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介绍可持续理念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包含交通网络的构建与交通设施供应两个方面,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使城市交通规划实现预期的绿色交通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发展要求和低碳交通发展理念,研究了在构建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规划中如何践行低碳交通发展理念,为和谐交通与可持续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交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交通这一概念为中心展开讨论。可持续交通宽泛地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在交通领域的原则。随着可持续性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渐扩大,在它的定义、应用和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不同观点。着重讨论可持续交通,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可持续交通,包括:1)将可持续性或者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关于可持续性的不同方法和定义之间的冲突;2)对可持续交通以及交通领域对其理解的探索;3)使用指标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应用。然后识别了通往可持续交通之路的若干挑战,包括缺乏清晰定义、可持续性的固有冲突、可持续发展的跨领域本质、各种工作框架和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因素和交通领域实践中的不同观点。基于在该课题上的研究积累,总结解决这些问题的工作框架,提出因地制宜、注重结果、整体的方法来解决可持续交通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能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使大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以北京市海淀区大西山风景旅游区交通规划为例,阐述该规划方案的特点,并提出风景旅游区交通规划的新方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为产业化提供条件,并体现人文特征,进而得出风景旅游区交通规划应以可持续性发展为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商业中心区步行街交通规划——以王府井步行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颖 《城市交通》2000,(1):12-15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在商业中心区建设步行街的热潮,这种现象反映了步行街作为一种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繁荣商业经济的规划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理解和重视。在商业中心区建设,特别是将原来做为机动车通行道路的街道改造为步行街,十分有必要对步行街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和制定周密的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来保证步行街建设的成功。本文通过以王府井商业中心区交通规划研究为例,试图分析以商业中心区步行街建设为主题的交通规划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市实际规划为案例,介绍了游憩交通规划的目标确立、发展策略研究、规划方案制定.在常规的旅游交通规划基础上,兼顾了市民休闲、健身等交通出行需求.在充分结合了游憩设施和交通枢纽设施并统筹考虑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了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制定了特色游憩交通线路方案,从而引导游憩交通的合理出行,促进游憩交通与城市生产/生活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引入"绿色交通"新理念,并将其与城市交通规划有机结合,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同时,对多种绿色交通方式和换乘枢纽在社会、资源和环境影响上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功能空间分化明显、交通需求多样的背景下,不考虑城市区域差别编制的综合交通规划在引导城市发展、解决交通矛盾方面的作用日渐式微。在剖析传统综合交通规划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差别化策略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交通发展战略、交通系统规划、近期实施阶段应用的技术路线。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划分交通分区并确定其合理的交通模式。同时,系统探讨差别化策略在道路网络规划、公交系统规划、停车系统规划、交通政策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高校的扩张与合并,新建校区或大学城的规划建设速度加快,校园内部交通、校区间交通已经成为社会和师生关心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通过分析校园空间布局和校区师生出行特征,研究校园交通系统本身的规律性,以绿色交通为理念,探讨大学校园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顶层战略,建设资源集约型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交通是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市南部新城为例,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强化绿色交通组织管理,营造绿色化土地开发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建设目标.采用面向全过程的交通体系研究方法,同时探索新形势下绿色交通规划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1.
谢志明  徐士伟  邓兴栋 《城市交通》2012,10(6):14-21,13
为解决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运输低效问题,积极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快建立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成为当前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从空港、海港、陆港等方面剖析了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最后,在分析广州市面临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珠三角区域竞争与合作加强等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国南方交通枢纽中心的功能定位,以及构建"一核三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格局。  相似文献   

12.
伴随城市功能提升与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超大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对长远的发展战略做出优化调整。通过解读纽约、伦敦、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新一轮城市战略规划报告,总结各大都市未来10~20年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相关策略,指出其战略共性,包括加强枢纽对外服务辐射能力、实现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和安全的交通服务等。结合对中国超大城市交通发展特征与趋势的判断,从枢纽功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交通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管理5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发展规划编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规划作为指导和组织各省市综合交通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五年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的变化。指出当前中国缺少国家或行业层面的编制导则,各省市制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时,在工作形式、规划内容、规划步骤、规划成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重点分析五年规划指标可比性、发展导向性、规划编制深度、执行效果评估持续性等问题,进而提出面向各省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编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化城市群是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简要介绍了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概况及分布,结合当前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这一系统的层次及特点。从规划原则、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需求预测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群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方法。最后,从战略层面提出了系统的布局规划要求和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5.
陈小鸿  杨超  林航飞 《城市交通》2007,5(5):28-32,27
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规划过程提供技术和决策支持,是当前中国大城市ITS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面向规划决策的交通信息平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长期、全面的数据采集和信息提炼,实现交通规划建设决策的科学化.首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面向规划决策系统的用户--管理决策者、交通技术人员、公众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系统软件和硬件架构;对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介绍了如何应用上述设计方法实现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城市交通仿真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构架、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将成为提高交通部门决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新的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深圳、香港共同发展国际性城市需要国际交通枢纽体系的强力支撑。首先介绍了深港都市圈交通发展现状,并由此总结存在的问题。围绕深港共建国际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目标,制定深港共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家级铁路枢纽的对外交通体系发展策略以及高度一体化的内部跨界交通体系发展策略,并紧密结合深港都市圈空间格局及交通发展态势探讨深港交通合作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组织往往面临再构需求,同时也对交通体系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亟须建立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方法与路径,研究在远期战略与近期建设间面向过程的连续性、弹性规划的技术思路。在梳理现状交通规划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组织与交通系统互动演变机理,提出城市—交通互动发展模型。以需求弹性为切入点,构建面向过程的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分析框架,明确弹性规划实施路径与核心要点。包括基于需求弹性的多层次规划协调机制、弹性项目库要素结构、动态监测及评估体系,以及城市—交通互动视角下的弹性项目库实施机制,从战略层面寻求面向过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弹性规划路线。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改善城市交通实践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改善城市交通的完备目标,城市交通发展方案的全面含义,以及最佳城市交通发展方案的界定与标准等问题.将城市交通系统所寻求的目标划分为“功能目标”、“环境目标”和“资源消耗目标”三类,并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手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10年,深圳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下降38%,未来如何构建自行车交通系统亟须探讨。首先通过对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出行需求与特征、公众意见调查等分析,指出自行车道、停放设施不完善是导致自行车出行比例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深圳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影响因素及前景分析,结合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重点从区域差异化发展、自行车道网络、自行车道、自行车停放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六个方面阐述构建与公共交通和谐发展、骑行环境友好的深圳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