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及高雄国际航运中心的没落;分别从高雄港的港区分布、集装箱航线、综合交通、港口管理、港口设施、腹地货源和航运人才等方面分析其优势;解析高雄港的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协同发展状况及航运软实力对其航运中心建设形成的制约因素;根据高雄发展远东国际航运中心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和策略,希望给有关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孙宏 《中国水运》2011,(3):10-11
与韩国釜山的自由港区政策相比,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政策环境和支持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大连保税港区政策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应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完善政策环境,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中央基于振兴老工业  相似文献   

3.
一、腹地经济发展是航运中心建设的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不仅从性质上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定义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也谋划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腹地边界。如果以大连为圆心.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圈.那么不仅中国的东北、华北,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大部分地区都在这个圆圈内。在这辽阔的地域内.按其地理位置和服务范围又可以分为核心腹地和中转腹地。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08,31(5):10-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加速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下简称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结合国家和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东北振兴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5.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连在东北亚港口群中的定位,概述大连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运输网络体系,认为大连已具备建立腹地型航运中心的条件,根据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SWOT分析的结果,提出大连地区应先着重建设腹地型中心,发展腹地经济,发展组合港模式,建设集装箱码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临港工业带,弥补腹地远距劣势,在腹地型中心较成熟的基础上,注重大连港的中转功能,与竞争港合作,构筑可服务于货物中转的集疏运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最终将大连建设为复合型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6.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辽宁港口资源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永健 《中国港口》2005,(5):37-38,42
世界经验表明,国际航运中心通常以港口群的形式出现,因此,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必须举辽宁全省之力,整合全省港口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并为环渤海地区更大范围内的港口资源整合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辽宁港口资源整合中的问题与原因1.港口定位和发展目标冲突大连早就提出航运中心的目标,2003年中央11号文件“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营口的目标是到2005年,建成现代化的集装箱区和适应现代化综合物流发展的物流存储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7.
综观曾经成为世界航运中心的各个港口可以看出,航运中心分为中转型航运中心、技术型航运中心、腹地型航运中心以及混合型航运中心.大连在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以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08,31(5):36-37
大连市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批复》(发改交运[2007]217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07]45号),为加快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按照《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市实际,  相似文献   

9.
<正>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地位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是对大连市和大连港口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仅对大连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我国对外开放全局、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化》2004,(12):55-55
为期两天的辽宁省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工作于11月26日在大连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就辽宁省如何发挥沿海港口整体优势,加快推进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做了全面部署。会议讨论了《大连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大连航运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对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航运中心的诸多要素中,口岸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建立东北亚航运中心需要发挥大连的口岸优势,良好的口岸环境是建立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重要保证,航运中心的竞争也是口岸环境的竞争。口岸环境包括航运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通关服务环境、航运市场环境、金融服务环境、海事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口岸信息环境等。通关服务环境是口岸环境中的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08,(5):24-24
从“2008上海国际航运高级论坛”上获悉,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锁定”两个体系:以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为目标,着力完善以“水水中转”为主要内容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着力建设以航运金融保险和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最近中央明确指出:大连要利用港口的优势和条件,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 11月15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大连市人民政府隆重举办了“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论坛”。原交通部部长钱永昌等19位国内外港航界老领导、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了演  相似文献   

14.
陈敬根 《珠江水运》2006,(Z1):25-29
21世纪初,中国提出了建设航运强国的目标,并相继做出了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重要决定。但一些国家和地区“担忧”中国航海实力的增强和航运强国的实现会给东南亚乃至世界构成威胁。对此,文章以时为航运强国的明朝及彪炳史册的郑和航海活动等史实论证了“不称霸”和“浸润文明”是郑和精神的主要内容。溯史及今,以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例,论述了中国实施航运强国战略是郑和精神的又一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中心,是与集装箱这种现代运输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集装箱吞吐量的多寡是检验航运中心所在城市及其腹地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建设深水集装箱枢纽港,提高港口货运集装箱率,已经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把集装箱化水平、集装箱吞吐量和中转集装箱量作为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尺度。 要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从集装箱吞吐量看,大连距目标还有相当距离。2003  相似文献   

16.
信息集锦     
中国将建三大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决定建设三大国际航运中心 ,包括香港、深圳港在内的南方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阮 )中远投资天津东凸堤码头改造项目中远集团日前宣布将完成收购天津东凸堤码头改造项目。此外 ,中远集团在该港的北港池区5  相似文献   

17.
<正>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角度,审时度势,做出一个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和深远意义的战略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个战略决定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就摆在我们各级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08,31(5):42-43
大连港口与口岸局作为大连市港口、港政、口岸、航运、物流等建设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几年来,始终围绕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港航立市”发展战略,从航运结构、发展方式、创新、服务等方面展开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大连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建设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是对大连在振兴东北经济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圈竞争所处地位和应发挥作用的科学定位,也是新世纪头20年大连实现提升位次、加快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大连市今后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提升城市功能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较之国内其他港口城市,具备深水大港优势、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科技优势、海洋产业优势和海洋管理优势等五大战略优势,这些特色优势为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连应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契机,突出发挥自身的海洋优势,依托深水大港,加快构建港口产业群、修造船产业群、水产品出口加工产业群、海洋渔业物流中心产业群、滨海旅游产业群等五大临港产业群,为促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