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改变深圳市龙岗西片区产强城弱、东片区城强产弱的问题,龙岗区提出大运新城扩容提质,打造区域综合服务高地和东进战略核心引擎.功能定位的提升对大运新城的综合交通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教育、产业及体育用地的交通特征,研判现状交通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项目经验,从轨道、道路、公交慢行、智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大运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策略,支撑大运新城发展.为类似的复合型片区的综合交通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往往编制时序不同,导致控规调整后城市轨道交通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引导片区土地开发、集散客流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总结东京、首尔、新加坡、香港在新城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无锡市蠡湖新城为例,探讨控规调整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基于控规调整后的交通需求变化,提出轨道交通4号...  相似文献   

3.
开发郊区新城是城市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从土地利用、对外交通、货运交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新城交通规划的目标,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发郊区新城是城市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从土地利用、对外交通、货运交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新城交通规划的目标,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城市新城的规划缺乏新城与主城协同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造成众多的不协调问题,如新城与主城间交通走廊拥堵和"鬼城"等.因此,本文基于新城、主城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交互关系,提出面向新城规划的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模型建模方法.通过为主城与新城分别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块、...  相似文献   

6.
通勤交通问题是困扰大城市发展的普遍难题,城市通勤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建设高质量交通体系、人民满意交通的关键点。通过手机信令数据进行职住地识别,获取通勤OD数据,分析北京市总体职住分布和通勤交通特征,深入挖掘45 min通勤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聚焦重点地区,对北京市大型居住组团、重点就业功能区以及新城地区职住分布和通勤交通特征进行分析,剖析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与建议:1)提高区域内用地混合度,提升区域职住平衡水平;2)提高新城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运行组织水平;3)持续推动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推动新城基础设施完善优化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苏州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从研究地区经济及交通区位、分析地区交通格局的长期发展趋势着手,通过对宏观发展环境、区域交通发展规划以及周边地区交通规划等的分析,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城镇分布及产业布局,以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交通引导需求的理念为出发点,提出地区高速公路网的合理规模和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市珠江新城为例,介绍了微型中央商务区交通影响分析的操作方法,并论述了交通影响评价对于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优化作用和微型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结果对微型中央商务区的科学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快速发展中的郊区新城交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城是引导城市外部空间合理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新城与中心城之间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是新城能否起到有效分担中心城市人口和就业压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上海南桥新城作为分析案例,对郊区新城在快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用何种交通模式和交通对策作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北京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06年,11个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相继开展.从新城土地功能规划的特点出发,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北京市并没有摆脱"摊大饼"的可能,过早强化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走廊,会使交通问题更加复杂;相对滞后的公交发展速度,使新城面临着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危险;土地开发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同步,给新城交通带来深层隐患等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基于城市单元的概念,探讨其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社会属性,分析城市文化生态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在两种属性上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指出应适当限制交通系统在自然生态属性突出的城市单元中的规模,努力做到两者的相互融合;针对老城区应尽量减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对单元文化肌理的冲击,针对新城区应注重交通与土地开发一体化,形成绿色交通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最后,针对居住、商业、交通枢纽等具有不同主功能的城市单元提出不同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雪铭  许妍 《城市交通》2008,6(3):72-78
城市交通网络演变对居住空间扩散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对大连市交通网络演变特征及相应的居住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连城市交通网络对居住空间扩散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网络和居住用地的分形分维特征均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两者的分形特征呈高度正相关,城市交通网络发展对居住空间扩散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交通规划,对大型“城中型”风号区交通规划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首先提出大型“城中型”风景区的概念,明确其交通规划思路应包括景区交通特征分析、景区交通发展战略和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然后,在对东湖风景区交通现状、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整体交通体系的组织模式。最后,总结了景区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内容,对东湖号区交通需求分析、“外疏内导、公交优先”的交通策略、停车场(库)规划、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人拥有交通权的出行服务——法国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ic  Le  Breton法 《城市交通》2010,8(6):17-24
以法国为例,就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交通权利展开探讨。从主管机构的角色分析入手,对其采取的区域政策、社区政策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并分析了公共交通票价补贴政策的变迁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社会工作者角度,归纳了社会工作机构针对弱势群体的交通支持措施的创新类型,分析了创新原则、局限性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智能交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智能交通的概念已被社会所接受,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智能交通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物联网的出现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一条新道路。首先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和结构;随后分析物联网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并重点阐述物联网与智能交通之间的联系,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最后,展望基于物联网智能交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欧洲绿色交通发展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探索了绿色交通涉及的因素,指出可持续交通层面下的政策目标。对实现这些目标可以采取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包括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交通政策的干预。基于欧洲经验,总结了交通政策的效果和作用,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交通管理、运营措施、信息和宣传、费用等。最后,针对实施交通战略过程中存在的体制、可接受性、财政三方面的阻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精细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承运人正在从传统的运输方式转向更为精确的运输组织方式,以满足委托人日益个性化的运输需求。针对这一变化,从运输系统工程思想出发,提出了一个精细运输的概念,以解释当前在信息技术影响下运输业面临的新的变化。分析了精细运输的产生背景和精细运输的特征,提出了运输企业实现精细运输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与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城市交通运行改善带来新的契机,城市交通与信息化是一个对中国未来城镇化模式影响非常深远的命题。首先从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交通服务、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等六个方面阐述中国交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总结交通信息化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信息发布以及社会关注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交通信息化应更关注城市交通、都市圈交通的特点,在认识城市交通本质和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最后,强调智能交通信息化发展目标应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应考虑公众、企业、政府层面的不同诉求进行交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9.
空间运输联系反映了地理单元间的经济联系,是考察区域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依据。首先,基于全国和省域层面运输联系数据,对中国区域尺度运输生成、增长、交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尺度空间运输联系呈现明显的分区差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全国的中心地位突出,运输联系呈现明显的区域化态势;中部地区受沿海经济中心吸引影响,运输联系处于离散状态;西南地区表现出与经济封闭性相对应的边缘且相互孤立的运输特征;全国层面呈现明显的以沿海为中心、以中部地区为主要腹地的大尺度物流运输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外源导向的经济特征、距离约束、运输成本的变动三方面解析空间运输联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最后,从交通角度对川渝、中三角地区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国内相关的报刊文章、学术报告以及政府部门文件里,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相关基本概念的表述和含义很不一致,基本概念定义的不一致和使用的不准确,不利于加快推进中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此,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各种相关理念和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性,提出了基本运输方式、高级运输方式、综合运输方式、综合运输体系等基本概念的新定义.根据新定义,综合运输方式等同于多式联运方式,而且,多式联运等高级运输方式是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最后建议,在中文用语中应该以“多式联运”替代“综合运输”,以避免综合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体系在概念使用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