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数据库保存各种车型典型高压油管压力波数据,通过计算待检波形归一化数据与数据库内典型波形归一化数据的几何距离来识别待检波形,克服了以往柴油机高压油管压力波形识别方法中存在的缺点.另外,查询数据库中同一机车不同时间测量的压力波数据还可以实现高压油管压力波形的跟踪.现场应用表明该波形识别技术简单实用,能够满足机务段复杂多变现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QT4、C++语言环境下开发的故障录波分析工具。论述了该工具的数据申请、数据文件管理、波形分析等三个主要模块的功能以及程序流程。该工具充分利用综合监控系统现有的硬件结构,可以在控制中心申请全线所有微机保护装置中的故障录波数据,通过版本管理机制实现录波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其他工作站上的同步:在不影响综合监控系统现有功能的情况下,将电力系统中专有的故障录波分析功能融入到了综合监控系统中,可为操作员分析电力故障提供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地铁直流断路器在线录波装置通过采集直流断路器动作时的电流、电压、分合闸及位置反馈信号形成录波数据,对波形的关键点和形态特征进行自动分析,输出关键参数,反映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并将数据存储在历史数据库中。该装置的开发实现了对断路器性能的在线监测、历史数据统计、故障预警及寿命预估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机车柴油机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典型故障下高压油管压力波的波形分析和频谱分析,在压力波上定义一些特征参数作为诊断参数。将柴油机专家在喷射系统故障诊断方面的经验、知识和现场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存储于知识库。采用Bayes定理进行推理,达到诊断机车柴油机喷射系统典型故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潘超 《中国铁路》2013,(3):55-57
针对轨道不平顺波形分布的随机性和复杂性,研究具有机械滤波功能的新型轨道不平顺波形检测系统.阐述新型轨道不平顺波形检测系统的轨道长波长、短波长的检测原理和轨道不平顺波形的复原方法,以及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试验检测数据的重复性、轨道不平顺波形与弦测值之间的关系和轨道不平顺波形复原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试验,复原出轨道真实不平顺波形,验证其稳定性、可靠性及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通过采用分割压力仓并配合压力检测控制逻辑的方法,用于解决采用双压力传感器冗余的设计中,在数据不一致时,无法确定故障个体的问题。通过与既有冗余设计的判定方法对比,该方法能够在故障后进一步确定故障个体,在满足置信度的前提下可继续使用。该方法可应用于列尾设备在提高故障判断的准确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设备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HXD1C型电力机车速度信号检测控制原理,将速度信号异常现象划分为速度信号丢失、突变、干扰和错位4大类,结合故障案例对4类现象导致的故障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故障数据波形和速度信号监控波形的特点,总结故障处理方法。该分析和方法也适用于同平台产品。  相似文献   

8.
针对道岔系统故障诊断需要大量数据且较难获取的情况,提出基于波形相似度的健康状态评估及故障检测算法.使用SURF算法进行特征点预提取,提高计算的实时性;通过Hausdorff距离计算待识别曲线与标准曲线间的相似度,确定健康值及理论故障时间;对于已经处于故障状态的样本,与故障曲线库内模板曲线进行对比,选择匹配度最大的故障模板曲线所对应的故障类型作为待识别曲线的可能故障,从而提出检修意见.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准确率高、速度快、适应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继电保护装置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牵引馈线短路瞬间电流波形发生畸变的"形态"特征,用偏度与峰度进行定量描述,提出牵引网暂态保护新方法。用牵引变电所故障录波数据进行检验,获得令人满意的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列车通过截面突变隧道时压力波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是铁路高速化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之一,而高速列车通过截面突变隧道时压力波特性目前研究较少。本文根据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引起空气流动的特点,在对复杂空气流动现象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采用一维可压缩不等熵非定常流体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发展了截面突变隧道压力波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边界条件,随后与国外典型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证明本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对单车和会车通过截面突变隧道的压力波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揭示截面突变隧道内压力波特征及截面突变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200 km/h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 km/h牵引变流器建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分析的手段提取故障特征,继而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故障模式识别,得出变流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最后对网络测试能准确的做出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低压脉冲反射法进行贯通地线故障诊断的应用架构,设计贯通地线故障监测系统,结合低压脉冲反射测试法和智能电桥测试法,测试地线断线故障,并进行地线故障判距。通过对贯通地线监测子系统实时采集的地线绝缘报警线环路电阻和脉冲反射波形进行智能分析,实时故障诊断,对于贯通地线断线故障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电力机车主变流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力机车主变流器的输出电压波形采用能量分布特征提取方法和优化BP算法,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的主变流器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变流器整流元件的开路故障进行了故障诊断仿真,验证了该智能诊断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城轨交通车辆走行部关键机械部件的常见故障,介绍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基于广义共振和共振解调的故障自动诊断技术,结合城轨车辆运营维修应用的特点,不仅能准确提取微弱机械故障的冲击信息,还能对走行部轴承、齿轮、踏面等关键部件的故障实现早期预警和分级报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并提高走行部的检修效率,是运营管理部门的一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安装行波监测终端的铁路牵引网输电线路,对故障跳闸时刻行波特征量进行提取,利用已知故障跳闸巡线原因进行特征量分类,创建基于故障行波的故障原因数据库,将采集到的故障时刻行波与其对比,从而对接触网故障进行原因辨识,当接触网故障重合闸不成功时,可指导接触网运维部门进行重合闸操作,以保障接触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电力贯通线路采用全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后会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故障的准确定位将会大大减小查找电缆故障点范围和电缆故障修复的工作量,缩短检修时间,从而提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电力线路故障定位的现状,分析了各种行波测距原理及全电缆贯通线路行波传输与衰减特性,对传统行波测距技术在全电缆贯通线故障定位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分布式行波测距方法可使故障行波传输距离大幅降低,可有效减少行波传输过程中衰减和畸变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故障行波、不同故障过渡电阻、故障点位于不同位置情况下,均能实现精确定位。实际应用案例表明,该技术定位精度较高,满足精确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JL-902型机车柴油机燃烧系统分析仪的系统组成、结构特点、现场测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对测试的示功图和高压油管压力波的分析能够得出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基本性能参数,并为柴油机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18.
对双桥并联可控整流电路各种故障情况下的整流电压波形进行详细分析和归类,定义T5个“面积”表达式以建立故障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分析的DSP故障诊断方法并研制出DSP诊断系统对整流装置进行在线故障诊断,最后归纳出故障诊断的试验算法并总结了本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屹  魏学业  蒋海峰 《铁道学报》2007,29(1):121-123
机车信号的码序提供了机车信号是否发生故障和发生何种故障的信息。本文分析了机车信号的故障码序,通过总结其规律与特点,将机车信号的故障诊断问题归类为模式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将模式匹配问题与机车信号的故障诊断问题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多模式匹配算法DFSA(Deterministic Finite State Automata)的机车信号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转向(goto)函数、失效(failure)函数和输出(output)函数,利用树型有限自动机实现了对机车信号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通过对实际的机车信号检测记录仪记录的数据进行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机车信号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线路长、环境恶劣,10 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频繁发生,传统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的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故障查找费时费力。利用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已在输电线路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将行波测距原理应用到自闭/贯通线路,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在接地及短路故障时产生的行波及其传输特征,并针对其线路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测量短路和接地等故障距离的模式,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行波信号获取等关键技术及故障初始相角、接地电阻、混合线路等对检测可靠性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的测距系统已在现场进行人工接地试验,并投入试运行,效果良好。该方法有望解决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