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导线离地高度和线路绝缘水平与电力系统10 kV配电线路相当,雷电防护应以防感应雷为主.本文对接触网感应过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统计方法计算了接触网感应雷击跳闸率,提出了采用避雷线、绝缘子保护间隙和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种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接触网安装结构及受雷击次数的计算,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雷害主要特点以及高速铁路接触网雷电防护技术现状,最后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雷电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速铁路大都架设在空旷的野外和高架桥上,没有避雷线的防护,并且高速铁路线路分布地域广,接触网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接触网段遭受雷击时将会引起列车车体过电压,危害车内信号监测与控制设备的安全。基于某型动车组的车体接地方式,阐述了雷击接触网时车体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及入侵途径:一是雷电流通过避雷器注入车体时引起车体电势瞬时抬升,二是接触网中的雷电流在车体-钢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势。通过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得出在典型雷电波击中接触网时,车体瞬时电势幅值,并提出了降低车体过电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接触网绝缘子的绝缘强度和雷电流的概率分布为基础,运用接触网雷击跳闸的概率模型计算比较了接触网未安装线路避雷器和安装线路避雷器的雷击跳闸情况。为接触网的线路避雷器使用提供了参考,同时为电力系统中弱绝缘配供电线路的线路避雷器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架空接触网雷电过电压危害日益突出,其供电系统架空接触网是无备用设备,雷击损坏设备时将直接影响运营安全。津滨轻轨工程是架空接触网遭受雷害最为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之一,根据津滨线接触网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软件对接触网雷电闪络特性进行分析,改进津滨轻轨接触网既有防雷措施,提高其抗雷电灾害的能力,同时研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专用避雷器。研究结论:(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采取雷电过电压防护措施有效降低了雷击过电压条件下架空绝缘子击穿闪络破损概率,降低了变电所雷击跳闸概率,达到了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要求,满足了运营安全性的要求;(2)国内工程中对绝缘子没有防护措施,避雷器不能防止反击跳闸,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事故损失;(3)由于架空接触网绝缘子耐雷水平过低,因此并联安装带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防止绝缘子雷击损坏的有效措施;(4)接触网钢支柱应接地,接触网系统应架设架空地线,并应尽可能靠近带电导线,但不需特别抬高;(5)变电所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雷电过电压防护;(6)本文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相似文献   

6.
结合准格尔至朔州铁路(准朔铁路)设计、施工实践,基于准朔线接触网的主要结构和参数,重点对雷击接触网附近地面、雷击接触网支柱顶部、雷击接触网导线3种情况下的接触网耐雷水平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既有线路接触网加装避雷线实际应用效果的分析,利用滚球法就准朔铁路避雷线最优架设高度进行了定量计算,为后续防雷补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雷电过电压及雷电放电过程,得出雷击的主放电过程对接触网设备破坏极大,高速铁路接触网与电力系统220kV架空线路的落雷次数相当,接触网的绝缘等级较低,直击雷、感应雷均会破坏接触网绝缘性能。提出在现有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基础上,应注意参考国内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构建高速铁路区域化接触网雷电设防网络;利用雷电监测网统计的雷电活动数据,提高接触网雷电设防精度;判别铁路沿线直击雷、感应雷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接触网防雷措施;灵活采取独立避雷线或利用保护线、正馈线兼作避雷线的技术方案,并适当提高氧化锌避雷器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胜关长江大桥轨道交通接触网特殊的架设环境,结合当地的雷电参数通过建模对其雷击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计算数据提出了大胜关长江大桥防雷的措施,提出了串联间隙式避雷器的技术参数。可供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雷电防护领域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雷电过电压严重威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在接触网上装设避雷器是降低雷害的措施之一。但接触网避雷器的防雷效果还没有可供参考的理论分析。本文以我国接触网绝缘子的绝缘强度和雷电流的概率分布为基础,运用接触网雷击跳闸的概率模型计算比较接触网是否安装避雷器的雷击跳闸情况。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分析表明:由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外绝缘水平较低,容易在雷电过电压下发生支柱绝缘子连续闪络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分析接触网耐雷水平和各种防护措施的效果时忽略这一特点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避雷器并不适合广阔区间的分散式的防雷方式,而是在雷击比较密集的地点采取密集的安装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推导单线和复线铁路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由此得到避雷线架设高度与雷电击距、接触网实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避雷线架设高度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减小,复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明显小于单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采用给出的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以广-深铁路为例,根据其不同线路形式和接触...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雷击风险,选取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为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条线路雷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跨越区域广的特点,各站雷击大地密度年分布及密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不论是地上站还是地下站,雷击大地密度和雷电流强度均是影响评价结果的2个重要因素;地上站的防护核心是直击雷防护,地下站的防护核心为雷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防护;地上站的雷击风险为一般风险级别,地下站为较低风险级别。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雷电形成的原理和发展过程的介绍,分析铁路供电线路的雷击水泥杆事故和雷击引起频繁跳闸故障的原因,结合铁路实际情况,针对这些雷击故障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接触网多架设在高架桥上,受雷击概率较高,动车组将会受到接触网雷击过电压的威胁,因此需探讨雷击接触网时沿接触线入侵至动车组高压系统的雷电过电压特性。通过建立牵引网-动车组整体仿真模型,研究雷击接触网时传播至动车组高压系统雷电波波形特征与车载变压器雷电过电压范围,探究雷击点位置对雷电波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击承力索/接触线时,动车组雷电侵入波波前时间在10~20μs,波尾时间在30~50μs;随着雷击点和动车组距离的增加,雷电波幅值逐渐降低,波前时间逐渐增加,波尾时间逐渐减小;车载变压器雷电过电压与避雷器保护水平的比值不大于1.34。雷击馈线时,接触线感应电压波尾时间小于标准雷电冲击波尾时间;车载变压器雷电过电压波形近似为平顶波,波前时间大于标准雷电冲击波前时间,波尾时间小于接触线感应电压波尾时间。  相似文献   

14.
铁路通信系统虽然安装了浪涌保护器进行雷电防护,但仍然会发生一些雷电事故。为了降低雷电对铁路通信系统设备的危害,提升雷电防护效果,对铁路通信系统设备遭受雷击后的常见事故现象进行总结,对雷电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铁路通信系统浪涌保护器安装、选型、配线及注意事项,可供铁路通信系统防雷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气化铁路接地困难区段避雷线架设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接地困难的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大多采用自然接地,支柱接地电阻较大,雷击避雷线后容易遭受反击。分析间隔接地改造和部分绝缘改造对接触网雷电防护性能的影响,并利用PSCAD/EMTDC仿真分析两种接地改造方案的雷电防护性能,从而确定合理的避雷线接地改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间隔接地改造时,接地改造后支柱耐雷水平有较大提高,未改造支柱耐雷水平几乎不受影响,并且接地改造间距小于200 m时雷击跳闸率有较好改善,大于200 m以后雷击跳闸率基本没有改善;采用部分绝缘架设时,导线绝缘子由最初的反击过电压闪络演变成感应过电压闪络,无论避雷线绝缘肩架的绝缘等级高低,都无法提高接触网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因此不建议采用避雷线绝缘架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信号系统是高速铁路的控制中枢,也是容易遭受雷击的薄弱环节,为了实现信号系统防雷故障的定量分析,需要建立信号系统的雷击仿真模型。通过测试获得系统中设备的散射参数、进行导纳参数转换,采用矢量匹配法获得导纳函数的极点分布。利用电路综合理论建立系统的差模和共模雷电暂态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室暂态响应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以内。基于该模型建立包括接触网在内的整个信号系统雷电暂态模型,分析雷击接触网时各信号设备的雷击过电压,并结合设备的绝缘耐受水平分析信号系统中雷电防护的薄弱环节,所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高铁信号系统的防雷设计和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广高铁、广深港等铁路防雷接地技术改造前后接触网雷击跳闸的统计分析,对比了不同防雷方式的防雷效果,总结了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接地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几点提高强雷区高速铁路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当前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电防护试验所依据的标准情况。从标准间关系、使用范围、试验方法、结果判定等几个方面,分析TB/T 3074—2017《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和TB/T3498—2018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2个标准的差异,并结合当代雷电电磁脉冲技术水平,对选择合适的标准开展雷电防护试验,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信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严重损失。宜万铁路站场雷电防护主要采用了直接雷防护(避雷针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详细介绍了两种防护方案的设置要求和主要设备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断线危害大,影响广,原因复杂,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其中线路保护如设置不当也会对接触网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