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铁为确保市民乘客出行安全和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确保轨道交通严禁明火、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规定严格执行,从4月16日开始,抽调警力,配备警犬,在人民广场站、徐家汇站、陆家嘴站等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对乘客携带的箱包实行开箱检查。  相似文献   

2.
地铁列车着火时旅客双向撤离的系统保障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撤离被困在地铁隧道中着火列车乘客时,香港地铁公司原来采用传统从上风口单方向撤离的办法。随着机场特快专线的开通,允许乘客在地铁上携带行李,引发车厢火灾的概率提高7。本文阐述了旅客双向撤离的新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3.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检速度的乘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中的乘客通行速度问题,设计了数据采样方案,赴北京地铁东单站对安检过程中的乘客安检时间、排队情况、随身携带的物品数量及大小、乘客性别等特征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回归分析发现,疏散区域的队列长度对乘客的等待时间与疏散时间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影响被检时间的因素中,乘客所携带的大件物品所具有的影响性最为显著,其次为乘客性别,最后是携带物品的数量。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影响地铁安检效率的显著性因素,对现有的地铁安检流程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杭州等新开通地铁城市的乘客乘坐地铁出行所具备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水平,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乘客基本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突发事件的反应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63%的乘客对于安全标识的含义、紧急报警装置等了解程度不高;87.88%的乘客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68.19%的乘客对于地铁这种特殊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表现出主动关心;90%以上的乘客未携带危险品进站乘车、未在站内/车厢内吸烟,安全行为较好;同时当地铁站内发生突发事件(如火灾、爆炸、停电、恐怖袭击等)时,57.58%的受访者表示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可以保持镇定的态度并能听从指挥。  相似文献   

5.
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可以采集大量乘客刷卡数据,可提供更全面的地铁乘客时空信息。对乘客的出行模式分析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预测地铁客流和制定运营策略。提出了分析地铁乘客出行模式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铁刷卡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其时空信息生成乘客出行链;分析反映乘客时空特性的聚类变量;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各聚类变量进行乘客聚类;分析潜在的乘客出行模式。以深圳地铁刷卡数据为例,对提出的地铁乘客出行模式分析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地铁乘客的乘车体验及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铁列车PIS(乘客信息系统)。基于前沿多网融合的架构理念,构建了新型地铁列车PIS的拓扑结构。在阐述新型地铁列车PIS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对实现这些主要功能所需的5个关键技术(乘客助听系统、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列车音视频智能分析及安全预警技术、车载乘客计数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新型地铁列车PIS可满足地铁列车智能化的需求,以及乘客获取互联网信息、乘车信息等需求。  相似文献   

7.
地铁环控通风系统的任务是在正常运行期间为地铁乘客提供舒适环境,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乘客,尽可能减少损失。不同城市的气候条件、室外温湿度差异很大,因此选用何种环控方案。应根据客观条件、工程造价、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此文以沈阳地铁车站为例,对通风方案和空调方案进行了CFD仿真模拟和对比分析,探讨了东北城市地铁车站采用通风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铁相继发生因拥挤而导致乘客跌入轨道.投轨自杀等安全事件,因此地铁安全问题在迅速发展的轨道车辆领域显得日趋重要。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安装屏蔽门或安全门,目前新加坡、法国等国家的地铁都装置了地铁屏蔽门系统,从而杜绝了地铁自杀事故的发生。为确保乘客不掉入轨道,在我国广州、上海、南京、深圳、北京、天津等一些城市也相继安装了地铁屏蔽门并得到许多市民的认可。然而,7月15日上海地铁屏蔽门夹死乘客事件却引起了各地地铁的普遍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闻乘客疏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广州地铁3、4号线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情况,对在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下的区间乘客疏散进行研究,探讨乘客步行、本线来车驳运和邻线来车驳运三种疏散方式的组织办法,提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10.
客室中扶手是地铁车辆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启动和制动过程中,客室中扶手会受到乘客较大的抓握力和冲击力,其设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安全。因此,地铁车辆内装中扶手的设计应在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乘客使用的安全性、手握的舒适性和普遍适用性。文章根据国内某项目地铁车辆客室中扶手设计,介绍了客室中扶手的设计原则、选材特点、组成、安装结构等,并结合乘客的站姿人体尺寸,提出了中扶手的设计高度建议,为后续地铁车辆中扶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铁站外导引标志有助于乘客快捷、准确地寻找地铁车站,以充分发挥地铁运营设施的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对比分析我国若干城市地铁站外导引标志,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南京地铁为例,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使南京地铁的导引标志更加完善,能更好地为乘客服务。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持续改进设备和优化人员运作,地铁发生5min以上晚点的事件已经大幅减少,但是晚点无法完全避免。地铁受设备故障或者外部事件影响造成列车晚点时,要及时发布晚点信息。发布晚点信息既要保证乘客知情权,便于乘客调整出行计划,同时要确定合理发布范围,不扩大负面影响。以广州地铁为例,分析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量化计算晚点乘客延误总量的方法,提出按照乘客实际感受发布晚点信息、优化晚点信息发布预案、引导乘客绕行晚点地点等措施,有效减少故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铁线网规模的扩大,地铁客流大数据不断产生并积累,其中包含大量信息。地铁乘客出行时间是反映地铁系统运行状况和乘客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地铁乘客出行时间预测没有充分利用客流大数据,因此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文章基于地铁客流大数据,整理了大量乘客出行属性和实际出行时间的数据集,并采用多种回归模型建立地铁乘客出行时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可较好应用于乘客出行时间预测,为乘客出行规划及运营公司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站台发生的乘客掉/跳轨事件是地铁运营的安全隐患。近两年来上海、北京地铁陆续发生了在站台候车的乘客掉落轨道而被列车轧死、轧伤的事故。可以说,在站台发生的候车乘客掉/跳轨事件,轻则造成行车延误,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事前如何做好控制减少掉/跳轨事件的发生,以及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妥善地处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我们地铁运营管理人员应该认真研究和探索的。现对广州地铁以往发生的掉/跳轨事件进行汇总分析,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单程票是乘客乘坐地铁的乘车凭证的之一,在地铁乘客中使用比例较高,随着线网密度的增大,客流量增长迅速,单程票的流失数量也随之增大,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较大。本文以南京地铁为例,根据南京地铁车票的种类与相关使用规定,分析了单程票流失的主要原因,并就南京地铁如何优化闸机功能、开展地铁基础知识宣传、开发新票种等以达到减少单程票流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冰  吴婷婷  王楚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3):后插35-后插36
在日常出行中,交通导向标志能够帮助乘客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地铁站中的导向标志还能够减轻地铁工作人员接受现场问询的工作量.地铁作为出行需求量较大的公共交通工具,服务的乘客群体流动性比较高,因此其导向标志系统设计的基础是服务,为乘客营造高效、安全的出行服务.本文以广州地铁为例,探讨地铁站导向标志系统设计的特点与相关要素,以...  相似文献   

17.
大阪地铁1933年投入运营。之后,地铁不断扩建,构成了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现在,每天大约有235万乘客利用129.9km、8条线路的地铁网络。  相似文献   

18.
简论如何提高地铁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地铁适合采用自助式服务方式,文章引进了营销观念,从地铁产品特点和乘客需求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地铁服务,主动吸引客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连续一周的数据,从多粒度、多层次、多角度对比分析了北京与伦敦地铁乘客的出行规律。结果显示:北京与伦敦地铁乘客的出行频次分布相似,但伦敦地铁的高频出行乘客更多,而北京地铁的低频出行乘客更多;伦敦地铁的总体换乘比例略低于北京,更便捷,且伦敦的短距离出行比例远高于北京;北京地铁周末的通勤出行更多,而伦敦市民从周五至周日的夜晚出行更多。地铁乘客的出现规律不仅与城市结构,居民的工作生活状态有关,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结构及运营管理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上海地铁站台上,一位乘客在上车时被夹在屏蔽门和列车之间,列车启动后,乘客不幸被挤压掉进隧道身亡。这起意外事件也给南京地铁敲响了警钟,昨天,南京地铁建设处相关人士表示,屏蔽门与列车门之间的缝隙会夹人,南京在2号线设计中已经避免了这个缺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