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型沉管隧道管节在外海航道附近系泊等待沉放安装时,会受到过往船舶产生的船行波作用力的影响。为避免船行波对系泊管节及结构造成破坏引起工程事故,文章采用国内外船行波公式计算、现场实测的方法,对沉管系泊等待时通行船舶的船行波波高衰减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适用于本工程的波高计算公式,并推荐了波高衰减计算公式。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Flory-Remery算法对船行波对管节的不同距离和方向的受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船行波对大型沉管的影响受力情况,提出了沉管系泊等待时对隧址附近通行船舶的预控措施,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工程施工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2.
沉管管节预制是沉管隧道工程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4种不同混凝土管节预制方式及工程应用实例,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重点对干坞法和工厂法进行了深入比选研究,最后对港珠澳大桥管节预制实施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超大型沉管在外海风浪流作用下的稳定定位,对沉管安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工况,选择确定适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系泊锚系,并结合施工研究优化了的外海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的快速锚泊定位技术。保障了复杂海洋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系泊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4.
林巍 《中国港湾建设》2014,(2):11-16,44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压舱水系统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项目的工程实践,结合方案制定阶段国内的调研成果,对压舱水系统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设备选型、制作、安装以及操作等进行综合论述。工程已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3年5月2日首节隧道沉管浮运以来,广州海事局历时1405天,已全部顺利完成对港珠澳大桥33节的海底隧道管节浮运和安装的安全护航任务。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七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六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后,终于安全到达距离伶仃主航道约2.8km、龙鼓西航道约1.3km的港珠澳大桥海底  相似文献   

6.
最终接头是沉管隧道安装的最后一节,其单位荷载不同于以往管节,沉降问题尤为关键。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为例,开展了基床稳定性试验,得到了不同厚度基床条件下荷载与沉降的相关参数,对最终接头沉降量控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7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6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安全到达大桥海底隧道沉放位置实施安装作业。为确保这次沉管浮运安全,3月5日,广东海事局局长陈毕伍专门赶赴珠海召集港珠澳大桥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广州海事局等相关单位代表召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30管节浮运安装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总决策会,研究部署沉管浮运的水上  相似文献   

8.
自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交建的建设者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8万t巨型沉管在茫茫大海上3次浮运,2次返航,终于2015年3月26日清晨6时浮运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565m。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沉管前两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现场指挥决策组果断决定:中止安装作业,沉管返航回坞待机安装。针对异常情  相似文献   

9.
港珠澳大桥遂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外海条件下埋深最深的沉管隧道工程,该沉管隧道断面大、管节质量大、混凝土抗裂要求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工厂化预制工艺进行沉管管节的预制。由于预制工艺复杂,项目前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众多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介绍了工厂法预制的工艺及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7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6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后,终于安全到达距离伶仃主航道约2.8km、龙鼓西航道约1.3km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放位置实施安装作业,7日8时40分对接成功。至此,历时1 417天,大桥海事处攻克了多项监管难题,圆满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全部33节沉管施工作业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任务,创造了海事部门"零伤  相似文献   

11.
沉管隧道深水基槽边坡的稳定性是决定沉管隧道方案能否可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单一方法分析沉管隧道深水基槽边坡稳定性有局限性。文章结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深水基槽边坡稳定性研究过程,提出通过建立基槽边坡与土体指标关系、边坡稳定性理论计算、实测调研对比分析、类似工程经验借鉴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和评价深水基槽边坡的稳定性并合理确定深水基槽开挖边坡坡度。目前正在实施的港珠澳大桥工程采用了研究结论所推荐的自上而下1:7、1:3两级变边坡型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求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安装过程中的运动位移,首先,利用ANSYS-AQWA软件建立了接头安装过程的系统水动力模型,得到了不同有义波高和波向下浮吊船的运动响应.然后,基于Kane方法建立了浮吊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将浮吊船的运动作为系统的输入,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接头的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接头在空中和水中的运动位移幅值差别很小;接头的位移幅值随着波浪有义波高的增大而增大;相对于其他波向,波向为0度时,接头的运动位移最大.该理论计算方法及相关结论可以为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的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港珠澳大桥超大断面隧道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超大断面隧道混凝土包括预制沉管混凝土和人工岛现浇隧道混凝土,具有强度高、结构尺寸大、服役环境恶劣、控裂要求高且难度大等特点。其中预制沉管采用工厂法预制,全断面浇筑,采取片冰和制冷水拌合混凝土、喷雾养护等温控措施;人工岛隧道混凝土现场浇筑,采取合理分段分层、冷却水管、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温控措施。从施工现场情况来看,均未出现有害温度裂缝,温控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温控目标。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港珠澳大桥香港人工岛工程的实际需求,论证各种防波堤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和三维势流理论对集装箱浮式防波堤进行设计计算.集装箱浮式防波堤消浪效果明显、成本低,解决了深水区格形钢板桩大圆筒的施工问题;大部分构件可利用废旧材料加工,符合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结构简单,具有快速安装、快速转移、快速拆卸等特点,便于周转使用.集装箱浮式防波堤在香港人工岛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作为一种海上临时挡浪结构,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合现有项目工程的航道使用条件,依据国内外调研成果及爯内河通航标准爲爯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爲,对有限水域内大型沉管的浮运航道进行设计,得出航道设计的宽度与深度等关键技术参数,并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沉管浮运航道的选择中得到应用,通过对沉管在现场实测应用中分析计算,得出沉管浮运的航迹线.分析及研究成果经过实际应用验证,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基槽开挖回淤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附近水沙条件及沉管开挖位置试挖槽回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二维潮流及泥沙扩散数学模型模拟了沉管开挖前后水流变化及疏浚船舶施工溢流泥沙扩散淤积分布,综合考虑疏浚溢流因素及自然泥沙回淤因素,结合回淤公式对沉管基槽开挖回淤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估算,结果显示挖槽后沉管基槽开挖位置流速减小40%~60%,流向更偏向垂直于挖槽基线;疏浚溢流泥沙扩散呈"窄条"型分布,泥沙扩散0.005 g/L浓度线最远范围不超过2 km,溢流泥沙主要沉淤至槽底内,两侧边坡也有所淤积,淤强低于挖槽底部。通过计算,基槽开挖后年淤积强度1.3~2.8 m/a。  相似文献   

17.
伍雄庄 《船舶工程》2020,42(S1):283-285
沉管运输安装工程船是连接岛屿和岛岸之间的管隧工程施工的必须工程装备,鉴于沉管需要在岸边的坞内制作,然后使用船只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安装。在如何实现海上运输安全、快捷、高效是当今的一大难题,回顾以往的施工,采用了驳船捆绑着沉管,通过多台拖轮进行拖行,此过程既耗时也耗费多方资源,更需要海事局配合保证航行区域无其他船只,以便驳船将沉管拖行。本文以中交一航局的深中通道项目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为工程应用实例,系统的介绍推进电控系统的设备配置、设计过程和控制逻辑。此技术方法应用于大型隧道沉管运输沉放工程船的运载航行寻迹及水下定位的推进电控系统领域。  相似文献   

18.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局部冲刷是大桥工程设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现场资料分析与物理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正态系列模型延伸法,在潮汐宽水槽中研究了淤泥质海床上人工岛周围流态变化和局部冲刷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洪季大潮情况下,东、西人工岛最大冲深分别为10.3 m和9.0 m,冲刷坑集中在岛桥结合部和隧道防护段及防撞墩附近;最大冲刷深度与人工岛的几何形状、流速、工程水域的沙土特性以及水深等相关,冲刷坑的平面形态则与岛型、水流夹角、涨落潮流速差以及潮流历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港珠澳大桥整体式墩台的吊装工艺进行探讨,研究满足港珠澳大桥预制构件吊运安装的吊点设计和预埋件设置,提出了港珠澳大桥超大型预制墩台构件吊运安装的解决方法,达到安全吊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