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陈佐 《中国铁道科学》2001,22(3):126-132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该环境物质、能量、信息的转运传输功能,维系着城市和生产与消费的平稳运行。然而,城市交通的发展在促进并改善城市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同时,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城市机动车和交通量的迅猛增加占用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和能源。同时,也对城市区域的大气环境、声环境、城市气候及温室气体产生明显的影响。为避免城市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绿色交通网已成为当今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研究分析证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明显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大大缓解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以及舒适、安全、快捷的特性逐渐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公交骨干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21世纪生态化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新建以及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由此引起的线路环境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应用实例,对某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连接线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城市轻轨交通系统之一的独轨交通,虽然具有与其它轻轨交通相同的起步和发展环境,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推广与应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难度要求较高,而运输能力却并没有多大提高.进入上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独轨交通的技术逐渐成熟,再加上其对环境的友好性、适应性的优点,独轨交通受到重视并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的研究状况,分析了振动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振动产生的原因,列车速度影响,振动的持续时间、强度分布等特点,以及地面铁路、高架轻轨、地铁列车等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振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地铁交通引起环境振动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频域内准确预测地铁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特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实验室锤击激励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对不同振源特性下隧道-地层-建筑物振动传播体系的传递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地层/建筑物体系的传递率函数是传递系统的固有特性,与振源的幅值大小、幅频特性等因素无关;可以采用多点锤击激励激起的隧道-地层体系的传递率函数代替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隧道-地层体系的传递率函数;基于锤击激励试验的地铁环境振动响应传递率函数预测方法可以实现时域和频域内准确定量预测地铁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它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优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适用于大中城市,城市的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可分为城市铁路,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城市有轨电车,独轨铁路,磁浮铁路,机场联络铁路,新交通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预测地下线的环境振动影响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依据北京市DB11/T 838—20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中的振动预测模型,并对地下线工程条件和预测点的情况进行简化和假设,预测距离为0~60 m、线路埋深为10~20 m、取不同类型建筑物预测点的环境振动值,根据GB 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所执行的环境振动标准值,分析各预测点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线路的埋深越深,线路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越远,建筑物的等级越高,则环境振动预测值越低,建筑物受到的环境振动影响越小。因此建议:根据振动影响范围和达标距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合理确定振动控制距离;当地下线穿越中心城区时,应根据环境振动影响预测结果和超标情况,确定合理的减振措施等级。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隧道附近,对于环境振动要求较高的特殊建筑物和精密仪器,地铁列车通过时引起的环境振动影响不容忽视。基于动力反应分析理论,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某地铁开通后将对附近建筑可能造成的振动影响,同时对波阻块的减振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建筑物环境振动中,竖向振动在幅值上与水平振动相当,10 Hz以上的振动是环境振动隔振减振的主要对象。波阻块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其减振效果随波阻块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0引言建立一个有效的交通联络网,服务于城市工业区,居民区和文化中心之间的强大客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发达的客运交通系统中,公交运输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筑物密集的条件下,解决城市交通最合理的方法,就是修建一个发达的地铁网。地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主要城市相继开展了以交通为主要目的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2009年底.中国已有10个城市、33条线路、约933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37个城市中,国家已批准27个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预计到2015年前后,这27个城市将建设2000多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北京、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尾气对于城市环境的危害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就对人类健康的具体影响少见阐述,其对环境危害究竞多大的定量分析并不清晰也不多见。此文试从环境工程学角度研究对此进行剖析。根据历年经济、交通数据,分析、预测中国城市经济和机动车交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发现中国城市机动车交通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爆发期,从而造成中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恶化,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减少因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恶化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构筑城市绿色交通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使城市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与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日趋严重。此文倡导绿色交通理念,通过对城市交通方式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对城市绿色交通基本内涵的探讨,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思路,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和交通规划。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为此。国内各大城市均开始建设或筹划建设运行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高投资使许多城市望而却步,即使是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也感到投资压力巨大。因此,为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4.
列车对周围地面及建筑物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夏禾  张楠  曹艳梅 《铁道学报》2004,26(4):93-98
通过铁路桥梁和铁路线路附近的两次现场试验,研究列车对周围地面和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桥墩的点振源,还是作为线路的线振源,铁路附近地面环境和建筑物地板的振动均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随距线路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但在距线路一定的距离存在着一个振动放大区。对于多层建筑物,较高楼层的振动大,轴重大的列车引起的振动较大;实测铁路附近的楼房地板振动很大,已经超过了我国环境振动控制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城市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状况,正在计划和筹建高架轻轨交通系统.由此引发的噪声影响也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对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一个电气化铁路与地下铁道相当发达的国家,1975年(昭和50年)初国土交通省下达了《地下铁道的火灾对策基准》和《地下铁道火灾对策基准的处理细则》.制定了关于火灾对策基准详细的操作与说明。而火灾对策设备是按照日本国土交通省令、建筑基准法、消防法以及有关官厅的指导制备的设备。包括地下建筑物的不燃化、防灾管理室(防灾中心)、应急电源设备、避难引导设备、警报设备、通信联络设备、排烟设备、灭火设备,以及与防灾管理体制的整备义务相关联的设施。  相似文献   

17.
地铁交通引起地面振动的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某地铁1号线沿线典型区段地铁引起的地面振动实况和振动特性及其传播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诱发地面振动的振级主要由测点到轨道中心的水平距离决定,并且在离开地铁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范围内,存在一个振动放大区;地面振动存在一个主要的响应频带,在此范围内的建筑物若其自振周期处于这一频带,则会受到地铁交通的显著影响。此外,还对地面振动实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为评估地铁运营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城市轻轨交通的机遇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德国的维尔茨堡、汉诺威、不来梅和法兰克福为例,介绍了欧洲发展城市轻轨交通的背景和状况,分析了上述城市轻轨交通系统的不同特点。并从轨道线路走向与布局、车站建筑、车辆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轻轨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认为发展轻轨交通是我国大中城市解决交通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轨道减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我国大城市内大力发展“安全”、“正点”、“快捷”“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己为社会各界形成共识。但城市轨道交通也随之给城市带来诸如超标的振动和噪音等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如何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振动和噪音,给科研设计人员提出了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地面道路交通日趋饱和甚至拥挤,而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无废气污染、不干扰地面道路交通等优越性,因此,采用“上天入地”的立体化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兴建城市轨道交通,或规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在我国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轨道交通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振动、噪声、日照、电磁辐射、景观等,其中运营期的噪声、振动影响尤为突出,明显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也是国外地铁附近居民对地铁部门投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