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完整性表示安全相关系统实现所要求的安全功能的能力水平,安全完整性等级的确定在系统安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安全要求阶段进行.基于IEC61508定义的风险降低原理,给出了一种可行的确定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流程,重点研究了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类安全完整性等级确定方法.定性方法基于对风险后果和发生频率的定性分析直接确定安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半定量和定量方法通过对实现安全功能的子系统或设备失效概率的量化分析,得到安全功能的平均要求时失效概率,进而确定安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最后,使用半定量的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分析了车站联锁系统道岔故障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计算机联锁系统中存在的3部分通信及其对联锁系统的不同影响,描述了通过相互隔离的网络结构,避免不同通信间的相互干扰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并具体阐述了通过容错技术、软件处理提高联锁系统内部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计算机快速、高效、具有记忆功能的特点,无论在联锁功能,还是在设计、处理方法上都较继电联锁更为创新、优越,打破了网络线的概念,实现了继电电路无法实现的一些功能。同时,为实现铁路信号的故障-安全原则,采用了各种软、硬件容错冗余技术.对计算机联锁系统中采用的容错冗余技术、多机(双机、三机)之间的同步方法、某些功能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以联锁计算机为核心的集中控制方式,该部分一旦出现硬件故障,其影响面会很大.为了提高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MAS技术实现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对系统中的Agent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相应Agent的模型,对该模型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举例站联锁功能的仿真,分析了系统的联锁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由于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有效的改善了联锁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中联锁关系关键依靠控制大量的数据交换来实现,因此,可靠而高效的数据通信方式十分重要.本文描述了以Linux为平台,在某铁路局已经投入使用的计算机联锁系统中进程通信实现方法.主要讨论了Linux进程通信中的两种方法:共享内存和信号量.  相似文献   

6.
车站联锁系统行为验证与数据确认的形式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站联锁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安全苛求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行为进行验证并需确认数据的正确性. 为此,通过分析联锁系统的设计规范,基于RODIN平台并使用Event-B语言,辅助使用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图工具快速建立系统的初始模型,以自动生成模型文件并描述出各系统属性与事件流程;基于精化策略分层建模,对各层模型的证明义务进行定理证明,验证了系统的各项属性,得出可靠的通用功能模型;基于实例车站,对模型的公理进行了验证,同时实现了对联锁数据的确认;通过形式化验证过程,结合给定场景联锁数据的有效性确认,发现并纠正系统需求及分析过程中造成的潜在行为缺陷;通过功能仿真与验收测试,进一步确认了通用模型与联锁数据的正确性. 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高了基于模型开发过程的准确性与层次性,验证了系统通用行为状态,且结合公理验证,实现了联锁数据的确认,并能基于模型进行功能场景仿真与测试,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系统通用功能原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从电气联锁到计算机联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气联锁系统正被计算机联锁系统所取代。本文讨论了在计算机联锁系统中联锁功能的某些改善和联锁软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准点、可靠是整个铁路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高速铁路尤其如此。本文介绍了实现高速铁路安全高效功能通信技术的内涵及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并从国外先进国家发展的成功经验角度出发,就其今后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7年,INMARSAT-F站将取代A站。事实上,INMARSAT-F站的功能将不仅仅限于替代A站,利用它还可以实现很多其他功能。因此如何充分开发F站的扩充功能,使F站价值最大化,是目前远洋船队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为解决在航行船舶上实现船岸图像通信,更好地遥控解决船舶现场中的实际问题,拟定了一套船岸多媒体传输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0.
信息安全是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铁路缺少统一、标准化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伴随互联网售票系统等一批新的业务系统的应用,生产系统不可避免与外网互联,安全威胁日益加大.本文提出了安全管理中心和铁路PKI/CA认证中心支持下的安全计算环境子系统、安全区域边界子系统、安全通信网络子系统保护三重防护技术体系结构,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基于该体系并结合互联网售票系统的特点,对互联网售票的安全体系建设展开了研究,可为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机联锁系统的硬件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标准化模块结构构成微机联锁系统,并通过硬件冗余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达到对铁路车站信号控制的目的;并对其各构成模块及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保障列车在车站范围内安全、高效运行的实时控制系统,它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这首先应该解决实时性的问题,针对基于Linux下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实时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实时性模块给出分析,采用实时Linux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并对改进后的系统与原系统进行测试比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载波技术客车空调控制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客车空调控制装置采用传统的继电器一接触器有触点控制方式,设备复杂,故障率高.集中控制方式原始、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结合现代微控制器和通讯技术,分析讨论了各种控制器、温度采集及通讯方式,设计了一种以89S8252单片机为核心的,采用电力载波通信方式的客车空调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行业实施产品认证制度,对交通产品实施认证管理,是加强交通产品质量管理和规范交通产品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从源头上保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运输安全的需要,也是加快我国交通产品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和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乏合理的体系构建,国内城市出租车(包括巡游出租车与网约出租车) 服务站的发 展较为无序。鉴于此,在借鉴国际、国内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出租车服务站的定义、基本设施、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通过系统分析方法,根据基本设施的完备性、主要功能的全面性以及服务对象的针对性,将城市出租车服务站体系构建为两大类5 小类,提出了每类服务 站的功能定位、设施特点、建设条件与用地规模,分析论证了每类出租车服务站的建设合理性与有效性。对广西柳州市城区的实例分析表明,按照该出租车服务站体系规划的出租车服务站的设 施供应充足,可为城市出租车提供有效服务。该体系可有效解决出租车驾驶员“四难”等棘手问题,缓解出租车随意停车造成的交通风险,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微机联锁的可靠度与安全度对于指导微机联锁系统在铁路运行系统中的应用。在分析中,采用马尔可夫模型,并考虑故障覆盖率影响情况,对TMR微机联锁系统的可靠度与安全度进行了推导,得出TMR微机联锁系统可靠度与安全度的定量表达式,分析了在通常情况下的系统可靠度与安全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QUPLC、FXPLC为控制核心,MCGS为实时操作和监控中心,达到主站控制从站各电机的运行要求的目的。文中通过分析CCLINCK通讯的原理,研究了组态软件、QPLC、FXPLC、之间的控制以及通讯操作,包括组态软件MCGS和QPLC之间的组态设计,QPLC与FX-32MR和FX-32MT的通讯程序设计,并介绍了SFC顺序功能图在从站的设计,并介绍了SFC顺序功能图在从站的设计,实现仓库分拣系统的高效数据传输和稳定的系统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车站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安全性可靠性设计及其特点。介绍了一种微机联锁控制系统(JDWL)。该系统实现了6502电气集中的所有功能、软硬件设计上采取了诸多措施使系统具有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作业组织模式,可实现各站获益,整体加强,对提升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模型.模型以最大化两技术站的正点出发列车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启发式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得到货物列车解编顺序和配流方案.最后,通过对算例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协同配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技术站间协同配流作业明显压缩车辆在站总停留时间,增加了阶段计划内正点出发列车数,进而提高了技术站内线路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