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堆城南露天揭顶硐室爆破爆区正下方210m有一高6m、宽5m的输水隧洞,为确保硐室爆破时隧洞的安全,硐室爆破分3次进行.通过在隧洞内监测一爆区小药量硐室爆破对隧洞的振动影响,寻找硐室爆破的振动传播规律,为二爆区较大硐室爆破提供参考依据.实践证明,振动监测为指导硐室大爆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可以为类似硐室爆破下的隧洞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观澜大桥旧桥拆除爆破振动测试选择的观测物理量及观测系统,概述了测点布置及振动安全允许标准的选取,实测结果表明,旧桥拆除爆破振动没有对新桥产生破坏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既有隧道附近修建隧道时,新建隧道爆破开挖引起的振动会对既有隧道的安全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结合乌鲁木齐市外环快速路扩容改建工程雅山隧道,研究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的振动监测方法及控制技术,通过对爆破振动监测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隧道爆破施工振动传播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该隧道爆破开挖施工,从爆破药量、掏槽形式、爆破参数、起爆顺序、地质条件和传播距离等方面提出隧道爆破施工振动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参数优化及安全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保证既有隧道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建兰青复线虎头崖隧道出口段(DK60+590~DK60+710)与既有隧道线间距11.6~40m。为保证既有隧道正常行车安全,对新建和既有虎头崖隧道进行支护加固并采用微振动爆破技术施工。同时采用4C型振动测试仪对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并结合新建隧道确定下一次爆破的参数,对爆破设计进行优化。通过合理选择爆破时差、最大装药量、微差起爆、掘进进尺、预裂爆破等5个方面的振动控制技术措施,使该隧道开挖施工爆破中的既有隧道振动速度值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最后,利用微振动爆破技术保证了虎头崖隧道开挖作业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对南京地铁苜蓿园站~小卫街站区间小净距隧道安全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振动参数选取、爆破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爆破振动监控量测技术。采用降低循环进尺、分部开挖、增设周边减振眼及严格控制药量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强度,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施工。说明所采取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是成功的,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工程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小波-富里叶综合分析方法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域分析,从爆破振动测试信号中分离出真实的振动信号,并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特征进行精细地分析,从而为在爆破振动安全规程中引入速度-频率准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某隧道的开挖区段接近某部队营区,按安全要求临近区域采用控制爆破施工并保证爆破振动速度不大于0.5cm/s。介绍了采用的控制爆破措施、爆破参数及振动速度的计算并加以监测。采用上述措施后,安全顺利通过此营区。  相似文献   

8.
王斌 《交通标准化》2010,(7):189-192
按“新奥法”施工的河北张石高速黑石岭隧道全长7590m,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单行双车道,属于长大岩石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开挖施工采用IDTS3850爆破振动仪对隧道爆破振动进行监测,通过对结果的回归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爆破振动波衰减经验数学模型。同时,结合该隧道开挖爆破施工提出爆破振动控制技术措施,以确保隧道开挖洞室、初期支护、二衬、相邻隧道等已有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该研究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已有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水峪水电站坝区爆破振动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获得了施工爆破处的振动衰减规律,给出了在爆破施工期间,爆区附近的残留岩体稳定所能使用的最大药量。爆破产生的岩石质点振动为随机振动过程,其能量集中在25-30Hz频率范围内,比天然地震波主频高得多,爆破产生的振动不会引起基岩的共振。  相似文献   

10.
以长昆客运专线黄鹤堡隧道为例,结合爆破参数和振动速度的监测数据,对原有爆破开挖方案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安全评估。在此基础上,基于预裂爆破理论,提出了采用预裂爆破技术的减震控制措施。监测结果表明,上述爆破振动控制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保证了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由成都铁路分局、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爆破技术研究所完成的成都铁路局科研项目“成昆线毛头马隧道减载爆破对隧道影响的研究”已通过成都局组织的技术鉴定。成昆线毛头马隧道因山体滑坡引起隧道衬砌开裂 ,其病害整治必须在隧道上方进行大方量爆破减载施工。而有效控制爆破振动对隧道的影响 ,保证隧道内运营的安全就成为施工的关键。课题组通过现场测试及试验 ,决定采用小峒室爆破法施工方案。经过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和对爆破引起的地震振动对隧道的影响进行长时间监测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鉴定委员会认为 ,本课题研究提出的爆破最大振动速度等参…  相似文献   

12.
结合改建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新建扒挪块隧道以17.5°交角跨越营业线贵昆铁路狮子口隧道的小净距控爆施工,通过对新建隧道施工时产生的爆破振动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计算得到既有隧道质点振动速度以及混凝土衬砌的应力分布,参考实际爆破振动速度,反算得到爆破控制参数,确保了既有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小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且满足爆破开挖引起既有隧道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得超过2 cm/s的要求.以在建赣深高铁羊台山隧道近似平行上穿既有广深高铁的羊台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推导出爆破药量和振动速度的对应关系模型,并反演满足振动速度为2cm/s时,上、下台阶法施工对应的最大控制药量,为优化...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水库扩容工程爆破开挖项目为背景,对爆破产生的地震动效应及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现场测试,同时应用IDTS3850 Seismogragh软件并结合Matlab中的FFT变换,对爆破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在3个方向上的振动持续时间不同;在爆破中远区,应选择爆破振动主频和3个方向的叠加速度作为爆破振动判据,该分析结果为今后的爆破设计和控制爆破开挖引起的地震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合理确定爆破地震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安全振动控制标准,明确管道运行参数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以下穿既有输气管道的隧道爆破工程为背景,基于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模拟方法和正交试验原理进行输气管道动力响应数值试验,按照极差分析方法确定埋地管道直径、厚度、管道埋深、管道与隧道净距、运行内压等5个因素对管道应力与振速响应特征的影响次序.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最大主应力峰值主要受管道内压、壁厚影响,并与管道内压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爆破地震作用下运行内压为7 MPa管道的最大主应力峰值为290.73 MPa,其最大拉应变为0.001 4,小于管材的极限弹性应变0.002 3;输气管道的动力响应特征主要与管道的结构有关,爆破地震引起的管道动应力小于管道容许应力的6%;输气管道的最大动应力可采用空管的动态最大主应力峰值与其有压时的静态主应力的叠加值估算.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某水下钻孔爆破地震测试结果为依据,介绍产生地震波的原因,并通过采用美国SAULS公司产生的NC-SC5000型测振仪进行测试,分析和总结了影响水下钻孔爆破地震效应的主要因素,并对公路桥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兰州枢纽新建北环隧道小净距上穿红山顶隧道工程,实时监测爆破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振动速度和应变。通过分析多次试爆振动数据,确定了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爆心距、装药量、夹质作用和迎爆面对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并拟合回归了适用于本隧道的爆破振动速度公式和合理振速标准。基于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因素,本文还对原有爆破方案从装药量、起爆次数、开挖进尺和起爆时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最终新建隧道顺利通过小净距影响区域,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减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云(阳)-万(州)高速公路张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小循环进尺、分区开挖的台阶分部法和短台阶断面法开挖,以及包括控制最大段装药量、段间隔时间、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和对先行洞最不利部位振速监测等措施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实践表明:爆破振动控制技术保证了小净距段先行洞的安全和后行洞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朝东岩公路隧道爆破掘进过程中国岩振动的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爆破掘进过程中,采用分段控制爆破在围岩中产生振动效应并不随同时起爆的装药量成正比增长,振动最大的是掏槽爆破。不同围岩类别的应力波衰减规律有明显的差异,且均可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较好地模拟,同时在围岩内应国波的频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实际施工爆破方案优越于理论爆破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朝东岩隧道爆破掘进中围岩振动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朝东岩公路隧道爆破掘进过程中围岩振动的测试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在隧道爆破掘进过程中 ,采用分段控制爆破在围岩中产生振动效应并不随同时起爆的装药量成正比增长 ,振动最大的是掏槽爆破 .不同围岩类别的应力波衰减规律有明显的差异 ,且均可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较好地模拟 .同时在围岩内应力波的频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实际施工爆破方案优越于理论爆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