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成长规律和经验总结对提高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阶段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历程,将其划分为单线建设阶段、基本网络形成阶段和大型网络形成阶段等3个阶段.从客流角度出发,对不同阶段的客流成长规律以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实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以城市轨道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出行服务的综合效益与吸引力,结合深圳、佛山等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接驳体系规划研究经验,对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设施布局、实施组织、运营管理等进行研究分析.从研究阶段、用地保障、布局原则、换乘距离、实施落实、使用效果、出行便利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方式正从单线相对独立运营逐步向多线综合运营的方式转变,形成了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新局面.新线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密集投入使用,轨道交通网络结构日益复杂,不同轨道交通线路制式和功能多元化等因素都使得网络化运营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间的协调问题,制定合理的网络规划和运营计划,提高各线路规划和运营协调性,对于保证轨道交通网络的高效、安全和可靠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实现城市交通节能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系统自身的节能工作也十分重要。本文分别从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管理阶段,提出轨道交通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艺  施澄  邹智军 《城市交通》2021,19(2):121-127
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完成从单线运营到多线网络化运营的转变.伴随网络化发展而来的集中换乘客流,给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出了挑战.以上海市轨道交通为例,通过对比手机信令与客流分配模型两种统计途径下的换乘客流差异,探究乘客换乘行为特征与换乘决策影响因素.将绕行换乘行为归纳为6类:高辨识度换乘车站、换乘不便捷车站、多功能复合型车站、长距离少换乘、避免拥堵和纸面地图误导.考虑轨道交通换乘站自身属性,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模型提出改进方向,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交通标准化》2009,(4):110-110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近日全面投入使用,这是目前世界上集指挥调度和票务清算两大功能于一体,规模最大、接入线路最多、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轨道交通路网管理中枢。其建成使用标志着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进入网络化运营管理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城市因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与建设主体多元化带来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难以统筹与协同实施的难题,系统总结深圳市10多年的交通规划设计实践,提出面向全过程管理支持的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基于城市交通"规划—计划—建设—运行"四阶段管理流程,提出技术体系的总体架构。针对城市交通四阶段管理工作的不同目标与需求,介绍了各阶段需要开展的交通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11,(11):I0002-I0002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运输模式,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已呈现规模化和网络化。国内多个城市积极跟进,轨道交通建设高潮迭起。但是由于受体制、人才和经验等资源因素的制约,加上自身缺少轨道交通相关的设计研究部门,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着严峻的生产安全形势。如何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探索一条有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轨道交通客流、完善运营组织方案并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基于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从网络、线路、车站三个层次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发展规律和时空分布特性。针对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几点建议:考虑车站周边开发强度对客流的影响,不断完善车站周边配套设施;根据客流特征采取相应的行车组织方案;做好换乘站设计,满足乘客换乘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接驳环境;完善公共汽车交通接驳设施等。  相似文献   

10.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简称运管中心)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运管中心成立于2009年2月,作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综合性生产与管理单位,全面负责轨道交通网络层面的运营组织、协调、统筹、应急指挥、运营质量管理与对外联络等工作。中心不断以推进网络化运营转型为契机,以运营安全为核心,以新线接管为突破,以提升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为抓手,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继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功能布局规划确定轨道交通发展的基本框架,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发展协调决策的重要基础。实际规划中亟须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及编制规范性。以城市与多层次轨道交通互动发展为主线,结合相关规范要求,提出轨道交通功能布局规划的基本思路,包含制定总体目标、构思联系走廊、拟出概念架构、协调层次布局、形成功能方案等五个方面。以深圳市为例,说明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功能布局规划要点,归纳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轨道交通功能布局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2.
周干峙 《城市交通》2011,(1):12-13,19
缓解城市交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完全是专业技术层面,行政管理层面也十分重要.首先强调交通系统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去看待.以东京为例,从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系统,具体的交通技术措施和停车管理等角度介绍了交通系统的组织与设计.最后,提出要从改变城市交通规划观念、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城镇化比例、公...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缺少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标准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别,明确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和特征。在总结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长株潭4个既有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层次和建设标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以速度目标值作为功能层次划分依据,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划分为高速城际线、快速城际线和普速城际线三类。同时,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合理站间距,对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结合西安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与区域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乡统筹交通体系的一大支柱。不仅为城市中心区的出行提供方便,而且能使城市中心区与外围组团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缩小城乡经济生活差距,保障合理的通勤时间,为市区人口产业向城市外围扩散创造条件。从城市与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内涵出发,对城市与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轨道交通线网一体化规划的建议,为决策和设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轨电车系统规划设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有轨电车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认清其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功能地位和发挥的价值作用。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背景出发,解读有轨电车面临的发展机遇。探讨合理构建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设计思路,以及有轨电车如何适应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需要。重点阐述在有轨电车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实现与多层级轨道交通系统的协调、与城市空间用地的互动,以及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近年来发展迅速,固定资产总额快速激增,轨道交通企业的资产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资产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伦敦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梳理,提出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参考的借鉴经验.在充分考虑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际情况和国外经验启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主要对策:树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统一资产分类标准及登记规则;引入第三方管理和定期审核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资产维护与更新改造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进入大都市圈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普遍面临空间和时间紧约束。轨道交通由此成为大都市圈时空组织的战略选择,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中低运量公共交通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成为共识。面对大都市圈集聚发展、近中期通勤圈可能继续外扩等发展前景,提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重点围绕缩短出行时间和提高覆盖率等时空组织要求。进而通过差别化的空间政策和交通政策,耦合轨道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促进轨道交通轴带功能集聚。最后,强调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加强一体化衔接规划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主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实现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