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应对IMO提出的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降低船舶EEOI值,本文分析了EEOI的数学计算公式以及简化公式,并以某8063TEU大型集装箱船为目标船,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船舶能效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分析了船舶航速、航期、载货量、航程对船舶EEOI的影响,同时研究分析了EEOI对航速、载货量、航程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航期的增加船舶EEOI逐渐减小;EEOI对航速的敏感性最高,对载货量的敏感性其次,而对航程的敏感性较低;降低主机工作负荷从而降低航速,以及提高船舶载货量都能有效降低船舶EEOI值,而增加航程则对降低EEOI值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IMO提出的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降低船舶EEOI值,本文分析了EEOI的数学计算公式以及简化公式,并以某8063TEU大型集装箱船为目标船,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船舶能效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研究,分析了船舶航速、航期、载货量、航程对船舶EEOI的影响,同时研究分析了EEOI对航速、载货量、航程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航期的增加船舶EEOI逐渐减小;EEOI对航速的敏感性最高,对载货量的敏感性其次,而对航程的敏感性较低;降低主机工作负荷从而降低航速,以及提高船舶载货量都能有效降低船舶EEOI值,而增加航程则对降低EEOI值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和能效营运指数介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斌 《世界海运》2012,35(3):23-26
控制CO2排放一直是航运界关注的焦点,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2次会议以MARPOL公约附则VI修正案的方式通过了具有强制实施效力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规定。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能效营运指数(EEOI)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可采取的减少CO2排放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21世纪,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使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认识的更为深刻。旨在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5月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通过,并于1994年生效。国际海事组织也积极投入制定远洋航运业CO2减排政策的制定中,并推出了SEEMP、EEDI和EEOI等措施,并在MAPPOL附则6修正案中要求强制执行SEEMP和EEDI,并于2013年1月1日起生效。本文介绍了CO2减排的相关国际政策法规以及远洋航运业内的专业标准,并对SEEMP和EEOI在航运公司的具体应用,并对能效管理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航运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CO_2这一现状,欧盟通过了EU MRV法规,旨在对相关船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报告、验证"。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大多通过降低航速达到减少排放的目的。此外,列举说明影响EEOI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船舶能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5万吨油轮70个航次的EEOI进行计算,分国际航线、国内固定航线和国内不固定航线三种情况分析不同航线对EEOI的影响,以及不同航线各航次主机、副机及锅炉对EEOI的贡献率,航行和在港对EEOI的贡献率,载货量、载航比和每海里耗油量对EEOI的影响。结果表明:船舶能效国际航线优于国内航线,国内固定航线优于随机航线;不同航线副机的EEOI贡献率基本维持在20%左右,而主机和锅炉的贡献率在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中显著不同;国际航线中航行和在港的EEOI贡献率基本一致,而国内航线中大部分燃油消耗于在港期间。最后提出船舶能效管理的几点建议:一是合理规划航线以减少空载率和空载距离;二是公司应根据船舶类型和航线的不同在能效管理考评中区别对待;三是在有关排放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应充分考虑不同航线和船舶类型对EEOI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国内外比较关注的船舶CO2排放和国际上对海上运输船舶CO2排放控制的要求和趋势.认为我国内河船舶CO2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控制将对内河船舶运输带来较大的影响.从新建船舶和现有船舶两个方面对如何降低船舶CO2排放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船公司而言,紧密契合船舶能效管理指标EEOI要求,以提高燃油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运输作业C02排放为重心,在当下全球航运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更具有降本增效、提升效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6,(7):26-30
在2012年通过的《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制订导则》中,IMO推荐使用船舶营运指数(EEOI)作为设定自愿性能效管理目标和能效水平检测的指标。以某多用途船为例,通过实际航行数据,计算该轮年度和航次的EEOI,对航次内各航段的EEOI值进行分析,最后从航速优化、最佳纵倾、船体清洁度、螺旋桨和废热回收等方面总结降低EEOI的措施,可为该船型在特定航线的能效管理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船舶的EEOI计算和能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围绕船舶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能效运营指数(EEOI)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如何降低航行船舶的能耗和废气排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基于SHIPFLOW软件模拟船后不同布局的预旋三角导管对阻力、自航因子和各效率的影响,优选出性能较好的布局,并通过水池试验验证。为船舶节能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数值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船舶能效营运指数(Energy Effciency Operational Index,EEOI)与航速、水道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寻找最优主机转速来实现航速优化是降低EEOI的重要方式。引入矩不确定鲁棒优化(Distributional Robust Optimization under Moment,DRO-MU)理论,并建立模型,计算上、下水工况,考虑多航段内水流速度的不确定性分布,以各航段的主机转速作为设计变量,航程时间与航速限阈作为约束条件,通过以追求最小EEOI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得到鲁棒性较高的分段航速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约束范围内有效改善船舶的EEOI能效特性,且能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更具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热点扫描     
EC准备采取措施减少航运业CO2的排放量如果国际海事组织(IMO)没有在2009年制订出限制或降低船舶CO2排放量的方案,欧委会(EC)准备采取行动减少航运业的二氧  相似文献   

13.
纵倾优化下的船舶能效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伊凡  张剑  张跃文 《船舶工程》2015,37(12):31-34
通过Fluent数值计算和Simulink建模仿真的方法,建立船舶的CFD计算模型及能确定转速(n)-航速(V_s)-船舶能效营运指数(EEOI)间对应关系的船舶能效准稳态仿真模型,进而分析不同工况下纵倾变化对船舶营运能效的影响。以定转速航行模式的46000t油轮为目标船,经模型的计算和船模试验的验证,发现适当纵倾可提高目标船的营运能效。结合相关海事公约法规,计算目标船的最佳纵倾在艉倾2.61m处,可降低EEOI达0.8%。  相似文献   

14.
欧盟认为,IMO及其成员在减少CO2排放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EEDI,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提高船舶能效和减少海运CO2排放的约束性措施.它为提高新船能效设立了标准.预计到2030年CO2排放大约降低25%~30%.因此EEDI将被世界绝大部分的商船队应用。IMO决定.对建于1999到2009年间的船舶的平均能效基线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最小化船舶待泊损失费和泊位闲置损失费之和作为目标函数,以岸桥装卸单位吞吐量CO2排放量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低碳型集装箱码头岸桥配置优化模型。同时,通过对比考虑岸桥装卸单位吞吐量CO2排放量约束条件前后的岸桥配置优化结果,分析碳排放约束条件对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约束条件后的岸桥配置优化模型能够对原配置方案造成影响,可以通过岸桥的重新配置降低岸桥装卸单位吞吐量的CO2排放值。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化》2010,(11):29-29
<正>为有效控制船舶营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IMO海环会第59届会议制定了包括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能效营运指数(EEOI)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等在内的相关文件,对航运公司监控船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出量化要求,也为公众对航运公司能源管理水平的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荣明 《船舶工程》2019,41(12):前插16-前插22
正2016年《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制定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及实施安排,开启了低碳化经济的历程。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于2018年召开的MEPC72次会议明确了海运业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初步战略目标:将进一步加强对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要求来降低碳排放强度。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船舶单位运输功的CO2排放,到2030年降低至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测试仪器的选型以及测试系统的搭建,构建出一套检测大型船舶辅机尾气排放的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实际船舶辅机排放测试中测得某在岸船舶在300 k W和600 k W两个工况下NOX、CO、CO2以及颗粒物的排放特性,并分析了测试工况对排放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燃油品质的内河船舶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某内河船舶于苏州河某航段进行了分别燃用B0(纯石化柴油)和B10(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生物柴油体积比10%)的实船放对比试验,探究了燃油品质对内河船舶PN(颗粒物数量)、CO、THC和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河船舶燃用B0和B10时的PN随粒径分布相似,在离港、进港和低负荷工况时呈双峰对数分布,在巡航及中、高负荷工况时呈单峰对数分布;○2内河船舶燃用B0和B10时,PN、THC、NOX排放均随负荷变大而升高,而CO排放则先降低后升高;○3相对B0,内河船舶燃用B10时PN、CO排放下降、THC和NOX排放上升,离港、巡航、进港时PN排放因子分别降低13.82%、8.21%、46.44%,CO排放因子分别降低20.87%、34.75%、17.60%, THC排放因子分别升高33.68%、26.00%、14.15%,NOX排放因子分别升高1.33%、13.92%、8.93%。  相似文献   

20.
对某船用中速柴油机的电控化改造前按推进特性进行了排放试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机低转速、低负荷区CO排放浓度低,HC排放浓度高,而高转速高负荷区CO排放浓度高,HC排放浓度低;NOx排放浓度最高位于800r/min附近,而NOx比排放随转速和负荷的升高而降低,其变化趋势主要受油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