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迷画廊     
魏斌 《汽车杂志》2007,(4):213-213
2007年对于中国以及世界汽车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世界汽车市场饱和已成定局,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成为了众多汽车企业的机遇,在中国汽车竞争格局初步建立,多变的中国市场给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带来的不少变数。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中国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汽车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最后也是最大的市场,那么最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蚕食,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汽车零部件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汽车业在中国的战略,特别是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渗透策略,面对关税的调整、行业的重组等等诸多竞争因素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作为工们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创新与拼搏,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然而,放眼世界,我国汽车工业仍然是大而不强,与主导全球汽车市场格局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规模小、资本少、技术差、成本高、基础弱、效率低,特别是在产品研发、产品制造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加入WTO后,国外汽车巨头纷纷进驻中国,对中国汽车厂家形成了巨大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现形式来看,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就其内部因素而言,则是人才、技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竞争。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收益,往往从扩大销售量和降低成本两个方面拓展其收益,提高其利润水平,而扩大销售量的根本措施就是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价格竞争的实质是成本竞争,有吸引力的价格背后必定是存在着成本的优势。因而,如何创造我国汽车企业的成本优势,是汽车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对我国汽车企业创造自己的成本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程》2005,27(4):F0003-F0003
为了推动我国的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2005年12月6—9日在上海市国际展览中心举办首届“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制造技术展览会”。展会的主题为“交流、合作、竞争、发展,旨在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并且使汽车零部件企业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主机厂的产品配套工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相似文献   

5.
解放汽车诞生55年之际,中国一汽在2011长春车展举行了解放J6第10万辆暨55周年纪念版上市交车仪式,并特别推出了解放J655周年纪念版。时光走过55载,"解放"——这个对中国一汽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最具代表意义、最为厚重的品牌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解放"中型卡车诞生,奏响中国汽车发展的第一乐章."解放"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的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解放"是一个备受中国人关注、承载着民族期望的品牌;"解放"是一汽乃至中国汽车工业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民族第一品牌,也是中国卡车制造类企业中最有价值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近几年的产销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然而,如何从大国变成强国?仔细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我们发现依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汽车生产企业的水平极度不一致、因产能过剩而引起的恶性竞争、技术与成本缺乏优势等。本刊“年终专稿”《世界汽车工业大格局下的中国汽车工业》指出,“我国汽车行业应该培育10—15个有竞争力的企业,集中优势企业的力量参与国际汽车工业的竞争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蓝领”在中国汽车工业做强做大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能够左右企业的生死存亡。事实上,“蓝领”才是把设计方案变成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加入WTO后,我国取消零部件进口配额和进口关税下降等措施逐渐到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0.
据专家预测,再过10年,全球汽车业将仅利六大汽车和16家世界级供应商。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应正视实现,主动参与全球汽车工业的全作与分工,争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战略联盟为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在全球竞争中开拓了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中国汽车企业要实际强强联合,放年部配套自体系、与知名跨国集团结盟及顺应世界性技术管理方工芭参与国际战略盟。  相似文献   

11.
WTO纸上谈兵 胜算几何 自1999年11月我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就我国加入WTO签署了被誉为双赢的中美双边协定后,围绕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后的兴衰成败这一热门话题的研讨就在全行业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各大新闻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地将汽车入世作为报道重点加以连篇累牍地宣传。去年年底时,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老总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纷纷慷慨陈词:本企业在中国入世后不惧外来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WTO和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必须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研发能力、企业机制以及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也具有产业基础、大国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行业机会、威胁及前景,全球化背景下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分析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吸引力大、竞争激烈、进入威胁大,发展机会多、前景好”的特征。因此,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生长点并使其生成为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应该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3.
杨絮 《世界汽车》2009,(1):92-96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不寻常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艰难的自主摸索、80—90年代的大范围合资和90年代-21世纪初的自主群飙3个阶段。面对纷繁的中国汽车企业,广大消费者可能一时无法弄清汽车企业之间的归属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着整车工业发展起来的。随着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也纷纷来华投资,在全国建立了一大批独资、合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大批民营企业,充分抓住国外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凭借劳动力和人才优势,以及门类齐全的工业配套优势,进入了汽车零部件产业,使民营资本以其独特的属性迅速渗透到汽车零部件产业,并以高效的决策程序、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的运作机制,使中国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一体的汽车企业来说,当然亦不例外。为保证中国汽车工业21世纪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着力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战略,惟如此,中国汽车工业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国内汽车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堪忧目前  相似文献   

16.
陈志鑫 《时代汽车》2004,(11):16-21
时光荏苒,上海大众迎来了二十年华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二十年,已足够品味出各种酸甜苦辣,足够谱写出一部厚厚的历史。上海大众二十年来的创业经历,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起步的艰难,发展壮大的坎坷,市场竞争考验的严酷,但却始终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前进,更描绘出中国汽车工业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竞争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将置身于一个全面开放式的发展环境中,其竞争级别将大大提高,并将引新的竞争规则。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重新进行整合和结构调整。中国汽车工业在未来5年至10年或更长的一般时间内将面临一个二元化的市场。国际汽车工业资本的大规模兼并重组,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刘立华 《汽车情报》2004,(36):12-13
国内汽车行业的统计数字主要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但由于汽车工业年鉴仅统计了国内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因此对整个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规模,众说不一。本文试想借用已有的统计数字并通过推算,对国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规模做一番描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为例,论述了没有大公司断然形不成大产业的结论,进而断言规模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小规模很难在激烈竞争中立足与生存。以东风汽车公司发展为例剖析了我国大型企业公司成长艰难、缓慢的原因。指出,我国要想实施汽车工业大公司战略,实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划的目标,必须迅速改善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并提高其执行权威,明确重组大公司(集团)的目标、必备条例与实施方法,对汽车零部件工业实行优化重组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2003,(1):29-29
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呈迅猛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汽车工业企业数有所增加,按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企业进行统计,2002年汽车工业企业数为2436个,比2001年增长1.5%。其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117个,改装汽车生产企业为558个,摩托车生产企业为156个,发动机生产企业为65个,配件生产企业为154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