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4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重力式码头和板桩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重力式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计算惯性力时考虑了加速度系数沿码头高度的变化,日本规范在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的地震系数中包含着要求控制的变形。对于板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计算拉杆拉力和板桩墙弯矩时采用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6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多本手册中关于高桩码头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及与我国规范的差别。分析表明:美国规范明确了码头布置的规则性和不规则性、桩基布置原则及板-桩连接的钢筋细部规定等。抗震设计中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在叉桩使用方面的规定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贡金鑫 《水运工程》2012,(11):57-62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5部分,分析和比较了我国、美国和日本规范中高桩码头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表明:对于高桩码头抗震设计,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采用反应谱法确定地震力,日本规范则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结果作为输入的地震波,根据结构的反应确定地震系数.美国规范给出了多种码头变形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3部分。分析和对比了上述规范中抗震设计时场地类别划分、地基液化判别、动主动土压力和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对比表明,我国、美国和日本场地土的分类方法相似,但划分的类别数不同。对于地基液化,我国规范通过土的地质年代、黏粒含量和标准贯入击数采用两步判别法进行判别;美国港口设计手册采用地震剪应力方法进行判别;日本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复杂,采用土的均匀系数、标准贯入击数、等效加速度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综合判别。对于动土压力计算,各规范都采用经典的物部-冈部公式或以该公式为基础改进的公式。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该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此为第1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美国、日本港口规范、手册中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方法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情况及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指南》(2001)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贺飞 《珠江水运》2014,(13):58-5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港口码头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地提高。为了避免地震对港口码头带来的经济损失,就应该强化其抗震能力,这也是海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港口码头结构,然后对港口码头结构抗震设计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高桩港口码头结构的抗震设计,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港口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艺  孙国罡 《水运工程》2014,(2):200-203
随着国外工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涉及到抗震设计,而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规范与国际规范的规定相距甚远,抗震设计成为设计审批通过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收集并归纳了国际上水运工程挡土墙抗震设计地震系数的规定,为海外工程港工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为其顺利通过审批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泉 《水运工程》1996,(10):230-236
简略介绍根据我国港口实际,运用最新结构可靠性理论进行的港口结构的基本变量的数理统计工作,港口结构的可靠度分析工作,以及在以基础上制定的《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此标准是修改港工规范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完成了港口结构2设计由依靠经验安全系数定值设计法转变到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使港工设计具有明确的、科学的可靠性尺度。  相似文献   

11.
着重介绍英标BS8110与我国现行规范JTJ267-1998<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设计理念、材料特性取值、荷载系数、荷载组合、耐久性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大风天强淤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海域流速不大,徐圩港区规划航道线南北两侧断面,平均流速在0.20~0.40 m/s;波浪作用相对较大,年平均H1/10最大波高为3.58 m;徐圩港区南部紧邻粉沙质区,位于粉沙向淤泥过渡的边缘地带;徐圩港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以细颗粒为主,中值粒径一般都在0.01 mm以下,粘土含量在30%以上,属于淤泥质海岸性质;海域年平均含沙量在0.20 kg/m3左右,近岸河口或浅滩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0~0.20 kg/m3,外海域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 kg/m3以下;台风期间海域含沙量骤增,近底层含沙量可达5.0 kg/m3以上。根据国内其他港口大风天回淤问题的研究经验和对骤淤(或强淤)条件的分析以及与连云港港区的对比分析,认为徐圩港区航道开辟后,也会出现大风天强淤情况,但淤积的形式应完全不同于粉沙质海岸。  相似文献   

13.
当前港口工程勘察设计仍然以分散作业、单机操作,各工序、各专业彼此分开,以图纸、表格、文字互提资料的二维的、离散的作业模式为主,该作业模式不但效率低、资料共享性差,而且错漏现象时有发生。为改变行业现状,介绍全新的港口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智能化系统HIDAS的设计模式特征和研发状况。HIDAS以三维设计为基础,整合各专业生产流程,实现港口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专业的三维设计、全生产流程的无缝数据连接、可定制的自动化分析、可定制的自动化成果输出和多专业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现有主流的产品设计都已转向全三维设计模式为主,因而港口工程也逐步趋向全三维工程设计。文中提出实现港口工程全三维设计所需的三维CAD设计平台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港口工程三维CAD设计平台的构成与技术要点,同时还给出了实现该设计平台各个模块所需要的技术要点及实现这些技术点所需要的方法和思路。该设计平台以三维构件化设计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构件装配、结构分析、构件配筋、工程出图和协同设计等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港口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国在工程规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不同国家的岩土工程规范存在差异,随着海外项目的增多,需要对国外规范进一步了解掌握.介绍美标、英标与我国现行规范在岩土勘察报告、室内土工试验、现场标贯试验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地质指标的对比分析,为港口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李雪野  付超 《水运工程》2015,(11):72-74
对比分析了中、英规范关于码头船舶靠泊撞击能设计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运行业规范对影响船舶靠泊撞击能的因素考虑不全,计算结果偏小,动能系数取值不尽合理。建议修订计算公式中系数的种类和取值。同时,为海外项目船舶靠泊撞击能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