly,and the radius decreases 20% at one diameter downstream.  相似文献   

19.
螺旋桨非定常轴承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廷寿  贺伟 《船海工程》2006,35(2):42-46
采用扰动速度势面元法计算螺旋桨非定常轴承力,桨叶、桨毂和尾涡面由双曲四边形面元进行离散,对时域内非定常问题的求解采用时间步进迭代方法,建立了满足桨叶随边非定常等压库塔条件的非线性迭代结构,使迭代求解更加有效、快速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A new method for designing propeller blade sections is presented. A vortex lattice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time-dependent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blade surface in a non-uniform flow, while effici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re used to modify the blade sections. Two different desig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The first was a design to realize a target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a rotating three-dimensional flow. A two-dimensional wing theory was used to obtain the target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predicted increase in efficiency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 cavity volume were confirmed by model experiments. The second was a design to maximize the propeller efficiency. By this method, the propeller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by 1.2% under the constrains of constant thrust and a prescribed margin for face cav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